很多年前第一次知道上甘棠村時就想著要去看一看,因為和我曾居住過的地方同名,莫名就有一種親切感。今年國慶假期終于踏上旅途去了心心念念多年的地方。 上甘棠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的夏層鋪鎮(zhèn)。公元前111年,漢武帝設謝沐縣,治所在上甘棠。唐太和二年(公元828年),周氏先祖率族人移居于此,他們是江永縣內屯住的第一批漢人。一千多年來,這里村名未改、村子的布局和建筑未變,是湖南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古村落,周氏族人在這里世代繁衍,延續(xù)至今。這真是一個姓氏,一種堅守,一份綿延千年的情懷。 甘棠周氏與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同宗同祖,周敦頤出生于湖南道縣,又怎么與江永甘棠周氏扯上了淵源呢?據(jù)《周氏族譜》所記,周氏族人自唐天寶年間為平定南方十州動亂從山東青州遷至湖南寧遠大陽洞。曾任唐代高州刺史的周如錫生子18人,其哥生子6人,都以“弘”字排輩,是周氏家族中有名的“二十四弘”。周如錫的十五子周弘本的后代于唐太和二年遷居上甘棠,周如錫的長子周弘謙之后則遷道州。因此,周敦頤、甘棠周氏都是一個祖先,同是“二十四弘”之后。一代文豪魯迅、一代偉人周恩來均出自“二十四弘”。 甘棠周氏的祖上是從寧遠大陽洞遷來的,大陽洞有一種樹叫甘棠,村名甘棠,是為了不忘祖居之地。“甘棠”一詞出自《詩經》,西周時任西伯的召公巡行南國,曾于甘棠樹下休息議政,民思其德,愛其樹,不忍伐,作甘棠詩,后人遂以甘棠作為頌揚官員政德之詞?!罢俨侍摹钡膭尤斯适掠纱肆魝髦两?。以“甘棠”名村,爾雅不凡,一改人們對“南蠻”的認知偏見。 尚未進村,就能感受到悠久歲月在這里積淀的深厚底蘊。村口的河邊,佇立的文昌閣,始建于大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一、二層用青磚砌筑,三、四層為全木結構,斗拱飛檐,莊重穩(wěn)定。曾經,閣樓的左側有前芳寺,右側有龍鳳庵,還有云歸觀、戲臺、圍墻等建筑物,是古村綜合性的公共文化場所。 步瀛橋橫跨謝沐河,是上甘棠的主要出入口,始建于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湖南省唯一僅存的三拱宋代古石橋。 “瀛”,指的是“瀛洲”,即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取名“步瀛橋”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上甘棠村風光秀美,如同蓬萊仙境,步過此橋,就能進入甘棠仙境之地;“步瀛”一詞源于古時殿試考中進士登“瀛洲”之意,第二層含義是寄寓甘棠周氏子孫步過此橋,便能功成名就,成為國家棟梁之才?!昂?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睆睦畎住秹粲翁炖岩髁魟e》詩中擷取的橋名,彰顯了周氏族人對自己美好家園的高度認同與自豪。 小巧別致的步瀛橋,與莊重高聳的文昌閣,一殘破一完整,一橫跨河上,一穩(wěn)立岸邊,相伴幾百年,互為襯托,構景成圖,相映成趣。 走過步瀛橋,向南不遠,將軍山下一塊天然石壁上刻有“月陂亭”三個大字。這是古人在沿河的石壁上鑿開一條小徑,形成的天然石亭。 在數(shù)十米的崖壁上,鐫刻有27方古代石刻,綿延唐、宋、元、明、清時期。石刻內容豐富,主要記述村中大事,功德名言,被認為是國內罕見的千年石刻家譜。石刻生動、直接地揭示了上甘棠村的神秘面紗,從中可以清晰地觸摸到千年古村的發(fā)展脈絡。 在眾多的石刻中,最遒勁壯觀的是平均高達1.8米、寬1.3米的“忠孝廉節(jié)”四個大字,字體蒼勁有力,“忠孝”二字由于剝蝕皆缺筆畫,也真是“自古忠孝兩難全”。這是湖南境內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南宋愛國將領文天祥的手跡。 宋朝時,上甘棠人周德源曾任太守,與文天祥是同僚,相處甚篤。文天祥了解到上甘棠村人與周敦頤是同源關系后,給周德源寫下了“忠孝廉節(jié)”四個字。周德源如視珍寶,帶回故里,后人傳為座佑銘,將其刻于石上,永記這位“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對上甘棠的勉勵。 上甘棠的古民居大部分為明清時期的,頗有徽派建筑風格,皆是樓房,排列嚴謹有序,馬頭墻高聳,門廬裝飾精美,縱深布局嚴整,中軸對稱考究,現(xiàn)存200余座,彌足珍貴。 一單門樓 上甘棠村自北向南依次建有9座門樓和一座十單廳,故有“九家門樓十家廳”之稱?,F(xiàn)今保存下來的,還有一單門樓、四單門樓、五單門樓、九單門樓4座門樓,其他的門樓已經毀棄不復存在。其中,四單和五單門樓是明代建筑,一單和九單門樓為清代建筑。 或許是空間的節(jié)約利用,次干道相對逼窄,最窄的地方僅能容一人通過,因此被稱作“擠女巷”。小巷幽深,左拐右繞,四通八達,轉來轉去,很容易迷失方向。 漫步古街小巷,去探尋久遠的歷史遺跡,觸目是似曾相識的高屋舊居,滄桑中透著無法掩藏的華美。那些生生滅滅,來來往往的悲喜哀樂,聚散離合,本是早已灰飛煙滅,但在這地理位置千年不變,家族血統(tǒng)千年不變的村落里,我分明能感到它們像塵埃一樣層層覆蓋,填滿村落的每個角落與縫隙,也沾滿我們的飄飄衣襟。 出北槽門,村尾大山的絕壁之上,“昂山”二字高2.5米,寬1.5米,筆劃剛健、字體渾厚,給人以壯志凌云之感。古時,上甘棠村有個太守的兒子名子昂,號昂山,從小對山水字畫情有獨鐘,長大后,他見此山與眾不同,懸崖峭壁上,蒼松古榕郁郁蔥蔥,心神仰慕,遂在陡峭之處將其號“昂山”刻上,以讓后人保護林木,庇護村蔭?!鞍荷健币虼硕妹?br> 穿行在村外掩映于濃蔭中的林間小路上,古樸而浪漫的謝沐河繞村而過。 上甘棠村有著極高的雙胞胎出生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00倍。有人認為,上甘棠村神奇的生育文化與這一陰一陽、一雌一雄兩條河水的交融有著極大的關系,因此謝沐河也被譽為“雙仔第一河”。 路邊,一棵百年榕樹,發(fā)達的根系深入石壁間,枝繁葉茂。這棵樹不是筆直向上,而是旁逸斜出,橫跨了整個路面。
繼續(xù)北行,游人漸少。綠油油的稻田,青翠翠的菜園,碧水蜿蜒,青山如黛,鮮花盛開,殘荷亭立,蜻蜓飛舞、鴨子戲水……一路的田園風光,令人目不暇接。 一座石橋橫跨于沐水之上,這就是壽隆橋,又叫漢壽橋,長約10米、寬約1.3米。與大多數(shù)石橋采用拱橋建筑方式不同,壽隆橋采用了木建筑中常用的卯榫結構。每對橋墩由兩根石柱組成,兩根石柱插在帶有方孔的橢圓石塊中,其上多塊石板對接相搭成橋。這種卯榫結構的石橋在中國南方地區(qū)實屬罕見,是湖南省目前發(fā)現(xiàn)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遠的宋代古石橋。 石橋處于瀟賀古驛道上,千年往來的腳步和風雨的侵蝕在橋面上留下了歲月的痕跡。坐在石橋上,欣賞著這幅青山、綠水、小橋、人家的美麗畫卷,沉醉不欲歸。 從壽隆橋折返,放眼上甘棠,村后的玉屏山就像太師椅背,將軍山與昂山為左右扶手,村前謝沐河如玉帶纏繞,古村端坐太師椅中,背山面水,山環(huán)水抱,得天獨厚,實為一方風水寶地。 追逐著夕陽,流連上甘棠。這里有流淌千年的小河,河上有跨越千年的石橋,橋邊有坐落千年的村莊,村里有千年血脈生生不息的村民,時光在這里小小地打了一個結,將歲月拉得很長,很長。 入夜,露營在謝沐河畔,清風徐來,明月高懸,恍若間,不知身在何外,今夕是何年。 晨光里,老叟牽牛從步瀛橋上走過,橋后是壯觀的文昌閣,千年影像,倒映河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