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拾趣,拾的什么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梁實秋先生在《書》一文中這樣寫道:“買書就是一樂,舊日北平琉璃廠隆福寺街的書肆最是誘人,你邁進門去向柜臺上伙計點點頭便直趨后堂,掌柜的出門迎客,分賓主落座,慢慢的談生意。不要小覷那位書賈,關于目錄版本之學他可能比你精。搜訪圖書的任務,他代你負擔,只要他摸清楚了你的路數,一有所獲立刻專人把樣涵送到府上,合意留下翻看,不合意他拿走,和和氣氣。書價么,過節(jié)再說?!薄@樣買書的場景和買書的趣味,我們今天上那兒去找去。盡管這樣,買書仍然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我第一次買書,是在小學高年級的時候,花自己的零花錢買一本馮雪峰著的《魯迅的文學道路》,由此開啟了自己買書旅程的“漫漫長路”。受這本書的影響,以后陸陸續(xù)續(xù)地買了魯迅先生的小說、散文、雜文和書話多種。先生胞弟周作人,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也是個人物,有人還特別推崇他,甚至以為他的文學成就高于他的兄長。我不懂這些,既買魯迅的書,也買周作人的書,只不過買兄長的,要比買兄弟的多一些。 讀書能收獲知識,買書也一樣。我在當地新華書店買到黒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屈原賦譯釋》和《三曹詩譯賦》,就感到里面的譯文很新鮮,也感到很好奇——好奇本身就很有趣。買到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四冊)、《醒世恒言》(上、下)、《警世通言》(上、下)等中國古典小說,雖然“三言”里缺了《喻世明言》,也還是感到“三言”比較好讀,《紅樓夢》不那么好懂。以后凡是聽到有人說自己讀過多少遍《紅樓夢》,有過多少多深的體會之類的話,就都不敢百分之百的相信。我不懂政治,尤其是在青少年時代,當我在新華書店看到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尼克松的《領導人》這本書時,還是忍不住要翻一翻。這是尼克松講述自己接觸過的一些國家的有影響力的領導人的領導藝術和領導風格的一本書,如英國的丘吉爾,法國的戴高樂等等,其中對中國同時代兩位偉人毛澤東和周恩來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正是因為這一點,我才買了這本書。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西蒙?波娃的《第二性——女人》、馬德森的《心心相印》,是在我國出版得比較早的這一類圖書,在這個小書店里遇見它們,讓我對西蒙·波娃從社會學角度對女性地位的分析有了一點點的了解,也知道了薩特這位存在主義哲學家、不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的名字,以及他和西蒙·波娃的特殊的關系。后來買到他的《文字生涯》和《什么是文學》,更讓我知道他對文藝理論還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 改革開放之初我到部隊去,在長沙碰到一個買書的奇觀,這個奇觀,是人們在新華書店那兒排著長隊等待買書,這樣一個奇觀,不知道有多少人碰到過,我就只碰到過這一回——為他們所吸引,我不由自主地跟上這個隊伍,進入書店,看到里面堆放著許許多多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多得讓人不知所措,就就近買了一套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上、下),一套斯威布的《希臘的神話與傳說》(上、下),前者是周揚、謝素臺的譯本,從右向左,繁體豎排,后者是楚圖南譯的播圖本,從左向右,簡體橫排,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這兩套書,是我最早購買的兩套世界文學名著,安娜·卡列妮娜也成為我最早認識的名著中的女主角。讀托爾斯泰這部小說,最先記住的,是寫在前面的那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弊罡袊@的,是安娜不能和渥倫斯基一起私奔;最悲哀的,是安娜最后還要慘死在火車輪底下。英國作家毛姆,對于托爾斯泰為安娜安排的這個悲慘的結局,似乎也頗有微詞,他在《書與你》中講到這個問題時,就這樣質問過:“為什么安娜不能和丈夫離婚,改嫁渥倫斯基,去過幸福的生活?”《希臘的神話與傳說》則讓我知道,在西方還有那么多好玩的、神奇的神話故事。 在武漢上學時,有書店到學校來賣一些折價書,我在這兒買到三聯(lián)書店周國平譯的尼采的《悲劇的誕生》,人民文學出版社黃邦杰、陳少衡、張自謀譯的狄更斯的《荒涼山莊》(上、下)。在學校大門邊上的小書攤,買到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錢鍾書的小說《圍城》和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他的一本論學文選。錢鍾書先生是著名的大學者,能在這么個小書攤買到他的書,實在令人興奮。 我讀書不多,買書自然也不會多到那里去。家里就一面四扇門的書柜,加上茶柜的抽屜用于裝書,書裝滿了,再買書時,就整理出一些送人,有進有出,進進出出,都只是裝滿了,不再添加書柜。買了一點書,也讀了一點書,卻從來不敢說自己是個讀書人——讀書人這個標簽,不是誰都可以隨便貼上的——不敢說自己是讀書人,也還是經常買書,光是在本地新華書店,就買過不少,在這兒買的書,差不多占了我家書柜三分之一的空間。出差在外,也會借機到當地的書店書攤去逛一逛。在北京的西單和王府井,在上海的南京路,我都逛過書店買過書。在成都街邊一個小書攤,還買到過一本川端康成的小說集,收入他的三部小說代表作《雪國》《千鶴》《古都》,僅花了一塊錢。在南寧書城,買的書就比較多。我是每到南寧必逛書城,而且都不會空手而出。南寧書城為我家書柜增添過不少圖書。除了在實體書店買書,還會郵購和網購一些。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三聯(lián)書店、中國書店、上海譯文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京東網書店、當當網書店、孔夫子舊書網等,我都郵購或網購過圖書。 幾十年來,我每年都買一點書,從未間斷,進入書店,總能呆上大半天,不買一兩本書,就很難走出書店去,就會有一種失落感。打開電腦,也總是先上網上書店,一看也差不多要大半天,有合適的,很多時候都忍不住要下個單。多年買書,也買出了一點經驗,這些經驗,歸結起來有以下幾點:一是買書不能猶猶豫豫,猶猶豫豫就容易與想買的書失之交臂。上高中時,我在新華書店看到一套《魯迅全集》,大約二十多元,二十多元在當時不是小數目,對小孩來說更是如此。我多次進書店去,看了又看,不知看過多少回,等到下決心要買時,書已不在架上。后來又看到一套《莎士比亞全集》,不到二十元,也不是小數目,又是看了又看,又是失去買的機會。這是我唯一一次在同一件事情上犯兩次錯誤,教訓是深刻的。二是買書不可盲目跟風,人云亦云。我因為名人推薦去買過一些書,有的根本讀不進去,不僅浪費錢財,還浪費寶貴的時間?,F(xiàn)在出版社出版的各類圖書多如牛毛,好壞參差,讀一本不好的書,白白浪費時間不說,還錯過讀一本好書的機會,這都是老生常談了。三是買書不要只為裝點門面,附庸風雅。有人買了很多名貴的豪華精裝本,根本不去讀它們,有些甚至連塑料薄膜包裝都未曾拆開就擱置在櫥柜上,當成陳設和裝點。 但凡愛讀書的人,大部分也都愛買書,可買回的書,并不一定都能讀得了,讀不了還要買,不僅一般的讀者,就連許多大家學者也一樣,我在夏丏尊和季羨林二位先生的文章里就讀到過,他們買的書,有不少就都沒有讀過,這或許就是讀書人對書的一種癡情吧。人多說書非借不能讀,可我確實沒多少時間和多少機會去借書,即便借了也不一定能按時讀完,所以我很少借書。讀書和買書,讀的速度又總是趕不上買的進度,估計這也是許多讀書人都會遇到的一個有趣的問題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