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氏故里尋訪記來到浙江不能不到寧波,來到寧波似乎不能不去奉化溪口。辛卯年十一月中旬,我和辛兄一道,上網簡單查了一下路線,結伴而行,一路殺到蔣介石老家去。坐長途客車出發(fā),三個多小時后到達寧波客運中心,而后坐510公交到汽車南站,站旁西鄰有一專發(fā)奉化、溪口方向的小站,每二十分鐘就有一班去溪口的小巴,票價12元。到達門口,正好看到有一發(fā)往奉化的班車,沒來得及細細打聽就坐上去了,很快抵達奉化,那個我們從歷史教科書中得知,記憶深處印象模糊的蔣氏故里。車開得飛快,只幾十分鐘便到達奉化,轉車往溪口也半小時有余,下車向前不遠處便是“武嶺”大門----蔣氏故居的入口。蔣氏故居是一個連綿千米的建筑群,由文昌閣、小洋房、武嶺中學、蔣氏宗祠、豐鎬房、玉泰鹽鋪組成,依次排列在風光秀美的剡溪岸邊。正是這兒地靈,江浙一帶才會人杰輩出。文昌閣建在山坡上,是蔣介石、宋美齡回鄉(xiāng)暫住之處。與其緊鄰的是小洋樓,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從蘇聯(lián)歸來,攜妻蔣方良在此住過很長一段時間,并在蔣介石的要求之下寫出旅蘇回憶錄。這兩個地方都是蔣介石發(fā)跡后才建的西式洋房,樣子樸實無華,空間極其有限,陳設也非常簡單。要知道這里住的不僅是呼風喚雨的民國總統(tǒng),還有那金枝玉葉的第一夫人宋美齡。回想起南京總統(tǒng)府的豪華,突然有種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的感慨。從文昌閣經武嶺大門通往武嶺中學。這所學校是由蔣介石一手創(chuàng)辦的,依山而建,機構設置齊全,類似現(xiàn)在的中等職業(yè)學校。沿剡溪向里,一路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怎么看都與那個血雨腥風的時代不相聯(lián)系。蔣氏宗祠,地方不大,也沒有什么特色。豐鎬房,是蔣介石原配、蔣經國生母毛福梅生前所住之處,看上去比文昌閣倒要強些。其中一面墻前,是毛福梅慘死之處。當時趕上日軍空襲,蔣家其他人均躲過了這場劫難,唯獨毛福梅被壓死在那面墻之下。蔣經國回來之后,聞此噩耗,悲痛萬分,咬破食指寫下“以血洗血”幾個大字,如今制成石碑,立在小洋房里。據導游說,有傳毛福梅正是因為舍不下蔣介石留下的什么東西,才延誤了躲避的時機。雖是野史無處考證,但讓人聽了仍有一種悲涼之感。那個沒見過世面的鄉(xiāng)野村婦,承受不了休妻之辱,仍舊日復一日地為蔣介石守著這份不大不小的家業(yè),孤燈相伴的夜晚,在她心中,對前夫的怨恨,能否敵過對他的愛戀?玉泰鹽鋪是一座狹小的二層小樓,以蔣介石出生地而聞名。聽車夫兼導游說,只有門口的一塊中正親題的石碑是那時的原物,靜靜的砌在墻角,歷經歲月的沖刷。這里的一切,還有蔣氏故居所有的舊件,大都毀于十年動亂的年代,目前的景物皆是后來的重建復原品,以澀澀的新容向我們喃喃訴說著久逝的年華,留下一個時代的悲歌。二樓角落一間黑咕隆咚的房間,小得只能放下一張床,蔣介石就是在這里呱呱墜地。有沒有聽說,蔣介石出生時,鹽鋪上空曾有霞光萬丈,紫氣東來。但是這個男人,沒有滿足于一份豐厚的祖業(yè),而是走出這棟還算體面的小樓,走出這座幽靜閑適的小鎮(zhèn),在中國歷史上也涂抹上了潦草的一筆。蔣氏故居很多房間的墻壁上都掛滿了蔣家人各個時期的照片。蔣夫人宋美齡,年輕時風華絕代自不必說,就是八九十歲高齡的她隱居美國,每逢接見客人或者出席活動,雖然走路都要人攙扶,依舊高綰云鬢,旗袍加身,脖頸處的紐扣一個不曾松懈,那份氣質,不是常人能模仿的。單從相貌上說,宋氏三姐妹,都算不得真正的美人。但她們優(yōu)越的家世,優(yōu)良的教育,以及所嫁顯赫的男人,造就了她們無以倫比的高貴優(yōu)雅氣度。1927年,40歲的蔣介石和28歲的宋美齡在上海舉行了盛況空前的婚禮。信基督、吃西餐、講英文的宋美齡,嫁給禿頭、滿嘴“娘希匹”,并且娶過三房太太的蔣介石,應該不僅僅出于愛情。——據曾任宋美齡秘書的張紫葛回憶,蔣介石和宋美齡是完全的一見鐘情,并非大家都認為的政治聯(lián)姻。半個世紀靜靜地流逝,宋美齡始終不離不棄地陪伴在蔣介石身邊,為他作秀,為他外交,為他奔走呼號。晚年,蔣、宋在臺灣寓所抱著小孫子拍下的照片里,威武的不再威武,美麗的不再美麗,兩個龍鐘安詳?shù)睦先藚s是那么般配與契合。共同走過的生死歲月,或許能穿透愛情所達不到的深度!現(xiàn)在街道兩旁的路上布滿了出售千層餅和芋艿餅的小店,都是現(xiàn)烤現(xiàn)賣,香氣不絕。溪口的千層餅、奉化的芋艿和水蜜桃,都是當?shù)芈劽禺a。小皮球大小的芋艿煨熟后,切上滿滿一大盤,蘸著砂糖、蝦醬或蟹糊吃,各有各的風味。水蜜桃個頭不大,青黃顏色,樣子也很普通,可一口咬下去,立刻汁水四濺,甜蜜入舌,令人無法顧及什么君子淑女風范,雙手捧著三下五除二咬個溜光,蜜汁順著手掌滴下來,才才叫痛快。千層餅,是用豆面或者白面疊成的醬豆腐大小的小方塊,撒上芝麻,在形似水缸的爐子里烤制而成,層層分明,香酥不膩,無論是甜味,還是咸味,都越嚼越香,越吃越上癮。幾乎每家餅店都有自己的牌子,聽遍布街上載客兼職導游的車夫介紹,“苔芝齋”牌的為最正宗。和蔣氏故居建筑群隔溪相望的剡溪南岸,有一處2010年公布的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景點----蔣氏故里民國大雜院,也是一處到溪口來的游客不可不去的絕佳去處。民國大雜院,背靠筆架山,依傍青龍山,與蔣氏故居豐鎬房隔溪相望,其所在的剡溪南岸是浙東民俗文化的搖籃?!熬破鞈蚬南鲜?,多少游人不憶家”,是晚清時期繁華溪南的真實寫照。蔣介石幼時常戲耍于此,留有諸多足跡,故一度被譽為是蔣氏的“龍興之地”。民國大雜院在當?shù)卣块T、臺灣有關文史部門、對臺辦等單位的大力扶助下,大量征集了失落民間的珍貴物品,修復并重現(xiàn)了當年溪南的繁華市井,以其豐富的晚清民國文化內涵和“大、雜、奇、怪”的四大特色,吸引著游客。這里有中國國民黨大量內部圖文資料及蔣、宋的珍品展覽。而七十二賢授教場、甲子殿、羅漢堂等有關儒、道、釋的塑像,生動地詮釋了中國三教文化的深邃內涵。民國大雜院,融觀賞性、參與性、娛樂性與一體,是國內首家反映民國文化和民俗文化為主題的旅游景點。一鎮(zhèn)凝聚蔣氏史,獨院濃縮民國情。在這里五方交匯,八面來風,風情萬種的《夜上?!?、《夜來香》等民國歌舞,光怪陸離的古老中幡,肚皮拉車等民間雜耍,拍案叫絕的皮影戲木偶戲等民間戲劇,如火如荼的斗雞斗狗表演,精彩紛呈,嘆為觀止。用清朝的消防車救火,坐一坐老式的軌道車,來一回鯉魚跳龍門,進行一場擂臺比武、舵手對抗、起航拔河,處處驚心動魄,吆喝雷動。在室內西藏,既可親眼目睹難得一見的晚清老式相機、英女皇維多利亞時代的鐘表及中國傳統(tǒng)農耕漁織的工具等珍貴藏品,又可領略中國博大精深的儒、佛、道三教文化。漫步于商業(yè)作坊街,體驗瀕臨絕跡的造紙、釀酒、榨油、打鐵等傳統(tǒng)行當。擠身民間小吃坊,江南小吃姜糖、打年糕、老嫩豆腐也應有盡有。民國大雜院,讓你乘興而來,盡興而歸,在娛樂中感受民國滄桑,在休閑中領略百業(yè)精彩。來民國大雜院,帶你走進民國記憶,尋覓爺爺奶奶講過的真實故事!我們來到這里的時候,雖然不是旅游旺季,但游人卻還是絡繹不絕,還有穿梭在剡溪南北兩岸邊古色古香石板鋪就的街道上載客的人力車夫,他們是車夫,載客掙錢謀生養(yǎng)家,同時也算是不在編的兼職導游,向來自天南地北的游人們娓娓述說著蔣總統(tǒng)故事,描述故鄉(xiāng)獨特風景。蔣氏故居的各個建筑都不寬敞,人流密集,摩肩接踵,聞聽溪口百姓盛傳“翻身不忘共產黨,致富不忘蔣介石”,親眼看看眼前這種景象,真的是絕妙寫照。若不是出了蔣介石這樣一位影響中國近代史的名人,這個秀美卻偏僻的浙東小鎮(zhèn)恐怕也不會有游客不絕生意盈門的這一天,不是嗎?死去的人不僅能夠被活著的人記住,還能為活著的人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蔣公客死他鄉(xiāng),總算也可以瞑目了!故鄉(xiāng)人不會忘記你,諸多文物還原了歷史本來面目,正如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zhàn)造訪此地時所題的那樣“兩岸一家親,家和萬事興”。茫茫暮色中,歸程的汽車載著我們離開了這座凝聚了濃重歷史的浙東小鎮(zhèn),蔣氏故里離我們漸行漸遠,慢慢消失在歲月?lián)P起的風塵里。倚車窗而坐,望著外面紛紛閃過的浙東廣袤的原野風光,我沉思著,歷史的風風雨雨走過了幾十年,斗轉星移,物是人非。蔣氏執(zhí)政時歷經三次下野,他都選擇歸鄉(xiāng)隱居。第一次(1927)下野他三喜臨門,得到美人,權利和外援;第二次(1931)下野以退為進,收服了汪精衛(wèi),逼走胡漢民,李宗仁,玩弄了孫科,最終將軍政大權緊握在手;而1949年的最后一次,面對失敗現(xiàn)實,回頭眷顧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萬般無奈地從故鄉(xiāng)出逃,不得不蟄伏在臺灣島上,再也沒能踏上故鄉(xiāng)的土地,日夜隔海遙望,平添一縷鄉(xiāng)思鄉(xiāng)愁。(本文系水緣文學(ID:sywxwk)原創(chuàng)首發(fā),作者:胡麗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