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篇文章有點長,可能對于有的朋友來說看下去有點費勁。 今天我想補充2張動圖,更加直觀地展示光學編碼器的工作原理。01 光學編碼器的結構 光學式編碼器的結構示意圖。 光學式編碼器由發(fā)光元件(LED)、光傳感器和在徑向上帶有狹縫(孔)的碼盤構成。當安裝在諸如電機的旋轉軸上的碼盤旋轉時,根據(jù)從固定的發(fā)光元件發(fā)出的光是否通過碼盤的狹縫而產(chǎn)生光脈沖。光電傳感器檢測光脈沖,將其轉換為電信號并輸出。光學編碼器中使用的發(fā)光器件通常是廉價的紅外LED,但有時會使用波長較短的彩色LED來抑制光擴散。對于需要高性能和高分辨率的應用,則需要昂貴的激光二極管作為光源。因為從LED發(fā)出的光是方向性小的漫射光,因此需要使用凸透鏡使其平行。碼盤是一個帶有狹縫(孔)的圓盤,用于通過或者阻擋LED發(fā)出的光。碼盤的材質有金屬、樹脂和玻璃。金屬對振動、溫度和濕度具有很強的魯棒性,用于工業(yè)領域。樹脂價格便宜,適合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和用于消費應用。玻璃用于需要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應用中。光電傳感器通常是由硅(Si)、鍺(Ge)和磷化銦鎵(InGaP)等半導體材料制成的光電二極管或光電晶體管。透射型和反射型編碼器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 光學編碼器根據(jù)其結構的不同,大致分為兩種類型:發(fā)光器件和光電傳感器將碼盤夾在中間的“透射型”,以及LED和光電傳感器放置在同一側且碼盤反射光的“反射型”。02 相對式光學編碼器的工作原理 為了簡單起見,我們以4狹縫和8狹縫編碼器為例來說明。當四個狹縫排成一排時,每轉一圈的脈沖數(shù)為四個,所以可以看出一個脈沖轉了360°/4=90°。如果狹縫的數(shù)量加倍為八個,則一個脈沖旋轉360°/8=45°。如果狹縫的數(shù)量,即每轉一圈的脈沖數(shù)越大,角度變化的分辨率就越高,運動量就可以表現(xiàn)得更精細。然而,這種方法不能識別旋轉方向已經(jīng)改變。因此,需要增加一個光電探測器,兩個探測器相位偏移四分之一周期(不同廠家探測器的具體物理位置可能不同,但保持1/4周期),這樣就可以產(chǎn)生2個脈沖。這兩個脈沖一般稱為A相和B相。旋轉方向可以根據(jù)A相或B相哪個脈沖先上升來確定。A、B相順時針波形。 A、B相逆時針波形。 于是再增加一個狹縫和探測器,用來產(chǎn)生另一個脈沖,這個脈沖稱為Z相,意思是零位。A、B、Z相順時針波形。 A、B、Z相逆時針波形。 有了零位,也知道旋轉方向,再結合脈沖數(shù)就可以知道旋轉角度了。03 絕對光學編碼器的工作原 不同的是,增加了更多編碼狹縫和光電探測器,且每個光電探測器識別到對應狹縫的唯一狀態(tài)。5排狹縫絕對式旋轉編碼器。 每個探測器有0和1兩種狀態(tài),因為有5排,所以有2^5=32種狀態(tài),也就是說把角度細分為32份,分辨率為360/32=11.25°。當然,如果狹縫加到8排,就有256細分,分辨率為1.4°。隨著狹縫排數(shù)的增加,角度變化的分辨率增加,可以更精細地表示移動量。這篇非常短,如果對你理解光學編碼器的工作原理有所幫助,記得給我留言點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