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爾計劃一戰(zhàn)后,猶太人大量遷入巴勒斯坦地區(qū),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沖突越來越多。 動靜比較大的有1936年的巴勒斯坦人大起義。阿拉伯人提出了幾個要求:不許猶太人再進入巴勒斯坦,不許向猶太人出售土地,要建國,這個國家的主體必須是阿拉伯人。 這次起義最終被英國人聯(lián)合猶太人給鎮(zhèn)壓下去了。 鑒于這次動靜鬧得有點大,英國人給出了個主意,說要不你們分治吧,我都替你們分好了,阿拉伯人占75%的土地,猶太人占20%,剩下的包括耶路撒冷的那部分,由我來管。 提出這個計劃的人叫皮爾,因此這個計劃又被叫作《皮爾計劃》。猶太人對這個比例不太滿意,覺得少了點。但想到自己是從無到有,先把攤子支起來最重要,因此表示同意。 但阿拉伯人不干——原本這整片土地都是他們的,憑啥現(xiàn)在要分出去20%? 然后這事就擱置下來了。 聯(lián)合國181號決議后來二戰(zhàn)中更多的猶太人跑到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的的猶太人就更多了。 為了建國,猶太人發(fā)動了多次恐怖襲擊。英國鎮(zhèn)不住這里的場子,把問題扔給聯(lián)合國,自己卷鋪蓋跑了。 聯(lián)合國在1947年出了個181號決議——把巴勒斯坦地區(qū)一分為二,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建國。 這個決議明顯偏向以色列——阿拉伯人有120多萬,分到的面積只有1.15萬平方公里;猶太人只有60多萬,分到的面積卻有1.52萬平方公里。 對此決議,猶太人表示欣然接受。 阿拉伯人連《皮爾計劃》中的75%都不接受,現(xiàn)在連一半都不到,可能接受嗎? 為表達自己的憤怒,阿拉伯人對猶太平民展開了暴力襲擊,為期三天。 猶太人也不是善茬,搞了一系列大屠殺作為回應——屠殺模式是選個巴勒斯坦人居住的村子,全村殺光。 1948年5月14日,英國上午宣布跑路,猶太人下午宣布建國,整個過程只花了半個小時。 為啥這么急迫呢?因為周圍的阿拉伯國家已經磨刀霍霍,要打過來了。 5月15日開始,5個阿拉伯國家和剛建國的以色列干了一架,以色列沒輸,反而在巴勒斯坦地區(qū)站穩(wěn)了腳跟。這是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 巴勒斯坦的兩塊土地加沙和西岸,就在這次戰(zhàn)爭后大致成型。不過當時加沙歸埃及,西岸歸當時的外約旦——也就是如今的約旦。 靠海的是加沙,土地平坦,是塊好地方,但是面積很小。 約旦河西岸的這塊土地簡稱西岸,絕大部分是山地,也就是說,以色列占據(jù)了巴勒斯坦地區(qū)絕大部分的平原。 和聯(lián)合國決議相比,這個時候的加沙,只剩下沿海的一小塊,西岸則只剩下一個蝴蝶翅膀的形狀。 要了解幾次中東戰(zhàn)爭看這里:以色列是怎么把中東攪得雞飛狗跳的? 這次戰(zhàn)爭使得96萬巴勒斯坦人被趕出巴勒斯坦,成為難民,無家可歸。 巴解1959年,一些逃難在外的難民,組成了一個叫做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的組織,英文縮寫FATAH,簡稱法塔赫。 巴勒斯坦人成立的組織其實很多,這里只撿重要的說。 1964年,這些亂七八糟的組織在耶路撒冷進行了整合,成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簡稱巴解。法塔赫是巴解當中勢力最大的組織。 以后時事新聞中看到法塔赫,或者巴解,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為同一個組織。 轉眼又過了三年,1967年,以色列和埃及、敘利亞、約旦又打了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這次戰(zhàn)爭后,整個巴勒斯坦地區(qū),包括加沙和西岸,都歸了以色列。以色列的領土成這樣了: 大量的巴勒斯坦難民逃到旁邊的約旦,巴解也跑過來了。 在約旦巴解在約旦干了些啥呢? 巴解帶著難民在約旦境內占了大片的土地作難民營,并在此成立一個準政府的組織,實際在約旦形成了一個國中之國。 按理說,你占了人家的地盤,人家還不趕你,你無以為報,最起碼不能給人家惹麻煩吧? 巴解偏不。他們以占據(jù)的這些地盤為根據(jù)地,時不時對以色列搞一下襲擊,然后招致以色列加倍的報復。 以色列不僅報復巴解,還報復約旦。 約旦剛剛輸了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惹不起以色列這個硬茬,因此要求巴解,不能在約旦搞針對以色列的襲擊。 巴解根本不搭理約旦國王的要求。不但不搭理,他們中還有人因為約旦國王和美國的關系不錯,大罵約旦國王是美帝國主義的走狗,為此雙方沒少發(fā)生沖突。 1970年9月,巴解腦子一熱,干了一票大的——他們劫持了西方的三架飛機到約旦,后來又把這幾架飛機給炸了。 西方國家找誰的麻煩?找不到巴解,還找不到約旦么? 約旦軍隊對巴解的容忍到了極限,采取了同樣激進的手段來報復——朝巴勒斯坦難民營開火,殺死了好幾萬巴勒斯坦難民。巴解異常憤怒,在約旦的土地上和約旦軍隊干了一仗,第二年7月被趕出了巴勒斯坦。 被趕出去后,巴解和難民們去了哪里呢?主要去了以色列北邊的黎巴嫩。 在黎巴嫩這伙人占據(jù)黎巴嫩南部以后也不忘初衷,對以色列各種襲擊。 他們的襲擊主要分三種: 遠程襲擊——在黎巴嫩境內炮擊以色列; 滲透襲擊——偷渡進入以色列,搞恐怖襲擊 海外襲擊——在其他國家,針對以色列人搞恐怖襲擊。 除了政府,以色列平民也是襲擊對象。 為此,以色列分別在1978年和1982年兩次進入黎巴嫩境內打擊這伙人。1982年的這次也叫第五次中東戰(zhàn)爭。這次戰(zhàn)爭后,巴解被迫全部撤至其他阿拉伯國家。 順帶說下黎巴嫩。這個國家在巴解到來之前,是中東最開放,最富裕的國家。巴解到來后黎巴嫩爆發(fā)了為期15年的內戰(zhàn)——戰(zhàn)爭的根源不在巴解,但巴解也脫不了干系。 現(xiàn)在黎巴嫩是中東窮國之一,缺物資、缺油、缺電,黎磅兌美元的匯率跌破100000:1。去年,女子持玩具槍去銀行搶自己賬戶里的美元的新聞就發(fā)生在這個國家。 建國第五次中東戰(zhàn)爭之后,巴勒斯坦地區(qū)勉強算是穩(wěn)定了一陣。雖然時不時還是有沖突,但都不算大。 到1987年,出事了。 12月9日,一輛猶太人的卡車闖入加沙地區(qū)的難民營,壓死了4名巴勒斯坦人。 后來事情鬧大了,引起了巴勒斯坦人大起義。 說是大起義,其實就是游行、罷工、拒絕繳稅,不配合以色列政府的工作。如果非要說什么攻擊性手段,那就是——丟石頭。 ??窗鸵詻_突的新聞,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他們最常見的攻擊手段。 這次起義中,又有一個反猶太人的新組織成立,全稱叫伊斯蘭抵抗運動,首字母HAMAS,簡稱哈馬斯。 這個組織的主要目標是:用武力將以色列從地圖上除去,在巴勒斯坦地區(qū)建立伊斯蘭神權國家。 此后,哈馬斯將逐漸取代巴解,成為巴以沖突中的主角。 經過多年的斗爭,巴解終于接受了以色列已經坐穩(wěn)中東這個事實。趁這次起義,他們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建國。 1988年,巴解組織發(fā)表《獨立宣言》,宣布建國,表示接受1947年的巴以分治決議,首都耶路撒冷。 現(xiàn)在建國有點晚了,現(xiàn)在的巴勒斯坦,并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 巴勒斯坦你說的領土呢?——在以色列腳底下踩著呢。 你說的首都呢?——耶路撒冷呀,這不是以色列的首都么? 耶路撒冷耶路撒冷這個特殊的存在,每次一有動靜,必定會引起阿拉伯世界震怒,進一步發(fā)展為和以色列的沖突。 到底有多特殊?看這里:耶路撒冷,神仙打架的地方 1947年聯(lián)合國181號決議中,這個特殊的三教圣地劃歸聯(lián)合國管理。 以色列在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中就拿下了耶路撒冷,為了宣示主權,在1950年遷都至此,并在1980年立法確認,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不可分割的首都。 但國際上沒哪個國家敢正式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各國的大使館都設置在海邊的特拉維夫。 除了美國。 美國國會在1995年通過決議,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但美國大使館一直設置在特拉維夫,歷任總統(tǒng)都不敢下令搬遷,直到特朗普上臺。 2018年,美國大使館從特拉維夫搬遷至耶路撒冷,這是當時的熱點新聞,估計大家都有點印象。 自治巴勒斯坦就這樣名不正言不順的存在著,直到2012年,才勉強成為聯(lián)合國觀察員國。這是后話。 建國之后,巴解和以色列秘密談判,終于在1993年簽了個奧斯陸協(xié)議,以色列允許巴勒斯坦西岸和加沙進行自治。 說是對西岸和加沙實行自治,實際只是對這兩塊地方的巴勒斯坦人聚集區(qū)進行自治,這兩塊地方還有以色列人的居住點,有以色列的軍隊駐守。 巴勒斯坦的實際領土 哈馬斯反對這個協(xié)議,依然時不時的對以色列進行恐怖襲擊,以色列又加倍報復。雙方消停一陣后,恐怖襲擊和報復的劇本又重復上演。 巴以雙方就在這斷斷續(xù)續(xù)的沖突中堅持到了2000年。 隔離墻這一年,以色列總統(tǒng)沙龍干了一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情——在9月,強行登上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山。 那可是圣殿山啊。 這個沙龍有個別號——“阿拉伯屠夫”。登圣殿山這個事情,他是不是故意的,很難說。 巴勒斯坦人把他的行為理解為宣誓圣殿山的主權,在哈馬斯的領導下,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爆發(fā)。 這次起義的火力和上一次相比有所升級,用上了不少小型火器、迫擊炮、自制火箭彈等。以色列人又面臨一輪接一輪的襲擊。 以色列政府不勝其擾,干脆撤出了在加沙和巴勒斯坦兩地生活的猶太人,并以1967年之前的實際占領范圍為依據(jù),沿著巴勒斯坦人的地盤修了一圈隔離墻,把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隔離開來。 不加任何標注,從衛(wèi)星地圖上都能直接看出加沙隔離墻的走向。 以色列軍隊控制隔離墻的各個出口,對出來的巴勒斯坦人進行嚴查,進則隨意。 第二次大起義由此結束——被關起來了,想鬧也鬧不起來了。 隔離墻修建后,巴勒斯坦被實際分成了兩塊。 一塊是西岸,由巴解管轄。由于巴解已經接受了以色列的存在,因此西岸相對和平,巴勒斯坦人也可以從隔離墻內出來,白天到以色列工作,晚上回西岸睡覺。日子雖苦,但無性命之憂。 但由哈馬斯實控的加沙就不一樣了。 巴以沖突由于哈馬斯堅持要用武力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它所謂的武力就是恐怖襲擊。因此以色列對加沙的封鎖更加嚴厲,只提供維持基本生活的物品和水電供應。 而加沙面積僅140平方公里,卻擁有巴勒斯坦一半的人口,其居民的生活水平可想而知。生活越困苦,就越仇恨以色列,越容易產生極端思想。哈馬斯以此為根據(jù),常年朝以色列扔火箭彈,受到的封鎖越加嚴厲,現(xiàn)在的加沙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監(jiān)獄。 從2005年至今,巴以之間的沖突,主要是加沙和以色列之間的沖突,一般模式是:哈馬斯扔火箭彈,以色列報復,雙方交火,幾輪下來?;穑^一陣子再來下一輪沖突。 以色列經常說對恐怖組織的火力點進行了精確打擊。事實上,哈馬斯為了讓以色列在道義上站不住腳,經常把火力點設置在居民區(qū)內部。以色列最多會打電話給附近的居民說馬上要炸你們的房子啦,限時離開,最后也是照炸不誤。 兩邊都不把巴勒斯坦人當人。 巴勒斯坦原本是一個整體,現(xiàn)在分成兩個部分,不說復國,連富裕都還很遙遠。 巴解控制西岸,在承認以色列的存在之后,好像失去了方向,上層日漸貪腐,底層日子窮苦,經濟低迷,物質基本從以色列進口,連貨幣都是以色列新謝克爾。 加沙的哈馬斯,則完全不服從巴解的管理,自己搞自己的。 哈馬斯和以色列硬碰硬十幾年,終于也轉過彎來了,接受以1967年邊界線為基礎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不現(xiàn)實。先不說以色列同不同意,加沙的另外一個組織杰哈德,首先表示不同意。 這個杰哈德,全稱為巴勒斯坦伊斯蘭圣戰(zhàn)組織,成立時間比哈馬斯還早,目標是通過圣戰(zhàn)消滅以色列,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巴勒斯坦國家。 看,和早期的哈馬斯一樣極端。 因此杰哈德和哈馬斯有過聯(lián)合行動,后來和哈馬斯一起盤踞加沙,比哈馬斯規(guī)模小一點。 有這樣的組織存在,以色列對加沙的封鎖只會越來越嚴格。 地道 在以色列的控制下,加沙不能獲得的物資除了武器外,還有建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果醬、蠟燭、書籍、樂器、洗發(fā)水、A4紙等普通消費品。 作為一個正常國家正常生活的普通人,我完全沒看明白為啥這些東西都要限制加沙人購買。 以色列提供的物資極度缺乏,加沙人怎么辦呢? 走海路是不可能的,以色列把加沙的海陸空全都封鎖了。 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會從地下想辦法——挖地道,通過地道走私。 每年國際上會有一部分資金援助給加沙,這部分資金的很大一部被用來挖地道。 據(jù)說挖地道的技術,來自北朝鮮。 加沙人挖的地道主要通往兩個方向,一個是埃及的西奈半島,主要用來走私生活物資和武器,有時候也輸出武力——恐怖襲擊。另一個方向則是以色列,用來輸出武力。 埃及對加沙地道的搜查時松時緊,挨了襲擊就嚴查,沒受到襲擊的時候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以色列則嚴防死守,發(fā)現(xiàn)一條封一條。 和平但腐敗的西岸,和極度貧困的加沙,這樣的巴勒斯坦有未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