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課題。 之前我們分享的更多是“被動”投資邏輯,就是不預判市場,只考察投資標的的風險收益屬性,以及自己的風險偏好、預期收益。然后借大類資產配置,做好風險資產定投、止盈、再平衡等等。 塔勒布在《黑天鵝》里提及的“杠鈴策略”。 最優(yōu)的方案是,把大部分的資產配置在低風險或無風險區(qū),確保安全,而少部分的資產可以嘗試高風險高收益,博取一個可能性。 被動投資策略,我們需要做的事情不多,關注一下市場大面估值,以及持倉標的是不是有基金經理變更,暴雷等風險項即可,調倉的頻率也不高。 我們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可以投入到高風險、高收益的主動管理中。 業(yè)內公認有效的主動資產管理有兩類:一是價值投資;二是量化投資。 價值投資以巴菲特為代表,就是找到好公司,在適當的價格買入,長期持有。這個要求花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公司、研究行業(yè),持續(xù)跟蹤??陀^講,散戶得到的信息都是N手之后的,也沒有上市公司調研的機會。普通人看看財報,聽聽分析師報告,這個信息對于投資而言用處有限。 普通人更適合的投資策略是量化投資。 量化投資有點近似被動投資。最傳統(tǒng)的技術分析策略,當某幾個條件滿足時就買入或者賣出,而不是人為判斷的“油少許,鹽少許”。 科學是可以證偽,而量化可以證偽,所以量化是科學。 我們常把不可描述之物稱之為藝術。藝術是存在的,投資也存在藝術的部分。這也是投資好玩的地方。 但圍棋的藝術性已經被冷酷的alpha go的科學性所拿下。 所以,藝術到科學,也可以指望科學的進步。 歸結起來一句話,我們要開始進入“主動投資”里的AI量化投資系統(tǒng)了。 第一步,需要打造一個可以支撐智能算法的研究的系統(tǒng)。 第二步,如何挖掘因子、構建策略。 第三步,風控。 第四步,實盤。 調研了一圈,微軟亞洲研究院的Qlib作為基礎平臺非常合適。 傳統(tǒng)的回測系統(tǒng),像pyalgotrade, backtrader是為技術分析型量化投資而來,如果要同時計算3000支股票、300個因子,那么它的性能本身就無法支撐,而且代碼也不可維護。 另一個選擇就是類似quantopian這樣的線上化平臺,像bigquant也是人工智能賦能投資。線上平臺優(yōu)點是數據不用自己管,專注寫策略就好了,但如果你要擴展因子會比較麻煩,另外就是策略安全性了。 平衡下來,Qlib的思路與bigquant很類似,而且有微軟做支持,項目活躍性不錯,代碼寫得簡潔易懂(backtrader的代碼,使用了太多的元編程)。 所以有代碼都在github開源,歡迎大家star,fork,并歡迎任何意見或建議。 剛搭建好gui界面框架,后續(xù)要從數據準備,特征提取與數據標注,策略構建或模型訓練,回測與績效評估。 在此之上,更多的努力還在于對投資的理解,找到更多更好的數據來源,構建更好的因子或策略。 總之,主動投資管理,以量化為趨勢,量化以智能量化為進階選擇。 如昨天所說,智能化、金融投資都是長坡厚雪,值得踐行長期主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