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開頭,我們先來看三個人的生活現(xiàn)狀和選擇: A,河南偏遠農(nóng)村,做小生意,平均年收入60W左右,無社交,無愛好,孩子養(yǎng)在老家,上小學(xué)前在市里買了房子,全款,有車,目前媽媽一邊上班一邊接送,除了節(jié)假日近郊走走,去去游樂場,沒有報任何培訓(xùn)班,一門心思攢錢到上海定居。 B,211院校研究生,妻子是大學(xué)同學(xué),一個藥企高管,一個是程序員,年薪均超100W,但隨時有失業(yè)風(fēng)險,在上海買了三套房子,總房貸超過800W,兩個小孩,女兒學(xué)鋼琴,兒子學(xué)奧數(shù),疫情后全部停了,自己雞或者靠APP和讀書,人生愿望無債。 C,上海本地土著,夫妻雙方各拆了幾套房,加上居住的,一共9套,國企上班,年薪十多W,平時就是吃吃喝喝旅旅游,社交全部圍繞自己的同事、領(lǐng)導(dǎo)。對孩子的教育基本上躺平的態(tài)度,靠他自己,讀出來更好,讀不出想辦法幫他找個單位。 問他,不雞一下孩子嗎?他說不了,沒意思,他是不是讀書那塊料未知,但名師的培訓(xùn)班明碼標價。后半生目標,拿幾十萬塊錢嘗試走出一條投資的路,如果失敗,將來孩子自己想辦法去,就算房子不值錢,也餓不死。 這三個人分別是我弟弟,前領(lǐng)導(dǎo),和老公家的一個親戚。 普通家庭,請不遺余力地先去完成原始積累。這篇文章發(fā)出后,我在小紅書遭遇了一次小型網(wǎng)爆 ...... 大家的觀點幾乎圍繞著你對興趣班的認知太淺薄,或者別人都雞,我不雞,孩子就讀不了高中之類的。 我其實非常理解大家這種心情。 幾乎所有的父母,做的所有事情,不外乎就是想孩子能夠繼承自己所占領(lǐng)的那一點點優(yōu)勢的位置,或者從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里總結(jié)了各種遺憾,爭取讓孩子去避免。 但,我說過了,教育這個問題,只盯著教育是沒有答案的,我們要站在人生這個維度,甚至是生命本質(zhì)這個維度去琢磨。 請問,生命的第一法則是什么? 是生存。 然后才是生活,才是傳承。 所以,作為家長,首先是去完成原始積累。 不管是old money還是new money,在人生的這條長河里,各階層有各階層要完成的積累,但唯一避免不了的事情就是算賬。 即衡量這件事值不值得去做,值不值得去交換,值不值得去投資。 1、這世上很多人不會算賬,或者說壓根就沒想過“去算賬”。 比如,教育是一種投資,還是一種自我感動;比如,買奢侈品是一種身份的象征,還是一種被資本洗腦下的意淫;再比如,人們追趕時髦的單品,是需要還是攀比? 甚至,吃自助餐是否劃算?各個品牌的冰淇淋到底有何差異?要不要為一個產(chǎn)品排隊幾小時? 大部分人做類似的決定都只依靠感覺。 當(dāng)下這一刻我喜歡、我想要,我就買了。 早年間在一家化妝品集團做銷售,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特別奇怪的現(xiàn)象,人總是會傾向于為自己的行為找各種各樣合理的借口。 因此,推銷這個事情變得非常好玩,越是買單的人越說它好。 隨著被推銷成功的人增多,也就自然形成了從眾效應(yīng)。 最后,就是大家看到的,消費主義的道路上永遠擠滿了人。 商家企圖靠講故事、建立身份感、制造焦慮、營造商業(yè)氛圍、營造高端服務(wù)等等手段,刺激大眾的神經(jīng),以獲取利潤。 普通人,因為看不透游戲規(guī)則,持續(xù)地不間斷地被慫恿著掏出自己的血汗錢。 所以,學(xué)不會算賬,注定過不好這一生。 2、社交和情感也是一本賬。 消費是帳,社交和情感也是一本賬。 這話講給年輕時的我,大抵也是嗤之以鼻的。 那時候,我太需要朋友了,太需要朋友簇擁下的狂歡和夸贊,惺惺相惜和互訴衷腸。 人到中年,才明白,人情味只存在于同量級之間。 他粉絲10W,我也有10W才能談交流,我若剛起步只能談商務(wù)合作... 即,你認識誰沒有用,你是誰有什么樣的價值有用。 在普通人的圈子里,能夠聽到的不是牢騷就是抱怨,要么空想要么躺平;換一個賺錢的圈子,天天談?wù)摰亩际巧虡I(yè)模式、信息差、市場形勢... 所以,不要花錢花時間去無效社交,要不停算賬。 說到底,天底下,不會有什么50塊換100塊的事。 農(nóng)耕文明下,互幫互助或許是一種美德,但在商品社會,交換遵循是公平原則。 你既不能拿一些低價的物品去換對方一個高位的人脈傳話,也不需要被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的道德綁架。 如果你只是想交朋友,就找和自己差不多的,純粹的不參雜利益的去相處;談人脈,就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價值,跟人站在一個水平線上去交換。 3、這世上的事物,都是可量化的。 在婚姻里,有一個很強的心態(tài),那就是允許感情有1~100的存在。 兩個人在一起,有100分濃情蜜意、心有靈犀的時刻,也有60~70分平平淡淡,合作愉快的時刻,還有跌倒谷底,大吵大鬧,失望透頂,恨不得掐死對方的時刻。 同理,情緒,是已經(jīng)達到抑郁的程度需要去看心理醫(yī)生,還是一時想不開,求人開解一下;也或者是吃一頓火鍋就過去了。 雞娃,是完全不雞,還是花月收入的10%去雞,或是花月收入的20%去雞? 帶孩子長見識,是一年一次,還是一年三四次,年結(jié)余都拿出來飛一趟歐洲? 投資,是拿家庭存款的50%放銀行,20%炒股票,10%買保險,還是60%買房子,15%去理財,15%投入到新技能學(xué)習(xí)上? ...... 這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可量化的。 希望大家不要動不動就走極端,總是處于選A還是選B這個誤區(qū)里。 生活玩的不再是考試那一套了,給你四個選項ABCD,總有一個正確的。 就像網(wǎng)上天天有人說,女人做全職媽媽是危險的,要去搞事業(yè)。 事情不是這樣的,選擇男人靠不住,選擇職場也靠不住啊。 我們真正要做的是,算賬,先去量化它們,清楚地知道我們這么選的后果也能夠負擔(dān)因此帶來的損失。 然后再去購買它們,管理它們,駕馭它們。 4、什么都沒有,就更要把控好“時間”。 很多人在后臺問我:到底該怎樣定義普通人? 因為從評論可以看出,家里幾套房子,收入低一點的把自己當(dāng)普通人;月入十萬背著房貸的,也把自己當(dāng)普通人;做小生意不用打卡上班擠地鐵的,還把自己當(dāng)普通人... 明明我一家人一個月也就3萬,還養(yǎng)2個孩子,還要供房子,老人也沒有退休金... 是的,這個事情沒有標準。 在我的認知里,“躺平”收入不足以支付基本生活開支或者沒有一個持續(xù)賺錢的工作、事業(yè),都需要繼續(xù)拼搏。 只不過,大家的側(cè)重點不一樣,有人主線是攻新客戶獲取,有人主線是抱好老板的大腿,有人找到固定盈利的方式,有人主線是過好自己的日子。 而對于,真的什么都沒有的我們來說,沒有會下蛋的雞,沒有跑通的生意模型,沒有好看的履歷和在外的名聲。 就更要把控好時間。 時間是我們唯一能撬動未來的資產(chǎn)。 切忌不要把時間成本大把地花在懊悔上、刷短視頻上、抱怨命運上、閑聊八卦上... 娛樂就是娛樂,淺嘗輒止、見好就停方為智者。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xiàn)在。 從現(xiàn)在開始,從今天開始,把你空閑的時間利用起來。 不要躺平,躺平是踩踏事件。 不能躺平,躺平是單身人士的權(quán)力。 我們做父母的,要想盡一切辦法往前沖。 就算不能留給他一些old money,一些社會經(jīng)驗,一些熱愛生活、自律向上、不屈不撓的精氣神也是極好的。 |
|
來自: 新用戶4010x7m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