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 鹽 河 街 文/明 焰 紙鹽河街得名于千廝門的紙碼頭和鹽碼頭。當年,重慶城吃的鹽、用的紙,都是從這兩個相鄰的碼頭分別卸下的。河街面臨嘉陵江,背靠洪崖洞,頭靠千廝正街,尾接鎮(zhèn)江寺,蜿蜒有一里多路。 在我的記憶里,紙碼頭這一段有35家住戶,除7家是住屋,其余都是經商的鋪面。我家是紙鹽河街第16號。鹽碼頭有18家住戶,加上鎮(zhèn)江寺,整條河街就是70來戶人家。可當年紙鹽河街卻是重慶人耳熟能詳?shù)募瘟杲兜臒狒[一條街哦!畢竟缺了紙鹽河街,洪崖洞地域乃至整個重慶城,也就缺了一段繁榮而又艱辛的歷史。 1925年,盧作孚先生創(chuàng)辦了民生輪船公司,建造的第一艘小客輪“民生”號,開辟的第一條航線,就是從河街的紙碼頭起航,駛向北碚、合川。我家老屋就正對著碼頭的躉船。不久民生公司又開辟了到長壽、涪陵的航線,停靠的躉船與北碚、合川躉船緊相鄰??梢赃@樣說,是紙鹽河街開啟了盧先生及其公司的輝煌歷程,同時也讓碼頭上的老住民有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現(xiàn)在洪崖洞景點的夜游碼頭,就建在過去的千廝門“合川、北碚碼頭”處,給洪崖洞老一輩住民留下了一處當年情景的回憶。 資料老照片:嘉陵江邊碼頭早年的客輪躉船 江輪的汽笛聲喚醒黎明,每天一大清早,河街就熱鬧起來。早餐店熱騰騰的早點,街邊攤販的豆?jié){、油條、煮雞蛋,還有碼頭上特有的“洗臉水”攤,加上手提各種物品的游動商販的吆喝聲,夾雜著乘客爭先恐后上船的吵鬧,烘托出客運碼頭清晨的氣氛。直到汽笛長鳴三聲,客船離岸,河街喧鬧的早晨才稍安靜了一會兒。 緊接著,河街的所有鋪面陸續(xù)開張營業(yè),茶館、酒店、客棧、醫(yī)館、老虎灶、鐵匠鋪、各色小吃攤、游動小商販、抬著貨物的搬運工、挑著物件的“扁擔”(后來的棒棒軍)、上學的娃娃、來往的客商,讓整條河街沸騰起來。 傍晚時分,兩只客船又滿載旅客分別回靠兩個碼頭??腿硕鄷r,輪船一邊還加掛一只也裝滿乘客的大木船。從兩江鄰縣到重慶的客人,下船上岸,奔向各方。 夜幕降臨,河街更是熱鬧非凡。茶館座無虛席,門口圍滿了聽眾,大家饒有興趣的聽著說書人的精彩故事。川劇“玩友”們“圍鼓”場的鑼鼓和高腔,以及圍觀人們的叫好聲清亮透徹你的耳鼓。酒樓里高吼的劃拳聲,在豆花館吃“冒兒頭”的滿堂客人的談笑風生,各種小吃攤的吆喝,喧囂著整個河街。直到打更人的三更聲過后,只有深夜遠處那一聲聲“炒米糖開水”,才烘托出了河街難得的短暫的寧靜。 這就是早年的千廝門紙鹽河街,留給我童年的深刻記憶。 1969年秋“上山下鄉(xiāng)”前,紙鹽河街鄰居幾位“知青”在蒼白路城墻邊留影。背景右即河街的北碚、合川碼頭躉船,左下邊有模糊的老城墻影像。 20世紀50年代初的一場大洪水,把河街臨江一面的吊腳樓幾乎全部沖垮,60年代初的大洪水又把靠洪崖洞山崖一側的捆綁房也淹沒成了危房。之后在政府安排下,災民陸續(xù)轉移他地,那吊腳樓也永久消失了。洪水過后,堆積在河街上那一米多厚的泥沙無人清理,紙鹽河街就結束了它繁華的歷史,基本上被廢棄。修嘉濱路時,紙鹽河街就被掩蓋在那高架橋下。在洪崖洞景區(qū)修建過程中,我多次回洪崖洞探望,站在濱江路高架橋上俯瞰早年的紙鹽河街及老屋廢址,贊嘆高速建設的同時,遙憶兒時,也禁不住感嘆唏噓。 隨著市政府打造“兩江四岸”景觀的全面提升,隨著一些老地名的逐步恢復,愿紙鹽河街也能涅槃重生,我們期盼著那一天(更多精彩待續(xù)) 作者近照 成都教咕咕。 有感即打油, 無聊才讀書。 吹牛必草稿, 行文欠功夫。 渝州又唱晚, 只緣人糊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