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243、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 309、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378、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金匱要略》8、嘔而胸滿者,吳茱萸湯主之。 9、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先了解吳茱萸: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吳茱萸】味辛。溫。主溫中下氣。止痛??饶?。寒熱。除濕血痹。逐風(fēng)邪。開腠理。【根】殺三蟲。一名藙。生上谷川谷。 《名醫(yī)別錄》:【吳茱萸】大熱。有小毒。主去痰冷。腹內(nèi)絞痛。諸冷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藏。【根白皮】殺蟯蟲。治喉痹咳逆。止泄注。食不消。女子經(jīng)產(chǎn)余血。療白癬。生上谷及宛朐。九月九日采。陰干。(蓼實為之使。惡丹參消石白堊。畏紫石英。) 《中藥學(xué)》:味辛,苦性熱,有溫胃散寒,疏肝燥脾,暖腎治疝的功能。 《本草新編》味辛,苦氣溫,大熱,可升可降,陽中陰也,有小毒,入肝,脾,腎之經(jīng),主咽塞氣不通,散氣膈冷氣窒塞,驅(qū)脾胃停寒。 吳茱萸陳的好,和別的藥煎時,應(yīng)先用開水沖洗五六次。再同煎。生姜或綠豆湯解吳茱萸毒。 吳茱萸湯病機:肝胃虛寒,濁陰上逆 應(yīng)用指征: 1.胃中虛寒,食谷欲嘔,胸膈滿悶。 2.脘腹冷痛,且多較劇烈。 3.頭巔頂冷痛??蔀榧卑l(fā),可為慢性;可為斷續(xù)發(fā)作,可為持續(xù)不止;程度可從輕度到無法忍受之劇痛。 4.干嘔不止。 5.嘔吐清水,或頻唾涎沫。 6.下利,煩躁,而四肢厥冷。 7.寒疝痛。 8.陰囊攣縮痛。 9.舌苔白滑,脈沉弦。 適應(yīng)人群:體力下降,四肢冰冷,容易生凍瘡,肩困冷,惡心嘔吐,頭痛,胃脹悶有水聲。 加減: 吳茱萸湯合桂枝加龍牡湯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少陰厥陰頭痛。 吳茱萸湯合小半夏加茯苓湯治療胃寒吐水,眩暈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