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1009年,李覯(gòu)出生于建昌軍南城(今江西省南城縣),是一個寒門子弟。 1014年,李覯父親去世,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勤奮好學(xué),5歲就能識字,10歲就能寫文章。 1026年,李覯服喪三年后出外游學(xué),廣泛涉獵經(jīng)史子集,尤其精通《禮記》。1030年以后,李覯開始著述立言,文章漸享盛名,但科舉屢試不中,仕途渺茫。 1043年,李覯創(chuàng)辦盱(xū)江書院,在南城講學(xué)自給,吸引了許多學(xué)生前來求教,其中有后來的名臣鄧潤甫、曾鞏等。1050年,李覯因范仲淹、余靖等人的推薦,被朝廷任命為太學(xué)助教,開始了他的官場生涯。 1057年,李覯召為太學(xué)說書如故,主持國子監(jiān)的教學(xué)工作。1059年,李覯因遷葬祖母而請假回鄉(xiāng),在家中病逝,享年51歲。 第一首《鄉(xiāng)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strong>,引用了民間的一句諺語,說明作者所處的地方距離故鄉(xiāng)非常遙遠,就像太陽落山的地方一樣。作者極目遠望,卻看不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只能感嘆人生的無常和無奈。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strong>,進一步描繪了作者眼前的景象,眼前的青山阻斷了作者的視線,讓他看不到故鄉(xiāng)的方向。而且隨著太陽落山,天空中也飄起了暮云,更加遮蔽了青山的輪廓。這里既有形容景物的作用,也有暗示作者心情的作用。作者對青山和暮云都充滿了恨意,因為它們都是他思鄉(xiāng)的障礙。 這首詩以落日為引子,以碧山和暮云為寫景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和無法回歸的悲哀。詩中語言簡潔而富有感情,意境悠遠而凄涼,體現(xiàn)了作者對故土和親人的眷戀和不舍。 第二首《秋晚悲懷》漸老多憂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傷。 數(shù)分紅色上黃葉,一瞬曙光成夕陽。 春水別來應(yīng)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壺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華幾許長。 漸老多憂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傷。詩人以自己的感受開頭,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悲哀。詩人用“漸老”、“多憂”、“百事忙”三個詞,概括了自己的處境和心境,既有年齡的增長,又有憂慮的煩惱,還有瑣事的紛擾。這些都使詩人感到生命的無趣和無力。 而秋天的景象,更加深了詩人的傷感。詩人用“天寒”、“日短”兩個詞,描繪了秋天的寒冷和陰暗,暗示了生命的衰敗和消亡。這兩句是從主觀出發(fā),把自己的情感和秋天的景色聯(lián)系起來,形成了一種悲秋的氣氛。 數(shù)分紅色上黃葉,一瞬曙光成夕陽。這兩句是詩人以客觀的描寫轉(zhuǎn)換了一下思路,寫出了秋天的美麗和壯麗。詩人用“數(shù)分紅色”來形容秋天的黃葉上染上了霜露后的紅暈,給人以一種絢麗的感覺。 詩人用“一瞬曙光成夕陽”來形容秋天的日出和日落,給人以一種輝煌的印象。這兩句是從客觀出發(fā),把秋天的景色和自己的情感分開來看,展現(xiàn)了一種欣賞秋天的心態(tài)。 春水別來應(yīng)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詩人用“春水別來應(yīng)到?!眮肀扔髯约涸?jīng)送別過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希望他們能夠在廣闊的世界中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詩人用“小松生命合禁霜”來寄托自己像青松一樣堅強和頑強,能夠在風(fēng)雪中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和氣節(jié)。這里把自己的志向和抱負與春水和青松相聯(lián)系,表現(xiàn)了一種超越秋天的精神。 壺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華幾許長。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生命有限的感慨。詩人用“壺中若逐仙翁去”來假設(shè)自己能夠跟隨傳說中的壺公進入壺中仙境,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詩人用“待看年華幾許長”來設(shè)問自己在人間日月中能夠活多久,暴露了自己對歲月無情和生命無常的無奈。 這首詩是一首感秋、悲秋之作,詩人通過對比、比喻、假設(shè)等手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秋天的景色相互映照,展現(xiàn)了一種復(fù)雜而深刻的心境。詩人既有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悲哀,又有對秋天美麗和壯麗的欣賞,既有對自己志向和抱負的寄托,又有對歲月無情和生命無常的感慨。 詩人在悲秋中不失欣賞,在欣賞中不失悲秋,在寄托中不失感慨,在感慨中不失寄托,表現(xiàn)出了一種超越秋天的精神。這首詩語言清新,對仗工整,結(jié)構(gòu)完整,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第三首《殘葉》一樹摧殘幾片存,欄邊為汝最傷神。 休翻雨滴寒鳴夜,曾抱花枝暖過春。 與影有情唯日月,遇紅無禮是泥塵。 上陽宮女多詩思,莫寄人間取次人。 一樹摧殘幾片存,欄邊為汝最傷神。詩人看到一株樹上只剩下幾片殘葉,站在欄邊為它感到傷心。詩人用“摧殘”一詞表達了對秋風(fēng)的憤怒和不滿,用“為汝”一詞表達了對殘葉的同情和憐惜。這里的殘葉既是客觀的景物,也是詩人自己的心境。 休翻雨滴寒鳴夜,曾抱花枝暖過春。這句勸慰殘葉不要在寒冷的夜里翻來覆去,想起曾經(jīng)擁抱過花枝的溫暖春天。詩人用“雨滴寒鳴”一詞形容了夜晚的寂寞和凄涼,用“曾抱花枝暖過春”一詞回憶了春天的美好和歡樂。這里的花枝既是殘葉的伴侶,也是詩人自己的情感。 與影有情唯日月,遇紅無禮是泥塵。這句說殘葉只有日月能夠理解它的情感,照耀它的影子。而那些無禮的泥土卻粗暴地踐踏了秋天的紅葉。 詩人用“與影有情唯日月”一詞贊美了日月的忠貞和溫柔,用“遇紅無禮是泥塵”一詞鄙視了泥土的粗魯和無知。這里的日月既是殘葉的朋友,也是詩人自己的寄托。 上陽宮女多詩思,莫寄人間取次人。這句說上陽宮中的女子都有著詩意的心思,把紅葉當(dāng)作題材寫下詩句。但是她們不要隨便把詩寄給那些輕浮的世人。 詩人用“上陽宮女多詩思”一詞揭示了女子們對紅葉的欣賞和敬重,用“莫寄人間取次人”一詞警告了女子們不要輕信那些虛偽和浮華的世俗。這里的上陽宮女既是殘葉的仰慕者,也是詩人自己的同道。 《殘葉》這首詩以殘葉為主題,表達了對春花、日月、上陽宮女等事物的懷念、依戀、贊美等情感,同時也反映了對秋風(fēng)、泥土、世人等事物的不滿、不屑等態(tài)度。詩人通過對比、擬人、借代等手法,將自己的心境和情感寄托在殘葉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凄婉優(yōu)美、深遠悲涼的意境,展現(xiàn)了自己的高潔、孤獨、悲壯的人格。 總結(jié)李覯的詩歌思想深刻,反映了他對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見解和主張。他提出了富國強兵、安民教化、平土均田等改革措施,對王安石變法有直接影響。他還批判了佛教道教的有神論和世俗迷信,主張以儒家的禮教為指導(dǎo)。 李覯的詩歌想象奇特,變幻無窮,常常出人意料,有時甚至有些離奇怪誕。他喜歡運用比喻、擬人、借代等修辭手法,創(chuàng)造出一些壯美或優(yōu)美的意象。他的詩歌風(fēng)格豪放奔放,氣勢磅礴,語言輕快流暢,富有音樂美感。 |
|
來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