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國策》。國別體史書。一般認為由秦漢間人雜采各國史官或策士的史料、筆錄編纂而成,非一時一人之作。最后編定者乃西漢末劉向。劉向校錄群書時發(fā)現(xiàn)諸抄本“或曰《國策》、或曰《國事》、或曰《短長》、或曰《事語》、或曰《長書》、或曰《修書》”,便依國別、按時序重新編訂,去其重復,得三十三篇?!耙詾閼?zhàn)國時游士輔所用之國為之策謀,宜為《戰(zhàn)國策》”(劉向《校戰(zhàn)國策書錄》)。此名遂沿用至今。此書記載春秋以后至楚漢之起的二百四十五年間史事(前453—前209)。內(nèi)容主要為當時策士、謀臣縱橫捭闔的外交活動和有關(guān)主張、言辭。廣泛地反映了戰(zhàn)國時代錯綜復雜的歷史。較之其他史書,則顯虛構(gòu)成分多,文學性強。全書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等十二國策。其中所記策士、謀臣之思想、情操及所起的歷史作用各不相同:有不擇手段追名逐利者,如蘇秦、張儀之流,朝秦暮楚,權(quán)謀譎詐;有排難解紛、消兵弭戰(zhàn)者;有不畏強暴、沉毅勇決者,如荊軻、唐雎等。也頌揚了一些有作為的統(tǒng)治者,表現(xiàn)了一些以民為本、崇尚革新的進步思想。所記多有夸張失實處,其思想內(nèi)容在封建時代頗遭非議。然藝術(shù)成就卻為世所公認。其文特點長于記事,善夸張渲染; 說辭氣勢磅礴,旁征博引,條分縷析,或曲折迂回,巧設(shè)機彀,或危言聳聽,頗具說服力; 善以對話刻畫人物形象; 大量運用寓言、比喻、典故,尤顯生動活潑; 語言鋪張揚厲,富于文采。對漢以后的辭賦家、散文家均有深遠影響。 章節(jié)列表 卷一 東周策 卷二 西周策 卷三 秦策一 卷四 秦策二 卷五 秦策三 卷六 秦策四 卷七 秦策五 卷八 齊策一 卷九 齊策二 卷十 齊策三 卷十一 齊策四 卷十二 齊策五 卷十三 齊策六 卷十四 楚策一 卷十五 楚策二 卷十六 楚策三 卷十七 楚策四 卷十八 趙策一 卷十九 趙策二 卷二十 趙策三 卷二十一 趙策四 卷二十二 魏策一 卷二十三 魏策二 卷二十四 魏策三 卷二十五 魏策四 卷二十六 韓策一 卷二十七 韓策二 卷二十八 韓策三 卷二十九 燕策一 卷三十 燕策二 卷三十一 燕策三 卷三十二 宋衛(wèi)策 卷三十三 中山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