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館環(huán)境 (14).JPG(506.34 KB, 下載次數(shù): 0)
本帖最后由 leiyuD 于 2023-8-29 16:55 編輯
商青銅立人像
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人像高180厘米、通高260.8厘米。銅像重約180公斤,它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的青銅器,現(xiàn)存三星堆博物館。青銅大立人像是現(xiàn)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銅立人像,被譽(yù)為“世界銅像之王”。雕像系采用分段澆鑄法嵌鑄而成,身體中空,分人像和底座兩部分。人像頭戴高冠,身穿窄袖與半臂式共三層衣,衣上紋飾繁復(fù)精麗,以龍紋為主,輔配鳥紋、蟲紋和目紋等,身佩方格紋帶飾,制作之精美細(xì)膩,迄今為止,在夏商周考古史上絕無僅有。
商青銅神樹
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現(xiàn)藏于三星堆博物館。青銅神樹可視作上古先民天地不絕、天人感應(yīng)、人天合一、人神互通之神話意識的形象化寫照。青銅神樹是古蜀文明的代表,可謂青銅鑄造工藝的集大成者,反映了古蜀先民對太陽及太陽神的崇拜,它在古蜀人的神話意識中具有通靈、通神、通天的特殊功能,是中國宇宙樹最具典型意義和代表性的偉大的實物標(biāo)本。2002年1月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商銅神樹枝頭花蕾及立鳥
鳥頭上揚(yáng)起三支冠羽,羽尖各穿一孔,尾上翹,尾羽向上下各分三支,狀如孔雀開屏。立鳥喙中所穿銅絲已脫落?,F(xiàn)收藏于三星堆博物館。
商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
銅人頭像為平頂,頭發(fā)向后梳理,發(fā)辮垂于腦后,發(fā)辮上端用寬帶套束,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發(fā)式風(fēng)格。金面罩用金皮捶拓而成,大小、造型和銅頭像面部特征相同,眼眉部鏤空,制作頗為精致,給人以權(quán)威與神圣之感。
金面罩
三星堆遺址祭祀?yún)^(qū)三號坑中出土的金器,寬28.5厘米、高17.4厘米,凈重97克,整件器物保存相當(dāng)完整。
金面具
金面具出土于五號祭祀坑。出土?xí)r僅殘存約半,重約280克,是目前三星堆遺址出土最重的金面具。寬約23厘米,高約28厘米。
戴立冠青銅人頭像
該人頭像出土于三號祭祀坑。因其發(fā)型像諸葛亮所戴冠帽,被網(wǎng)友戲稱為“諸葛亮”。僅存頭部,整體器形不明。
商青銅獸面具
商銅縱目面具為商代中晚期青銅器,該面具于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是三星堆出土青銅器中形體最大的兩件面具之一?,F(xiàn)收藏于三星堆博物館。因為大型青銅縱目面具最為夸張的是凸出的雙眼和舒展的大耳,因此有人稱之為“千里眼”“順風(fēng)耳”,夸張的造型表明它具有超人的神通。結(jié)合有關(guān)“蠶叢縱目”的記載推斷,此像可能是第一代蜀王蠶叢的神像。
商銅戴冠縱目人像
此文物為商代的青銅器,方頤,倒八字形刀眉,眼球呈圓筒狀向前伸出,鷹鉤鼻,闊口,額正中的方孔中補(bǔ)鋳夔龍形額飾。夔龍頭與鼻梁銜接,尾高高豎起,與獸面形成整體造型?,F(xiàn)收藏于三星堆博物館。
銅頂尊跪坐人像
是出土于三星堆遺址3號祭祀坑的國寶級文物,銅頂尊跪坐人像通高115厘米,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為一件55厘米青銅大口尊,銅尊口沿內(nèi)側(cè)有短柱,肩部焊有精美的龍形裝飾;下部則為一呈跪姿、雙手持物于身前的高60厘米銅人。
鳥足曲身頂尊神像
鳥足曲身頂尊神像,鳥足曲身頂尊神像頭頂尊、手撐罍、腳踏鳥,身體向后翻起,完成了一個高難度“動作”,反映了當(dāng)時祭祀行為中非常重要的儀式、行為。2022年6月16日,三星堆考古研究團(tuán)隊宣布將8號“祭祀坑”新發(fā)現(xiàn)的頂尊蛇身銅人像與1986年2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鳥腳人像殘部拼對成功,專家將這件文物重新命名為鳥足曲身頂尊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