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器云集 國寶級精品文物薈萃一堂 春秋·吳王夫差劍/蘇州博物館藏 *出于文物保護需要,僅在9月8日-10月8日展出 春秋霸主吳王夫差的?神兵利器? 目前已知長度最長、保存最完好的吳王夫差劍 時隔2500年鋒利不減! 戰(zhàn)國·越王鹿郢劍/荊州博物館藏 吳國的生死宿敵 ?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之子 越國霸業(yè)繼承者——鹿郢之劍 商·青銅人頭像/三星堆博物館藏 驚世駭俗 ?三星堆?最具特色的器物之一 古蜀人神秘信仰的具象化 西漢·廣南羽人船紋銅鼓/云南省博物館藏 云南省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 迄今云南發(fā)現(xiàn)的最大銅鼓 代表石寨山型銅鼓的最高成就 三國·“季札掛劍圖”漆盤 三國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館藏 三國東吳名將朱然之墓出土 ?永久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反映三國繪畫成就的“蜀中之寶” 歌頌君子恪守信義的高尚情操 東漢·搖錢樹/綿陽市博物館藏 幻想飛天、追求富樂 掛滿銅錢的華麗神樹 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 東漢·制鹽畫像磚/四川博物院藏 ?國家寶藏?第二季明星文物 刻畫了東漢時蜀人制鹽的場景 再現(xiàn)了蜀地的富庶太平 商·銅象尊/湖南博物院藏 ?國內(nèi)僅存?的商代青銅象尊 另外兩件皆流失海外 湘江流域青銅文化的典范之作 東晉·玻璃碗/南京市博物館藏 南京出土的精美薩珊玻璃器 見證長江流域與海外的貿(mào)易往來 西周·立鳥蓋懸鈴銅罍/隨州市博物館藏 葉家山曾侯墓地出土 罍蓋上鸮鳥展翅欲飛 工藝高超、極具觀賞性 戰(zhàn)國·原始瓷獸面鼎/紹興市柯橋區(qū)博物館藏 吳越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 ?原始瓷中的孤品? 東漢·擊鼓說唱俑/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激情開唱的漢代rapper 表情夸張、動作滑稽 充滿動感和民間生活氣息 春秋·青銅鳩杖/紹興市柯橋區(qū)博物館藏 柯橋區(qū)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 真實再現(xiàn)古越人“斷發(fā)文身”形象 南宋·龍泉窯青釉玉壺春瓶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雨過天青,類玉似冰 代表?宋時青瓷的最高水平? 更多神秘精彩文物,請關注后續(xù)推送。 繁星盈天 34項重大考古成果集中呈現(xiàn) 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馬王堆漢墓、曾侯乙墓、?;韬钅?、隋煬帝墓、朱然墓、凌家灘遺址、盤龍城遺址、“長江口二號”沉船、“南海Ⅰ號”沉船…… 展覽共展出34項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包括13項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xiàn),15項年度考古十大新發(fā)現(xiàn)。長江流域重要考古成果出土精品文物,足不出滬,一次看全。 ?流量擔當?三星堆 古蜀文明的第一個高峰 商周·金人面形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藏 璀璨奪目的金沙遺跡 商周時期中國黃金藝術的頂峰 隨州曾侯乙墓 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 西漢·云紋漆鼎/湖南博物院藏 長沙馬王堆漢墓 彰顯漢代浪漫楚風 南昌?;韬钅?/span> 目前出土黃金最多的漢墓 “長江口二號”古船出水瓷器/上海博物館藏 中國水下考古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 揚州曹莊隋煬帝墓 隋煬帝楊廣與蕭皇后埋骨之地 西漢·吊人銅矛/云南省博物館藏 晉寧石寨山滇國墓地 盜墓小說的重要原型 盡顯滇人青銅器的詭譎森然 黃陂盤龍城遺址 被稱為“武漢城市之根” 商·虎耳夔形扁足銅鼎/江西省博物館藏 新干大洋洲商墓 目前出土青銅器數(shù)量最多、種類最豐富的大型商墓 秦·彩繪牛馬鳥紋漆扁壺/湖北省博物館藏 云夢睡虎地秦墓 著名的“睡虎地秦簡”出土地 文明曙光凌家灘遺址 中國史前制玉的第一個高峰 唐·長沙窯青釉褐彩雞心紋罐 揚州博物館藏 揚州唐城遺址 再現(xiàn)富庶甲天下的唐代揚州城 江海和合 突出長江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水稻: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最早開始水稻的馴化,是世界稻作農(nóng)業(yè)的發(fā)源地。 明·雙獅雪花球路紋蜀錦/四川博物院藏 絲綢:長江流域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養(yǎng)蠶繅絲的地區(qū),生產(chǎn)的絲綢和刺繡名品暢銷海外 元·景德鎮(zhèn)青花纏枝牡丹紋瓶 上海博物館藏 陶瓷:長江流域是陶瓷的故鄉(xiāng)。海上絲綢之路興起后,越窯、長沙窯、景德鎮(zhèn)窯等長江流域生產(chǎn)瓷器大批外銷,陶瓷(china)成為中國的標志。 茶葉: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茶葉的發(fā)現(xiàn)以及飲茶、種茶、制茶最早都是從長江流域開始的。大航海時代以后,茶葉和茶文化風靡世界。 西漢·彩繪魚紋漆耳杯/荊州博物館藏 漆器:產(chǎn)生于長江下游的漆器是中華藝術瑰寶,更是世界珍貴遺產(chǎn),髹漆工藝和漆器制作影響了整個東亞地區(qū)。 元·青白釉堆塑龍虎紋瓶/江西省博物館藏 道教:中國本土宗教道教誕生并發(fā)揚光大于長江流域,傳播至海外,深刻影響東亞、東南亞等地。 清·四臂觀音唐卡/四川博物院藏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傳入中國后在長江流域弘傳,又經(jīng)長江流域傳播至朝鮮、日本、越南等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