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山水越為最,越地風(fēng)光剡領(lǐng)先”,歷史似乎特別厚愛這古剡地界。
山水詩的創(chuàng)始人謝靈運曾在剡溪兩岸游歷,最終隱居于嶀浦嶺上;生性狂放的王羲之也曾因留戀此地的清靜自在,“六拒帝詔”而終老于此;繼承了父親王羲之放蕩不羈愛自由的秉性,王子猷“雪夜訪戴”時也曾在九曲剡溪泛棹溯舟……
而說起王羲之,一定離不開華堂古村。1600多年前,他選擇金庭鎮(zhèn)作為他最后的歸宿,于是王氏家族在這里落地生根,建起宗祠,正式定居華堂村。如今,他的后人依舊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嵊州金庭鎮(zhèn)的「華堂古村」,看書圣遺風(fēng)如何亙古流傳。
嵊州市的東部,四明山的東南面,新昌、嵊州、奉化三縣市交界處,便是嵊州市金庭鎮(zhèn)華堂古村。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王羲之、謝安等人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就在這些名士,蘭亭集會兩年后,東晉永和十一年,骨高氣傲的王羲之不堪忍受官場傾軋,率子女在父母墓前立誓遠離仕途,從此退出官場,遍游東南,縱情于山水之間,后定居嵊州金庭。
嵊州的金庭鎮(zhèn),此處有古柏蔽日、瀑布掛潭,青山環(huán)抱,碧溪蜿轉(zhuǎn),秀色可餐。據(jù)《金庭王氏族譜》載:羲之入剡經(jīng)金庭,見五老、香爐、卓劍、放鶴諸峰,以為奇麗幽渺,隔絕世塵,眷戀不能已,遂筑館居焉。
厭倦了官場的王羲之,看中了金庭的青山綠水,“攜子王操之由無錫徙居紹興金庭。在這里建書樓,植桑果,教子弟,賦詩文,作書畫,以放鵝弋釣為娛。”又和許詢、支遁等人,開始遍游周邊山水,吟詩作賦,寫字作畫,修書教子。
“我率當(dāng)以樂死”,王羲之在金庭瀟灑得生活了不過十年,至升平五年在金庭瀑布山深眠。
南宋初年,王羲之29世孫落戶華堂村,自此后,王氏家族在這里落地生根。宋、明、元、清,朝代的更迭,帶給這座古村的是不同的建筑文化。它們在歲月里交融、保留,形成獨特的華堂遺風(fēng)。
● 為守孝道,之后其子王操之帶領(lǐng)族人在瀑布山周邊生活聚居,自此,王氏家族在這里落地生根。至北宋時期,在金庭的王氏后裔逐漸形成規(guī)模,并建起宗祠,正式定居華堂村。
● 王羲之離世后,四子王操之到華堂村,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也有說王羲之第26世孫王弘基始率族人聚居華堂,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村落原名“畫堂”,因王氏后代多擅書畫,并喜歡將書畫懸于廳堂,供人品賞,故其宅有“畫堂”之稱。
后因其屋舍精麗且山水清妙,便將“畫堂”改為村名“華堂”,并沿用至今?,F(xiàn)在的華堂村,已經(jīng)成為王羲之后裔的最大聚居地。
走進地處臥龍山脈、毓秀山和平溪江的環(huán)抱之中的華堂古村,你會發(fā)現(xiàn)這與溪流、群山構(gòu)成和諧之地,藏著太多獨特的歷史印記。
伴著湯湯奔流的水聲,走過五孔石梁橋,就走進了華堂古村,抬眼望去,明清遺風(fēng)撲面而來,徽派建筑,屋檐飛翹,在現(xiàn)代建筑中異常顯眼,石子鋪就的小巷,青磚灰瓦,莊重素雅。
● 經(jīng)過宋、明、元、清,朝代的更迭,帶給這座古村不同的建筑文化,使得這處江南盆地在歲月里交融、保留,形成獨特的華堂遺風(fēng)。
● 古村前有一條平溪,溪上架有一座長約40米,建于清代的5孔石梁橋。
一座巍峨的石牌坊迎面而立,上題“書圣”兩字,牌坊跟前一左一右蹲著兩頭來自明朝的石獅,伸頸張嘴,微笑著相向而立;牌坊背面書“晉圣遺風(fēng)”四字,透露出王氏一族曾經(jīng)的輝煌。
華堂村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氏宗祠,莊嚴(yán)典雅又獨具江南建筑風(fēng)格十分惹眼。它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迄今已480余年歷史,是嵊縣現(xiàn)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宗祠旁,一條玉帶似的水圳從平溪方向沿墻根奔流而來,顧自穿過屋底的石砌石坎往前奔去,忽而流進村民的道地,忽而從灶間流出,時隱時現(xiàn),繼而拐向中心街一直向西,通往村外的農(nóng)田。
這便是華堂村另一大特色——九曲水圳,當(dāng)年王氏后人參考曲水流觴設(shè)計了這貫穿全村的水圳,潺潺的水聲,講述著一段跨越百年的故事。
● 相傳500年前,為便利村民用水,王羲之三十六世孫王瓊之妻石氏變賣首飾與嫁妝,從村外平溪江引入清水,筑起了這條總長357米的水圳。
水圳清澈見底,干凈清爽,這是華堂人引以為傲的家族財富,更是華堂人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它流到了古村的人家,也流過了千百年的歲月,如一張潔白的宣紙,歷盡千年不染風(fēng)塵。
● 華堂村里除了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王氏祠堂外、還有庵堂、民宅、牌坊、店鋪、池塘、水井、老臺門和鵝卵石街巷,史稱“十廟十庵十祠堂”。
書法是王氏家族的根,是凝聚和傳承王氏風(fēng)骨的魂,歷經(jīng)千年的發(fā)展傳承,華堂村始終翰墨飄香,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華堂古村王氏后人所獨有的書法文化和魅力一直都是嵊州為人稱道的文化之一,成為了嵊州旅游的文化符號。
走在這里,隨意遇到的老人,信手就能寫上一張書法,這是千年的光陰積淀下的一脈相傳。
而王氏家族的二十四字家規(guī)家訓(xùn)——“上治下治、敬宗睦族、執(zhí)事有恪、厥功為懋、敦厚退讓、積善余慶”千百年來約束著王氏族人,勤勉好學(xué)、謙遜禮讓。
歷史是最好的見證,據(jù)史料記載,金庭王氏家族從南北朝以來,共走出了20位御史官,留下了廉明、正直的口碑,名垂青史。清風(fēng)起筆端,正氣貫天地。
明代項穆曾說:“古欲正其書者,先正其筆,欲正其筆者,先正其心?!蓖跏虾笠嵋苍缇蛷臅ㄖ形虻搅诉@個道理,他們以規(guī)矩樹家風(fēng),以家風(fēng)帶社風(fēng),憑著千余年悠長的一抹墨香、一股清氣,華堂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江南規(guī)矩第一村”。
● 2014年,該村被浙江省文聯(lián)評為“浙江書法村”。
暖陽下,粉墻黛瓦的房屋、宗祠倒映在水圳里、池塘上,如同書法家揮斥筆墨留下的山水詩畫,而王氏家規(guī)家訓(xùn)正是這幅江南水墨畫中那畫龍點睛的一筆,讓書圣遺風(fēng)亙古流傳。
TALK IT #你去過華堂古村嗎?
EDITOR/編輯 Ding
PHOTO/攝影 椒圖/網(wǎng)友提供
CHECK/審核 卡西
REFERENCES/參考資料 紹興文旅發(fā)布/九行
浙江新聞頻道/網(wǎng)絡(luò)等
視頻號模板,只能用同步方式上傳到公眾號后臺
PREVIOUS
REVIEW·
推文投放 @微信 qxsxzn2021
商業(yè)綜合 @微信 OnismS-7
品牌營銷 @微信 myselfz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