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孤堆位于章丘區(qū)官莊街道東南部,馮張宅村東,距離明水城區(qū)約30公里。海拔715.7米。是濟南市章丘區(qū)與淄博市淄川區(qū)、博山區(qū)交界處。金牛孤堆山名的來歷,據(jù)《章丘市地名志》記載:傳說山上有一金牛,有兩個孤峰,俗稱孤堆,故名金牛孤堆。金牛孤堆古稱金子孤堆,清道光《章丘縣志·山水考》記載:“金子孤堆,在野狐嶺東南,報效泉出其西北,東南流入汶”。自馮張宅村西北角,沿著林間的羊腸小道,不費多少力氣就能登上位于半山腰的平臺。平臺是安裝風力發(fā)電機組而形成的。一眼望去,各個山頭風機林立,頗為壯觀。上山的小路被豐茂的野草覆蓋,斷斷續(xù)續(xù)、若隱若現(xiàn)。山頂?shù)膽已拢瑤r壁陡峭,極難攀登。轉(zhuǎn)身回望,南面的山嶺蜿蜒起伏,一直向東南延伸。遠處能夠看到章丘、萊蕪、博山三地交界的霹靂尖。秋日的陽光格外明媚,蟈蟈在草叢里歡快地鳴唱,螞蚱不時地蹦來蹦去。山谷的農(nóng)田里,有鄉(xiāng)親在收獲莊稼。谷子早就收割了谷穗,一人來高的秸稈還豎在地里。玉米棒子個頭不大,但個個飽滿??磥斫衲甑那f稼收成不錯。路邊有一條粗粗的水管,蜿蜒著深入山谷,從谷中的山泉處引水至村中,成為鄉(xiāng)親們的日常生活水源。沿著水管和小路一直往西,就從村東頭進入了馮張宅村。馮張宅村有190余戶人家,540余口人,算是一個不小的山村。村內(nèi)東西走向有一高一低兩條主街,分別叫做上街、下街。一座座極具北方山村特色的石頭房子錯落地分布在向陽的一面山坡上。石頭房子有新有舊,但不管新房舊房,房子的墻壁都是由石頭壘成的。據(jù)記載,明朝洪武年間,馮、張兩家自山西洪洞縣遷來,在此定居。兩戶人家吃苦耐勞、辛勤不輟,經(jīng)過幾年奮斗,將當初的小茅屋換成了石頭壘砌的高房大宅。周邊村莊便以馮宅、張宅稱呼這個小村莊,時間久了,馮張宅就成了村名,一直延續(xù)至今。村內(nèi)的大街小巷干凈整潔。房前屋后瓜果飄香。剛剛收獲的金黃色的玉米掛滿街頭巷尾,鋪滿路面屋頂,一派欣欣向榮的豐收景象。山泉水通過管道通到家家戶戶。好多的水龍頭都安裝在家門口和街巷路邊。鄉(xiāng)親們用水極其方便。擰開水龍頭,洗洗手、洗洗臉,被陽光曬的溫溫的泉水讓人感覺格外舒服。金牛孤堆西麓共有三個小山村,分別是馮張宅、安子峪和小辛莊。安子峪位于馮張宅北面,自馮張宅村西沿著水泥路往北,不到1里路就能見到安子峪村頭的標識。據(jù)史料記載,明初,安姓建村于山峪之中,故取村名安子峪。安子峪村頭有一棵樹齡幾百年的白蠟樹。悠悠歲月的風雨磨礪,讓老樹開裂、風化,只剩一半的樹干上布滿黝黑的粗糙紋理,彰示著老樹的粗獷與堅強。安子峪只有十來戶人家,在村里轉(zhuǎn)一圈也見不到幾個人。只有周末或節(jié)假日城里的年輕人回村看望老人,村里才顯得熱鬧一些。半人高的一堵院墻上,一盆風鈴椒特別吸睛,綠葉間一顆顆紅彤彤的椒果,像屋檐下一盞盞紅燈籠靜謐而喜慶;微風吹過,則又像一串串風鈴隨風搖曳,活潑又可愛。院墻上下,還擺滿了一個個彩色的大南瓜,碩大的瓜體泛著橙紅色、金黃色,大的重達四五十斤,極具觀賞價值,真是又好吃又好看。安子峪是一個自然村,屬于小辛莊村委會。小辛莊位于馮張宅西北、安子峪正西。馮張宅村西有個三岔路口,這里有三棵大樹,其中有兩棵長在一起的,一棵是國槐,另一棵是老榆樹。兩棵樹樹根緊緊地貼在一起,樹干都是那么粗壯挺拔,樹冠都是那么枝繁葉茂。兩棵樹相擁相伴生長了上百年,被當?shù)厝朔Q為“槐抱榆”。老槐樹的樹干上有濟南市古樹名木的保護銘牌。小辛莊于清代建村,原名孫家莊。因居住分散,1930年重建新村,改名為小新莊。不知何時演化成現(xiàn)在的村名小辛莊。村北頭有始建于清代的佛堂,原建筑早已不存,目前有后來重建的紅磚佛堂,門口有一方石碑記載了佛堂初建和重建的歷史。村南的山坳中,有一座碧水盈盈的池塘。池塘的壩體高約六七米,東西長度約20米。池水幽深碧綠,波光粼粼。池塘兩岸蘆葦茂盛。這就是葦子灣。是東巴漏河的發(fā)源地。據(jù)《章丘市地名志》記載:東巴漏河發(fā)源于閻家峪鄉(xiāng)小辛莊南1公里處的葦子灣,及淄博市西部山區(qū),至相公莊鎮(zhèn)寨子附近的龍灣頭。全長34.4公里,河床寬10~30米。季節(jié)性河流。葦子灣南北長度約40米。葦子灣的南頭有一株高大的古柏,枝葉繁茂,籠蔭吐翠。古柏南面的石堰下有一處石砌的券門涵洞,洞口上有石匾額,鐫刻“漯水源”三字。涓涓細流自洞中流出,流入葦子灣中,這就是葦子灣的水源,也就是東巴漏河的源頭。東巴漏河的源頭為啥叫“漯水源”呢?這是因為東巴漏河的下游,從相公莊龍灣頭至任家道口東入芽莊湖,名叫“漯(ta)河”。漯河【ta he】,古名獺河,亦稱楊緒溝。從相公莊鎮(zhèn)龍灣頭上接東巴漏河,經(jīng)相公莊鎮(zhèn)黌塘閘、繡惠鎮(zhèn)山頭店、刁鎮(zhèn),至辛寨鄉(xiāng)鮑家村南之萬家口折向東流,經(jīng)任家道口東入芽莊湖。全長28公里, 河床寬30至70米,屬常流河。漯(ta)河的上游是東巴漏河,東巴漏河的源頭是葦子灣,所以葦子灣被稱為“漯水源”。“漯水源”涵洞旁,有一方石碑,記載了“漯水源”的歷史淵源:漯水源俗稱葦灣子泉,在官莊鎮(zhèn)馮張宅村西里許石砌洞窟中,洞券上石額枋鐫“漯水源”三字,東巴漏河發(fā)源地。史料記載,始建于1869年,有漯水源、龍王廟、錦繡方塘、巨石碑等古建筑群。期間1929年(民國18年)重修,至今八十余年,現(xiàn)已殘垣斷壁,蕭瑟冷落,不堪入目。欣逢盛世,百廢俱興,再行修繕,重現(xiàn)當年之壯觀雄姿,優(yōu)雅休閑之美景,時代傳頌永不失傳,特勒碑作志。落款為:章丘市水務局 官莊鎮(zhèn)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十月碧空藍天云淡淡,青山綠水韻悠悠。綠水青山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要自覺保護自然,造福子孫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