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被稱為“元人冠冕”,他在書畫詩文,乃至于為官,都可以稱得上是元朝的楷模??v觀整個元代,能在藝術上壓他一頭的人恐怕沒有。 如果分開來看,楷行草篆隸某一字體上能與他一較高低者,還是有的。趙孟頫就曾經(jīng)對一位書法家表示佩服,直言自己的草書遠不如他,此人就是鮮于樞。 鮮于樞,字伯機,號困學民,1257年出生于薊縣。元朝一統(tǒng)天下后,他曾在南方揚州、杭州做過小官,并定居杭州。 鮮于樞與趙孟頫相識很早,曾一起學書,趙孟頫曾說:“余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余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仆能書,所謂無佛出稱尊爾?!?br> 在趙孟頫看來,鮮于樞是自己極力追趕也趕不上的高手,世人稱贊自己書法好,完全是因為沒見過鮮于樞這樣的真高手。 鮮于樞與趙孟頫志同道合,他們共舉“復古”大旗,力求恢復晉唐法度。如果說趙孟頫的重心在魏晉,鮮于樞則傾心于唐法。 鮮于樞傳世作品不多,其中最為精妙者是草書《石鼓歌》,他一生多次書寫這一題材。相傳趙孟頫看到此作后大為震撼,再次發(fā)出自己遠不如他的感慨。 還因此“惡向膽邊生”,“迫害”起鮮于樞,導致他一直無法得到升遷。不過,這只流傳于民間,他們有著數(shù)十年的友誼,趙孟頫根本不會這么么做! 鮮于樞有一版《石鼓歌》被美國視為珍寶,至今藏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鮮于樞草書極重法度,他曾批評過蘇軾、黃庭堅,認為他們“尚意”結(jié)果“書至山谷大壞,不可復理”。 所以他取法于“二王”以及唐代謹遵魏晉法度的名家:“長史(張旭)顛逸,時出法度之外;懷素守法,特多古意;高賢用筆粗,十得六七耳”。 不僅吸取魏晉用筆,他還進一步上溯,從石鼓文、金文和篆隸中求得筆法精髓?!妒母琛肥翘拼娙隧n愈所作,鮮于樞多次書寫這一題材,也能看出他對古代書法的尊崇。 這卷《石鼓歌》共68行、400余字,單字大小約3.5厘米。此作筆法豐富,起筆略帶章草特征,行筆以中鋒,筆畫沉著渾樸,字勢奇宕。 尖鋒、逆鋒并用,多取圓筆,絞轉(zhuǎn)、搭筆非常自然,波磔俊朗、鋒芒十足。結(jié)字因字賦形,轉(zhuǎn)折筆畫方圓并用,從懷素《自敘帖》和《小草千字文》中取法甚多。 《石鼓歌》全卷一氣呵成,氣息暢通,章法疏密得宜,左右揖讓、大小錯落,斷連飛白,都得心應手。 鮮于樞是元代頂級草書家,他的字既深諳古法,又頗具個性,如能將他的草書練通透,對于“草法”將有更全面的認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