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八角籠中}人物形象生動鮮明,情感表達細膩真切,感人至深。片中連綿起伏的大山、彎曲顛簸的山路、簡陋的沙場、破舊的卡車、昏暗的縣城KTV,都給人以粗糲沉實的生活質感。片中人物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浸潤著民間底層的江湖氣息和油鹽醬醋的市井味道,洋溢著狂放恣肆的野蠻生長力量。一群孤兒剛到沙場大口吃飯的畫面,寧愿受苦挨罵也不愿離開的情形,蘇木家一貧如洗的狀況,姐姐癱瘓在床的窘境,道出了大山深處生存的艱難。對生活環(huán)境的寫實性呈現(xiàn),對底層困境的逼真展示,賦予了影片較強的真實感,頗具藝術上的穿透力和震撼性。影片前半部分的敘事非常扎實,環(huán)環(huán)相扣,穩(wěn)打穩(wěn)扎,娓娓道來,不疾不徐,詳細交代開沙場的向騰輝如何與孤兒們相識,如何不得已收留他們,如何打假拳賺錢,如何弄假成真辦起了格斗俱樂部等一系列事件。整個過程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在緊湊的情節(jié)中被清楚地講述出來,簡潔凝練、干凈利落。鮮活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影片的一大亮點。片中的向騰輝、王鳳、王敬福、李總等人,各有特點,各如其面,就像從現(xiàn)實中直接走出來的一樣。在他們身上,既有摸爬滾打的潑皮勁兒,又有追金逐利的市儈味兒,同時還有幾分大膽敢為的草莽氣兒。人物的對白語言,亦是從生活中挖掘提煉出來的,不僅貼合人物身份性格,而且有著來自生活本身的沉甸甸的力度。在主人公向騰輝的身上,充分體現(xiàn)了人性的復雜性。向騰輝不能說是個沒有瑕疵的人,他坐過牢,性格中有自私、狡黠、懦弱的成分,但是,他沒有喪失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線,本質是善良的。正是這種發(fā)自內心深處的善良,使他在看到蘇木家的情況后,打消了要錢的初衷,還編了個謊話留下了一些錢。正是這種善良,使他在自身并不寬裕的境遇下,仍然收留無家可歸的孤兒,給他們提供無私的幫助。他是倔強的,再苦再難也不輕易向孩子們訴說;他又是固執(zhí)的,努力捍衛(wèi)著最后一絲面子和尊嚴。性格的復雜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多元。影片細膩地表現(xiàn)了向騰輝和孩子們如父如子般的深厚感情,以及他與王鳳患難與共的兄弟情誼。人物間的相互打趣嘲諷、粗話式的交談,反映出彼此之間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親密關系。所謂的取笑、嬉鬧、對罵,正是親密情感的表達方式。在這種親如一家的情感支撐下,向騰輝和孩子們勇往直前,不屈不撓,頑強拼搏,努力奮斗,堅定地朝著目標邁進。無論是遭遇諸多挫折的向騰輝,還是深山里走出的孩子們,他們都是在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推動下,從不放棄,永不言敗,最終贏得了成功,改變了命運。該片還揭示了善惡是非的多義性。向騰輝收留大山里的孩子,幫助他們生存下去,樹立信心,改變命運,這是值得贊頌的。但是,他讓孩子們打假拳,明顯是不對的,尤其是利用未成年人賺錢,更是違反法律的。正因如此,向騰輝才會被別有用心者抓住把柄,被媒體當作負面現(xiàn)象報道,才會被大眾以正義之名口誅筆伐。影片由此觸及到正義的復雜性和多維面向,觸及到了新聞媒體和大眾輿論的雙面性等問題。影片試圖告訴觀眾,真相有時非常復雜,善與惡很可能不是斬釘截鐵地相互對立,而是彼此交織在一起。片中的川劇變臉表演,堪稱神來之筆。一方面,現(xiàn)代城市街道上突然走過一群身著古裝戲服的表演者,有時空錯位之感,隱喻著向騰輝經(jīng)歷的荒誕性。另一方面,在川劇變臉的表演中,表演者在不同的面孔之間切換,暗示著好事壞事可以相互轉換,輿論也可以突然轉向,這給了向騰輝很大啟發(fā),推動著后續(xù)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轉折。可以說,川劇變臉表演的融入,既弘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也成為劇情反轉的關鍵點。影片后半部分的處理,略顯倉促,情節(jié)上跳躍性較大,激烈的矛盾沖突,大起大落的劇情反轉,失掉了前半部分的生活質感和豐厚底蘊。結果蘇木揮汗擂臺、贏得冠軍的情節(jié),是很多搏擊題材影片的慣用橋段,缺乏新意。但總體來說,該片是一部誠意之作。影片在帶給觀眾努力奮斗、永不放棄的精神鼓舞的同時,也啟示我們,對善與惡、是與非的評價,應持更加辯證、客觀的態(tài)度(蘭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周仲謀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