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氣虛最常見以下癥狀: 1.少氣懶言:不想多說一句話,身上沒勁,總想躺著。 2.面色蒼白: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化生氣血不足則面色蒼白。 3.食少便溏:吃的少不消化,吸收差容易拉肚子。 4.九竅不利:脾胃虛弱,升清降濁乏力,無力濡養(yǎng)頭面五官,容易出現(xiàn)眼花,耳鳴,鼻塞等癥狀。 怎么調(diào)理呢?常用中成藥有: ※四君子丸 成分:黨參、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 功效:健脾益氣 適宜人群:脾胃氣虛,胃納不佳,食少便溏。 ※補(bǔ)中益氣丸 成分:黃芪、人參、當(dāng)歸、炙甘草、陳皮、升麻、柴胡、白術(shù) 功效:補(bǔ)中益氣,升陽舉陷 適宜人群: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證,可見體倦、乏力、氣短、內(nèi)臟下垂(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癥。 ※參苓白術(shù)散 成分:薏苡仁、山藥、砂仁、人參、蓮子、桔梗、甘草、茯苓、白術(shù)、白扁豆 功效:健脾滲濕止瀉 適宜人群:適用于脾胃虛弱、食少、體倦乏力、氣短咳嗽,以及大便經(jīng)常不成形、容易便溏腹瀉的人群。 ※歸脾丸 成分:黨參、白術(shù)(炒)、黃芪(炙)、茯苓、遠(yuǎn)志(制)、酸棗仁(炒)、龍眼肉、當(dāng)歸、木香、大棗(去核)、甘草(炙) 功效: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 適宜人群: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氣血虧虛所致的心脾兩虛證,除了脾胃虛的癥狀外,還會出現(xiàn)失眠、健忘、面色萎黃等癥。 ※人參健脾丸 成分:人參、白術(shù)(麩炒)、茯苓、山藥、陳皮、木香、砂仁、炙黃芪、當(dāng)歸、酸棗仁(炒)、遠(yuǎn)志(制) 功效:健脾益氣,和胃止瀉 適宜人群: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化、脘悶嘈雜、惡心嘔吐、腹脹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 ▲脾胃氣滯 大多是情緒造成的阻滯,人不開心的時候會郁悶,胃口變差,氣機(jī)郁滯多責(zé)之于肝。常用中成藥如下: ※氣滯胃痛顆粒 成分:柴胡、醋延胡索、枳殼、醋香附、炙甘草 功效: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適宜人群:肝郁氣滯造成的胃脘疼痛。 ※四磨湯 成分:木香、枳殼、檳榔、烏藥 功效:理氣降逆 適宜人群:用于嬰幼兒乳食內(nèi)滯證,癥見腹脹、腹痛、啼哭不安、厭食納差、腹瀉或便秘;中老年氣滯、食積證,癥見脘腹脹滿、腹痛、便秘; ※胃蘇顆粒成分:紫蘇梗、香附、陳皮、香櫞、佛手、枳殼、檳榔、雞內(nèi)金(制) 功效:理氣消脹、和胃止痛 適宜人群: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后飽脹、噯氣、反酸、甚至惡心、嘔吐等癥,情緒不舒時癥狀加重。 ※舒肝和胃丸 成分:香附(醋制)、白芍、佛手、木香、郁金、柴胡、白術(shù)(炒)、陳皮、廣藿香、檳榔(炒焦)、烏藥、炙甘草、萊菔子 功效:舒肝解郁,和胃止痛 適宜人群:肝胃不和,兩脅脹滿,胃脘疼痛,食欲不振,呃逆嘔吐,大便失調(diào)。 ▲食滯 食滯既食物引起的阻滯,常見的表現(xiàn)就是積食,小孩喂養(yǎng)不當(dāng),大人吃得太飽,內(nèi)經(jīng)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常見腹脹,腹部硬塊,大便臭如敗卵(腐敗的雞蛋)口臭苔厚等,常用中成藥如下: ※健胃消食片 成分:太子參、陳皮、山藥、麥芽(炒)、山楂 功效:健胃消食 適宜人群:脾胃虛弱所致的食積,癥見脘腹脹滿、噯腐吞酸、不欲飲食等。 ※健脾丸 成分:黨參、白術(shù)(炒)、陳皮、枳實(炒)、山楂(炒)、麥芽(炒) 功效:健脾開胃 適宜人群:用于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 ※保和丸 成分:山楂(焦)、茯苓、半夏(制)、六神曲(炒)、萊菔子(炒)、陳皮、麥芽(炒)、連翹 功效:消食導(dǎo)滯和胃 適宜人群: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腐吞酸,不欲飲食。 ※大山楂丸 成分:山楂、六神曲(麩炒)、炒麥芽 功效:開胃消食。 適宜人群:食積、肉積(肉食偏多)停滯不化,痞滿腹脹,飲食減少。 ※枳實導(dǎo)滯丸 成分:枳實、大黃、黃連、黃芩、白術(shù)、茯苓、澤瀉、六神曲 功效:消積導(dǎo)滯,清利濕熱。 適宜人群:用于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jié),痢疾里急后重。 ※麻子仁丸 (成分與傳統(tǒng)方劑麻子仁丸略有不同) 成分:枳實,杏仁,大黃,火麻仁,厚樸,白芍 功效:潤腸瀉熱,行氣通便。 適宜人群:腸胃燥熱,脾約便秘。 ▲瘀滯 既瘀血造成的阻滯,氣行則血行,氣郁時間久了血液也停滯不通,出現(xiàn)瘀血阻絡(luò)引起的胃痛,胃出血,黑便等癥,常用中成藥有: ※潰瘍靈膠囊 成分:三七、兒茶、浙貝母、海螵蛸、甘草、延胡索(醋制)、黃芪、白及、百合 功效:益氣、化瘀、止痛。 適宜人群: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屬瘀血阻胃證。 ※胃康靈膠囊 成分:白芍、白及、三七、甘草、茯苓、延胡索、海螵蛸、顛茄 功效:柔肝和胃,散瘀,緩急止痛。 適宜人群:用于肝胃不和、瘀血阻絡(luò)所致的胃脘疼痛、連及兩脅,噯氣、泛酸。 ▲濕滯 造成濕邪停滯的內(nèi)因,前面提及的脾虛生濕,還有水喝的太多,超出脾胃運化的能力,外因則是外界環(huán)境潮濕,超出適宜濕度。針對濕邪的阻滯常用中成藥如下: ※二陳丸 成分: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功效:燥濕化痰、理氣和胃 適宜人群:痰濕停滯導(dǎo)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脹悶,惡心嘔吐。 ※平胃散 成分: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 功效:燥濕運脾,行氣和胃 適宜人群:濕滯脾胃證,不思飲食,口淡無味,脘腹脹滿,嘔吐泄瀉,怠惰嗜臥,肢體有沉重感,舌苔白厚。 ※香砂六君丸 成分:黨參、白術(shù)(麩炒)、茯苓、半夏(制)、陳皮、甘草(蜜炙)、生姜、大棗 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化痰 適宜人群:脾胃虛弱,食量不多,氣虛痰多,腹脹便溏 ※藿香正氣 成分:蒼術(shù)、陳皮、厚樸(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廣藿香、紫蘇葉 功效: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適宜人群:用于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癥見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等。 ※木香順氣 成分:木香、砂仁、香附(醋制)、檳榔、甘草、陳皮、厚樸、枳殼(炒)、蒼術(shù)(炒)、青皮(炒)、生姜 功效:行氣化濕,健脾和胃 適宜人群:濕濁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惡心、噯氣納呆。 至于脾胃陽虛,陰虛證型,因廣泛涉及處方藥范疇在本文中不提及。 注:以上中成藥僅做參考,如病情復(fù)雜,請在醫(yī)師辨證指導(dǎo)下服用,請勿擅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