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插隊生涯》 作者:岑** 那是一九六八年的最后一天,經(jīng)歷了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戰(zhàn)斗洗禮的我們,又遵照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的偉大號召:“知識青年到農(nóng)村去,很有必要;各地農(nóng)村的同志要歡迎他們?nèi)ァ!背汕先f應(yīng)屆畢業(yè)生積極地投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的插隊革命運(yùn)動中去。 當(dāng)年,我才十七歲,由于某種原因,繼續(xù)讀書無門,只好投身到這場脫胎換骨的運(yùn)動中去了。 由于受當(dāng)時政治思想的影響,思想既單純又激進(jìn);總想到既艱苦又落后的地方去,好以自己的一腔熱血和智慧,改變和建設(shè)好祖國的新農(nóng)村。反正越艱苦越光榮,一句話是:越是艱險越向前!(現(xiàn)在回想起來這就是我??。?/span> 由于我們插隊的地方近,(市郊)出發(fā)前也沒太多的準(zhǔn)備。那天在朝陽廣場,當(dāng)時的革命委員會領(lǐng)導(dǎo),作了簡單而又熱烈的動員后,插隊大軍開始奔向各自的目的地。一路上,旌旗舞動、口號聲、歌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真可謂:浩浩蕩蕩,群情振奮。 中午時分,我們來到了市郊那洪公社蘇盆大隊,當(dāng)?shù)氐呢毾轮修r(nóng)和大隊領(lǐng)導(dǎo)熱烈歡迎我們。我們一行:容小州、岑偉業(yè)、李遠(yuǎn)平、李林、刁繼生、武桂生、王祖旺、王定坤、唐建豪、阮百褀、賓民玲、張啟薌、韋貴雁、黃麗貞、麥民富、梁潤娟。十六人分在四隊;住在生產(chǎn)隊糧倉前的一間廂房里,廂房分為三等份;西房由女生住,中間是公共場地,東房由男生住。床鋪由磚、松木板、松木頭,搭建而成,高不過一尺的統(tǒng)舖。簡陋而松散,既來干革命的就不計較那么多了。 剛到的時候,沒有成立公共食堂,有半年的時間和貧下中農(nóng)一起吃;房東家里吃什么我們就吃什么,政府給農(nóng)戶的補(bǔ)貼是每人每月人民幣9元;早上,中午都是吃稀飯,隨便一點咸菜、或自家種的蔬菜什么的。晚上吃干飯,有時面條當(dāng)菜,也算是走運(yùn)的了。我的房東李杏森,四隊的絕大多數(shù)是姓唐的,只有我房東姓李;聽說是很久以前從外地逃難來的,唐姓家族的人見他可憐且老實,勤勞、人緣也不錯,就留他住下了,三代單傳,膝下有一兒子叫李進(jìn)華;我去的時候才讀小學(xué)四年級,身體還挺好的。房西(我們那時管房東的老婆叫“房西”)聽說是從吳圩那邊嫁過來的,右腳因小兒麻痹落下殘疾,走路一拐一拐的。相處一段時間后,我們的關(guān)系挺融洽的。 當(dāng)時那里還沒有自來水,吃水要到山下的田邊水井池去挑。我房東住在幾乎山頂上,我人矮,挑水時,桶繩都要繞上兩圈;否則上階梯就很不好上了,難為我房西了一顛一顛的,困難就可想而知了。初到時,我們兩個人抬一桶,當(dāng)?shù)氐男∨⒑苣芨桑瑐€子比我們矮很多,卻擔(dān)兩大桶滿滿的,相比之下,我們都覺得臉紅,怎么就這么不爭氣呢? 既向貧下中農(nóng)學(xué)習(xí),理所當(dāng)然的就是農(nóng)活了,什么季節(jié)干什么活。這是他們的生活積淀,別看他們沒有很多文化;但二十四節(jié)令卻記得滾瓜爛熟。一個貧協(xié)干部叫唐祖安的,小時候讀過幾年私塾,認(rèn)得幾個字,思想比較新潮;和我們嘮得近乎,本地人都叫他“阿寮三叔” 當(dāng)時,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每天都得早請示晚匯報,雖是形式,但卻不得馬虎;這是政治態(tài)度問題?!叭f壽無疆,身體健康?!笔巧俨涣说穆曇?。 鋤頭、扁擔(dān)、柴刀、挑藍(lán)等一切農(nóng)活的工具都得自己準(zhǔn)備。好在那時的物價不高,也就將就辦齊了,大家都一樣嘛。若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一切準(zhǔn)備就緒,戲馬上就要開始了。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這話一點不錯;每日上工之前,自家的活計都得收拾妥當(dāng)。煮稀飯、淋菜、喂豬、挑水、等等都要在八點半前結(jié)束。農(nóng)村的活都是隨著時令季節(jié)進(jìn)行的。八點半到大家來齊,隊長布置當(dāng)天工作;然后調(diào)兵遣將,各自收拾家伙,隨隊奔向各個目標(biāo)。不在話下。 培田塍,是開春后的第一項工作。所謂的“培田塍”就是先將田埂上側(cè)面的草鋤去,然后等有田水后再將泥漿往上糊;目的是管住田水不讓它泄漏。鋤田塍還好,田里無水或少水。不怎費事;培田塍就不那么便當(dāng)了,春暖乍寒,穿襪子還冷,何況挽了褲腿站在水里;那滋味真是不好受!冷一點就算了,反正大家一樣捱。田里的螞蟥也不時偷襲,等你覺得有點癢的時候,它正在給你放血呢。老農(nóng)說它是聞到血氣和追著波浪來的,只要水不動,它就聞不到氣味,它就不來了。廢話,做工那有不動的。遇到螞蟥多的田,就多下幾個人,三下五除二的,干完走人。這是最佳選擇! 接下來的便是插秧階段。挑肥、挑秧下田是男工的活,拔秧、插秧是女工的活;在耙好的田里插秧,就好象在作業(yè)本上寫作業(yè)一樣。老農(nóng)經(jīng)驗足,插得即好又快;好象在彈美妙的鋼琴曲。女插青開始的時候有點手生,當(dāng)然不在話下了。經(jīng)過幾天的鍛煉,也逐漸趕上來了。男插們在完成自己的任務(wù)后也到田里一展身手。看著她們好象很容易,經(jīng)自己的手一試就知道也不那么好吃的;6×6(寸)的規(guī)格,多點少點也無妨,就看你手上功夫了。剛開始時自覺還不錯,還那么回事,到末尾一看,猶如游龍走蛇一般;比老農(nóng)和女插們遜色得多了。中間休息的時候,站地高處一望,新手老手就一目了然了!看著田里披上綠裝,和那整齊劃一中摻雜著游龍走蛇的秧行。心里不免浮上勞動后的喜悅!我們插青也和田里的秧苗一樣在勞動中鍛煉成長。有詩為證: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汗水拌著田水長,綠苗喜笑孩兒臉。 農(nóng)村的經(jīng)濟(jì)收入主要靠付業(yè)生產(chǎn),忙里偷空搞點付業(yè)生產(chǎn)是我們這里的農(nóng)村經(jīng)濟(jì)的特點。我們插隊的地方屬于丘陵地貌,水稻生產(chǎn)除了交公糧剩余的基本夠全隊人的一年口糧和極少公共余糧。除了水稻以外,生產(chǎn)隊還要進(jìn)行以下的生產(chǎn)活動;比如:種花生、種葛薯、種西瓜、種甘蔗、燒石灰、燒磚、養(yǎng)魚等一系列圍繞這些工作的活動。 砍松枝是這一系列工作中的一種。砍松枝是為燒窯提供燃料。一天我們分配去砍松枝,磨好柴刀隨著老農(nóng)出發(fā);來到生產(chǎn)隊的山林,滿山的松樹,郁郁蔥蔥??諝庵猩l(fā)著樹林的特有的氣味;舒適宜人,令人精神振奮。老農(nóng)簡單介紹工作要領(lǐng)和安全注意事項,一聲令下,我們好像猛虎下山一般沖上山竄上了樹。按著老農(nóng)指點的要領(lǐng),歡快地干了起來!不一會兒的功夫,樹下就鋪滿了我們砍下的松枝。中間休息的間隙里,老農(nóng)帶著我們尋找可食的山菌;用他們的話說:“松菌”。這種東西有點像一把撐開的傘,白白的,有的兼有一點灰色。有沒有毒不知道,反正老農(nóng)說吃得,我們也試著嘗個鮮。那時生活比較艱苦,有吃就不錯了。嗨!這東西味道就是不錯,有鮮甜味;如果再有一丁點肉星味,那是相當(dāng),相當(dāng)?shù)纳秸淞恕?/span> 也有苦惱的事,那時不是窮嗎。一雙解放鞋都沒有,穿的是“海陸空”。就是用汽車外胎和內(nèi)胎聯(lián)合起來做的鞋子,外胎作鞋底;內(nèi)胎裁成一條條的作鞋幫。干的時候還好,一沾水就麻煩了,容易掉幫。鬼叫你窮呀,對付著吧!上樹作業(yè)得光著腳,在樹上看得見不安全的地方,小心點也不會出什么事,麻煩的是砍完松枝下樹;滿地的松枝不容易看清地面的東西,赤著腳,下來時偶爾踩著割過的蕨頭!扎進(jìn)肉里鉆心的痛,拔出來,滿腳的血??雌饋韷蚱鄾龅摹,F(xiàn)在的十七歲,還賴在阿媽身邊吃奶呢。我們卻在經(jīng)受生活的煎熬了;這就是我們和現(xiàn)在的十七歲人的思想代溝的根源所在! “返屋沉(跟的意思)媽吃奶”這是當(dāng)?shù)剞r(nóng)民見我們回家時常說的一句話。意思是我們象沒斷奶的孩子離不開家里的呵護(hù)。有貶低的成份,也帶嘲諷的口吻。這也難怪,我們這幫城里長大的孩子,農(nóng)村的艱苦生活哪里經(jīng)過?雖然當(dāng)時市場經(jīng)濟(jì)是很不景氣,但在家里總還是得到照應(yīng),勉強(qiáng)過得去。在那年代哪家沒有幾個孩子的,吃飯時,都得分菜,吃花生時都得論顆分;豬肉按分配票來買,一個月每人只得兩塊多錢的肉票!油每人每月半斤;油不夠吃的時候,拿肉票買肥豬肉回來煉油補(bǔ)上。反正生活過得緊巴巴的。我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那有吃不得的,才吃飽兩轉(zhuǎn)三轉(zhuǎn)又餓了……。別人的“奶”吃得怎樣我不知道?反正我的只是回家改善一餐加點葷腥而已,外加拿上從家里人口里摳出來的一斤油,權(quán)當(dāng)是一個月的“葷腥”了。這樣的改善一個月最多也就兩次。那時窮,交通工具缺乏,家里有輛單車就算不錯的了。來回三十多里地,全靠兩條腿來量了!好在大家都差不多,沒有什么好比較的。算是歷史留給我們的鍛煉機(jī)會吧。 耘田這工作是在秧苗長到一尺左右的時候進(jìn)行。大家手拿一條拐棍,頭戴一頂竹編帽。五顏六色的衣服,稀稀拉拉,有說有笑的在蜿蜒曲折的山徑上游動,在路邊灌木叢的遮掩下,時隱時現(xiàn)。遠(yuǎn)遠(yuǎn)看去,有點象土匪下山。好了閑話少說言歸正傳。到了田邊,挽好褲腿,一字排開,一人管六行;用腳在秧根周圍踩碾,翻土踩草一步到位。這就是我們那地方的耘田方式。耘田前先由一老農(nóng)提前去放田水,水幾乎放完,這樣才好耘。也有利用鴨子“耘田”的。那時生產(chǎn)隊里養(yǎng)著一群鴨,一百多二百左右;我就有機(jī)會親身體驗了一回。一天隊長分配我和一老農(nóng)共同執(zhí)行這一任務(wù)。我倆挑著八只籮筐到生產(chǎn)隊的糧倉里裝了滿滿的八筐秕谷!然后到鴨舍趕著鴨群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再見吧,再見吧!游擊隊員……"。小曲哼著當(dāng)“鴨司令”去啰!趕到田頭,拿起一筐秕谷;前邊引路,一邊走一邊撒,鴨子跟著在秧兜間覓食。田里的小魚、田螺、各種各樣的蟲子,都是鴨的美食,顯而易見秕谷是最先尋到的食物,就這樣鴨子既吃到東西,踩死雜草,又留下肥料,一舉三得,善哉,善哉!嘿!你不說鴨子打過的田。真還是比別的田蔥綠呢!說到鴨子,順帶說一個我親眼看到的老鼠偷鴨蛋;一次收撿鴨蛋,一開門就看見兩只老鼠合作偷鴨蛋,一只抱著鴨蛋,另一只叼著它的尾巴扯上土墻。一聲驚嚇,它們就丟下鴨蛋就跑了。 前面說過的打松茅用于燒窯。窯有石灰窯和磚窯兩種。先說石灰窯,石料是當(dāng)?shù)氐氖沂?;不過得自己出力打。老農(nóng)有經(jīng)驗,哪里的石頭出灰率高,開采容易都心里有數(shù)。我們的任務(wù)只是把打下來的石頭挑回來供師傅砌裝窯就完了。聽說打石也不能蠻干,否則費力且不出料;得看著石紋來打,這樣才能多快好??!燒窯挺費柴火的,一但開燒,就不能停下來。不管天氣如何都要堅持下去!值到燒好為止。順利的四天左右,否則要燒上一個星期。我燒過一班,兩個人一班;將松茅從堆放處搬下來(松茅垛一般都垛在窯的附近)接過班就不停地把拆開的松茅往窯口里喂塞,燒完一把再塞一把;窯里通紅,不管干的濕的一到里面立刻變成烈火化成灰盡從煙道奮然而出!不經(jīng)意間,一條蛇忽然從茅把里鉆出來;嚇我們一跳,好在有把火鉗在手,這回你死定的了!夾住它往火膛一送,傾刻間化為烏有?!阒鴷r間,師傅來觀火候,一但時機(jī)成熟;熄火封窯,那就大功告成了。出灰前先聯(lián)系好買主,說好價錢和要灰的時間,一般都是外邊的買主要多,少數(shù)是本地人要一些,建房修屋什么的。這樣的窯一年也就燒一、二次。 接下來要寫的是燒磚嘍!燒磚比燒石灰要麻煩得多。先得找能燒磚的泥(一般是粘土),然后開挖直徑六、七米的園池,用鏟或鋤頭將泥翻松一尺深左右;灌水泡軟。先找牛到里面初踩,接著人再進(jìn)行細(xì)踩。再泡三、五天后,將水放干,悶它兩、三天。試過確實能打磚坯的時候,才安排人去打磚。打磚這活也蠻好玩的,用泥弓(一條一米長左右的竹扁條,用鋼絲牽聯(lián)竹子的兩端,彎成弓狀)割取泥料。站在打磚的工作臺前,(平地往下挖六十、七十厘米,就地取材,因勢利導(dǎo);打磚、取料兩不誤)往磚模下撒些禾柴灰;約好一塊磚的料,塑成三角柱狀,一角朝下,高高舉起往磚模里砸;拳頭順勢往磚模的四角上往下按擠壓,讓磚有棱角。最后用泥補(bǔ)全整個磚模后,泥弓割去多余的部份;起出磚模,搬起托磚板,往磚坯垅上擺放、蔭干,一塊磚坯就算完成了。磚垅上有用稻草做成的遮陽、遮雨兩用的遮蓋物。磚坯只能陰干風(fēng)干不能暴曬,否則磚坯有裂痕影響磚的質(zhì)量。 燒磚一般在比較農(nóng)閑的時候進(jìn)行。磚坯進(jìn)窯;從磚坯垅上,選出合格的磚坯,挑到窯里讓師傅擺放碼齊。有經(jīng)驗的師傅懂得如何擺放能使整窯磚燒好燒透,而且省時省柴!碼好磚垛,封好窯門,燒磚在即;還有一件事得做,那是什么?按當(dāng)?shù)仫L(fēng)俗:得用狗血澆祭窯神,否則這窯不好燒!在我們眼里那是迷信的做法。說穿了無非想來一頓狗肉宴罷了,先祭一下自己的肚神爺才是真的!好了廢話少說。飯飽酒足,點火燒窯,第一把火如何祭詞、如何動作。我是沒有眼福啰。下面的工序和燒石灰差不多,只是最后一道工序與燒石灰不同,要挑水上窯頂池里悶磚(讓水慢慢地滲入窯內(nèi)),這樣磚才能出釉、顯綠豆青色,這磚的質(zhì)量提高了等級;也就提高了價錢。一連三、四天,每天都往窯頂挑水,一干了就挑。以后就等窯溫降下來了。開窯也很講究咧,先開煙窗,然后根據(jù)情況決定開多大的窯口。不能讓爐溫降得太快,否則磚易裂,影響磚的質(zhì)量。出磚窯是一件很艱苦的工作,一來窯內(nèi)溫度高;二來灰塵濃,三來磚上有釉剌容易傷手。好在人多均攤了對人的身體健康影響不很大。剩下的事,那是隊領(lǐng)導(dǎo)的事了,我們只等著年底分紅時再了觧這事了。 說了許多,換個話題,輕松一下。一件生活小事裝點我們的生活色彩。那是插隊有兩個月的光景,春暖乍寒;雖說干活不怎么出汗,但幾天下來,身上也是不舒服的,總得洗洗什么吧!太冷的時候燒點熱水,對付著過去。不太冷的時候,仗著年青火氣旺,天黑的時候,三五成群的悄悄地跑到三、四百人吃水的方井邊;舀水洗澡來著。我們是舒服了,可村民不樂意了,到大隊告我們狀,說我們的洗澡水污染了水井影響吃水衛(wèi)生;這不得不使我們的行為有所收斂。或改為夜深人靜的時候才去。但這只是掩耳盜鈴的伎倆,瞞不了村民的。這只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各退一步,緩解矛盾的沖突罷了。井的南上方十幾米的地方有一棵酸梅樹,原是三隊社員私人種的。入社后就算是生產(chǎn)隊的了,“公共財物”,人人有份,我們這幫“公猴子”哪有那么老實;趁著洗澡無人的檔兒,偷偷地溜上樹,摘它幾個嘗嘗。進(jìn)嘴的時候酸中帶點甜還有果子的鮮味,口感不錯!第二天起床,漱口時滿口的牙都酸軟完了,喝粥都感到異樣。事隔不久,東窗事發(fā),大隊領(lǐng)導(dǎo)在會上不指名的批評這事,各自心中有數(shù),只是不捅破而已。領(lǐng)導(dǎo)說了干這種事在我們這里是不受歡迎的,這次算是給那些人提個醒,如有再犯從嚴(yán)處理!這一哆嗦,也只能忍痛割愛了。想我們是來接受再教育的咧!還能干那事?!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在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當(dāng)中,自覺接受教育,努力改造自己世界觀的事例不少;如幫扶五保戶,掃盲教育,普查鉤端螺旋體病,訴苦教育……等等。反正枚不勝數(shù)。但我們不是生活在隔絕的環(huán)境里,各種不良思潮也不斷影響著、侵蝕著我們的腦子。貪小便宜的,好逸惡勞的,迷信的,低級趣味的,還是層出不窮。于是:有趁大家返家當(dāng)兒,挑插青所有的柴火回家私有的,偷摘別人菜、果的,更有甚之與當(dāng)?shù)貗D女搞不正當(dāng)關(guān)系的;時有發(fā)生。在農(nóng)村,與別人老婆通奸,那是很激民憤,前面說到的那家伙,要不是,旁人的勸阻和領(lǐng)導(dǎo)的勸說,不死也得脫層皮!他自己也很久抬不起頭來。就連返城工作也是墊底的。我們這一撥這種事不算狠,接下來的幾撥還有更甚的呢,返城工作后回訪時隊里的貧協(xié)說的。這里就不一一說了。 農(nóng)村生活的一個基本特點: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凡是能自己動手搞到的東西,都需費力氣去做。這不,俗語說:“出門不彎腰,回家沒柴燒?!彪m說是借喻,生活中確確實實是這樣。我們都分有自留地,有菜地和畬地;菜地可種各種蔬菜:如白菜、芥菜、豆角、扁菜(韭菜)、西紅柿、南瓜、冬瓜、黃瓜、苦瓜、蕹菜等等。畬地可種:木茹、花生、紅薯、綠豆等。我們的畬地大都看天吃飯,收成不好,將就著種著玩的;有收就收,收多收少,就看天意了。隊里的畬地條件比我們的要好得多!從種到有菜吃最快也要半個月,先前的十幾二十天,只能將就著過了。白飯,稀飯加鹽、醬油撈飯,再好一點有點咸菜,都曾有過。半個月后,就看誰勤奮與否了。飯餐上清楚可見!起先分吃的時候,為了方便大家,我們五個人一起吃;后來合作不好,只好再分成三小份。懶就沒得吃!柴火也是一樣。男的大都找松枝、豆稔頭、和各種雜柴。女的比男的多一樣,打茅草,就是煲涼茶那種茅根的草。先割了曬在嶺坡上,干透后再往回挑;各有各的柴草垛。當(dāng)然,偷菜偷柴的事時有發(fā)生,不足以為奇。懷疑、猜測的閑言碎語在背后悄悄地縈繞著。就連小便都成了種菜的緊俏貨,慢了都搶不到呢!我和容小州湊在一起吃,情投意合,分工明確,主動配合,生活得非常愉快,一直到招工返城。我現(xiàn)在還懷念那段情緣呢。 那是知了高唱中的一天,下午三時許,我們帶著耘田的家伙,談笑嬉戲著出工了。下至半坡時,忽見前面小路深處有一黑點跌跌撞撞向我們的方向跑來;看模樣象是女的。越來越近,來至跟前,才認(rèn)出是貧協(xié)"阿寮"的老婆。只見她一頭散發(fā),滿臉煙熏火燎的痕跡,焦眉卷發(fā),大汗淋漓,臉青唇白,上身濕透,下身象是被尿濕似的。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到跟前,用手指著遠(yuǎn)方,斷斷續(xù)續(xù)地說:“火……火,快幫救火”。說完就累攤在地上了??刹?!順?biāo)赶蛲?,不遠(yuǎn)的山坡上,煙火直竄。我們的第一反應(yīng):失火了!火警就是命令,大家倏地沖了出去。還是干部急中有細(xì),忙吩咐人回去搬兵;我們一路狂奔,干部叮囑大家沿途折些撲火用的樹枝。沖近火場,眼前一片火虐的痕跡;余煙飄繞,炭灰滿地,不遠(yuǎn)處火蛇正呑食著山林,七、八米外都感到熱浪襲人!大伙一擁而上,操起樹枝,奮力撲打著。老農(nóng)告知說打下去的樹枝稍等一下才起手,這樣的火容易滅??磥硭麄円彩怯羞@方面的經(jīng)驗了。援兵不斷涌來,經(jīng)約么兩個小時的撲打拼搏,火算是撲滅了。干部囑咐大家清查余火以免復(fù)燃。緊張過后,不免大家面面相覷:熏黑的臉,燒焦的眉發(fā),燙傷的手腳,燙穿的衣褲;反正什么鬼樣的都有!但大家都慰心地笑了,用這樣的損失換來集體的財產(chǎn)少損失,那是值得的,火才燒了一個不很大的山嶺。聽老農(nóng)說他們那里八、九年前也是燒荒失火;燒了幾個山頭,其中有七坡林場兩個山頭吧。十幾天后,公安局的來拿人,判了七、八年的牢役呢。若知后事如何?請往下看。 有點離題,言歸正傳。在農(nóng)村“挑”是一種基本功,有人說“挑”還不容易用肩膀頂扁擔(dān)就行了。說是這么說,但要真正掌握要領(lǐng)就得用心去體會了。前面不是說我們挑水不如當(dāng)?shù)氐男」媚飭??那是缺乏鍛煉,一段時間后,我們也行了。在農(nóng)村很多活計都用肩膀的;挑肥、挑秧、挑松茅、挑稻子、挑磚、挑石頭……等等。特別是挑稻子,那是上肩后就不能放下來的。稻子是割下后直接碼捆挑回禾場來打下谷子的。中途歇肩的話,谷子就會因受重力擠壓而散落在地而造成浪費。所以不管路途長短,一上肩就不能歇肩。這就需要練換肩了,就是說左右肩輪流使用,說起容易做起來就不那么便當(dāng)了,要不路途長了肯定受不了。前面我練不好,肩膀中間的脊骨咯得酸痛,第二天起來看見扁擔(dān)就皺眉頭。老農(nóng)說了事不過三,只要你扛過三天;保你過關(guān),好吧咬牙頂著了。后面就不用細(xì)說了,肯定過關(guān)。還有挑松茅也是蠻欺負(fù)人的,松茅捆起后足有一米多長,豎挑刮草拖地,走都走不了。得橫著挑,這就成問題了,兩頭的茅把重心要把握得準(zhǔn),否則,兩邊的茅把就不是橫的,一邊橫的,一邊斜的;挑起十分憋扭,一邊挑一邊還得拽住那斜的,保準(zhǔn)把你累得夠嗆!再有的是挑化肥。從我們生產(chǎn)隊到槎路的農(nóng)機(jī)化肥倉庫,少說也有五里多地,去挑化肥的一溜人里不管大個小個,一律都是七十來斤。一路上,上坡下坡得有四、五個山頭。上午去的話還好說,太陽不算大,下午的話;就慘了,一路暴曬,口干舌燥,大汗淋漓,象被雨淋似的渾身濕漉漉,流到眼里有點澀,擦了還不管用,眨巴眨巴頂過去算了。有的時候你不歇我也不歇,趕著趕著往回挑,一到家,一家伙躺下,睏得要死,這時候給你選,吃飯先還是睡覺先,那肯定是先睡覺! 前面說到挑稻子,不免就想到夏收。那是一年中農(nóng)活最忙最累的季節(jié)。天氣熱不容置疑,且是搶收搶種時節(jié),即通常講的“雙搶”。早稻割了挑回來,趕著翻田搶插晚稻;我們肩膀幾乎沒有歇的擋兒,挑了稻子,挑肥料。挑了肥料,挑秧苗。稍作歇息,又要在禾堂打谷。那時除了作谷種的稻子用人力打的以外,其余的統(tǒng)統(tǒng)喂了打谷機(jī)。喂稻把的和挑去稻草的都不是好吃的工。盡管防止谷絨直接接觸皮膚至癢都戴了竹帽,穿了長袖衣褲,毛巾圍了脖子。但還是擋不住谷絨的侵入,汗水和著谷絨在臉上、脖子、手臂;甚至在身上其他部位;都發(fā)生作用,又熱又癢,那股滋味簡直就象是上刑。只盼著早點打完,洗個澡好觧脫它的困撓??善咀佑衷丛床粩嗟靥魜?。直到太陽西下,工作才算告一段落。收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盡管井水是那么的清涼,毛巾怎樣的擦搓;皮膚上還是留下谷絨肆虐的痕跡,余癢的享受繼續(xù)進(jìn)行。 農(nóng)村有句俗話說:“六月曬谷,勤人啼哭。”又有“六月天,鬼崽(小孩)臉,時笑時哭”;還有“六月六,曬紅又曬綠”的說法,可見太陽的毒辣!和天氣的反復(fù)無常。可不,剛攤開的谷堆,沒耘(用腳在攤開的谷面上犁溝溝)上幾輪,遠(yuǎn)處飄來幾片烏云,老農(nóng)就嚷著:“快、快,快收谷。”沒經(jīng)驗,只得聽從老農(nóng)的;可剛收攏,云又飄散了,太陽辣辣的,只得又重新攤開。這可是吃力不討好的活!挨了幾次以后,人累心懶,加之白干之后的閑言碎語,老農(nóng)也不好吱聲了。正當(dāng)我們心懷僥幸心理的時候,狼可真的來了!一陣大雨把谷子淋得濕透。隊長把我們罵得狗血淋頭!就是你們的懶惰,把大家半年來的勞動給糟蹋了,若是谷子發(fā)了芽,拿你們是問。我們只有俯首垂耳聽訓(xùn)的份了。這淋了雨的谷子,一濕一捂,很容易發(fā)芽的。那次因過了一天后才出太陽,結(jié)果損失了三、四百斤谷子,不能作口糧了,只能喂牛了。教訓(xùn)呀!那次以后無輪狀況如何,都只有聽話的份。這就是“勤人啼哭”的原由。 當(dāng)?shù)剞r(nóng)民有句俗話說:“做工,做工,不給肚空。”可見食物對工作的重要性。我們插隊的時候,經(jīng)濟(jì)比較蕭條,物質(zhì)匱乏。營養(yǎng)自然就跟不上了??纯次覀兤綍r吃的就可想而知了。除了大米以外,就是一些自種的蔬菜,咸菜蘿卜干或醤油撈飯,甚至鹽水泡飯;都是家常便飯。在房東那里吃的時候,煮菜時用根鵝毛蘸下油罐里的油,在鍋里劃幾劃就算是放油了??匆娪托蔷筒诲e了。好在米是自種新鮮的,比陳米營養(yǎng)好多了,但沒油水,飯量可大了,一斤米煮的飯一個人吃完還舔舔嘴。糧食是有定量的,每人每年六百斤谷子,碾成米最多是7·5成;這么算一年就只有450斤米左右,平均每天也就一斤二兩左右的糧食,一頓吃飽了,其他兩攴就得餓著了,所以得均著吃,干的吃不飽,就吃稀的;農(nóng)民也是一樣。由于缺吃少穿,農(nóng)村的生活非常艱苦。農(nóng)村由于歷史風(fēng)俗習(xí)慣,農(nóng)歷每月都有一個節(jié)來改善生活;正月初一、十五。二月二,三月三,四月清明,五月端午,六月六,七月十四,八月十五,九九重陽,十月十,好象十一月沒有,攢著精力和物質(zhì),準(zhǔn)備過年;十二月除夕?,F(xiàn)在看起來。按綠色生活的觀念來看還蠻符合健康理念的咧。每月都補(bǔ)充一點油水,人家說的跛佬講跛話,自我觧嘲罷了。說是補(bǔ)點葷腥,其實也沒什么,只是比平時多點油水或肉類什么的罷了。依我掐算:我插隊兩年時光,總共自己才買過三次肉。第一次生產(chǎn)隊打漁,三角五分一斤,買了一條;第二次七月十四,生產(chǎn)隊的鴨子,四角五分錢一斤,要了一只;第三次在良鳳江合作社商店,買了九角八分錢的半肥瘦的豬肉半斤。一滴水卻映射出太陽的光輝了吧?要么農(nóng)村人總想往城里跑,生活條件有很大的差距在里邊呢。說到吃,這里有個莫大的諷刺。別看窮得叮噹響,可這里的人,弄吃的本領(lǐng)卻不比別的地方遜色。我就有眼目睹他們弄“燒豬”的大部過程;一條一百斤左右的生豬宰了以后,拿去下水(內(nèi)藏),沖洗干凈瀝干水;去掉不好烤的部分,如腳,尾,頭。然后用花錐(一種多個錐頭的集團(tuán)錐)在要烤的部位戳扎。目的是好讓鹵水便于滲透。接下來,把盛有鹵水的盆子放到懸掛要燒烤的邊豬下,裸手拿著生蔥把醮著鹵水往邊豬上涂抹。等稍干后,放到烤爐里第一次烘烤。這里要說一說他們的土式“烤爐”,就著平地(稍高不容易積水的地方)垂直下挖大約一米半深;用三只敲穿底水缸連著碼堆豎著權(quán)當(dāng)是烤爐的壁。周圍用土夯實,底部留有通氣孔,便于出碳灰和烤豬時的封堵不讓爐內(nèi)的碳燃燒。全靠爐壁的溫度將豬肉烤熟。燒爐的時候,用的是松柴,由爐頂往下送柴火。一直燒到爐壁微紅發(fā)白,塞死通風(fēng)孔,爐底先放入盛油的鐵盆,將豬肉抬入爐內(nèi),用大瓦盆倒扣在爐頂保溫;硬是讓爐溫將豬肉烘烤至香熟。待到出爐時,濃香撲鼻。肉香皮脆。引人垂涎三尺!得看不得吃,只緣兜里無銀,急得饞蟲在嘴里打滾??毡? 蘇盆村是個自然屯,四周環(huán)山(土嶺,小山包),由于歷史原因,恐兵懼匪,進(jìn)村只有蜿蜒的山間小路,距大路足有四、五里地左右。面積若為2平方公里,分布在三個自然土嶺上,我們?nèi)サ臅r候整個大隊共有五個小隊。一、二隊靠東邊的山坡上,三、四隊居中偏北,五隊偏西南。估略也就三、四千人左右。地貧田瘠,好田地也就繞村的幾十畝地。大都靠天吃飯!地理經(jīng)濟(jì)條件并不好,五八年時為了解決缺水問題,合全大隊在龍母嶺腳下,修建了一座四、五畝見方的水庫;以濟(jì)無水之急。水渠也就順著山勢蜿蜒開挖,急用時臨時抽人去堵漏修填罷了,倒也起了不少的作用。整個大隊共存唐、施、莫、麻、李等五種姓氏,圍繞姓氏建立起自然小隊,一隊莫姓,人較少人稱“小莫屋”;二隊唐姓,人口眾多號稱“大唐屋”,三隊麻姓,人數(shù)不多稱“麻屋”,四隊是原四隊、六隊合并的,有三姓即唐、施、李,李姓獨戶。號稱“小唐屋”,或“施屋”。五隊人口和一隊差不多,莫姓稱之為“莫屋”。雖共處一地生活,解放前,宗族械斗也時有發(fā)生,買槍自衛(wèi)也是家常便飯事。從居住結(jié)構(gòu)就看出當(dāng)年的防守和火藥味;一般房屋分為兩層,下層圈牛,上層住人,牛糞氣味穿透樓板直熏上層的人也全然不顧,這就可想而知了!防范意識何曾了得。說到這里附帶說一下,由于防范的原因,房子外圍都不開窗口,只在山墻的高處開一尺寬左右的氣孔而已,廂房也只有兩尺見方的窗口,好在瓦頂是魚鱗瓦,空氣也算流通;固有冬暖夏涼的美稱,固然也是那個時代留下的社會縮影。末了謝謝各位看官觀賞。 “返屋沉(跟的意思)媽吃奶”這是當(dāng)?shù)剞r(nóng)民見我們回家時常說的一句話。意思是我們象沒斷奶的孩子離不開家里的呵護(hù)。有貶低的成份,也帶嘲諷的口吻。這也難怪,我們這幫城里長大的孩子,農(nóng)村的艱苦生活哪里經(jīng)過?雖然當(dāng)時市場經(jīng)濟(jì)是很不景氣,但在家里總還是得到照應(yīng),勉強(qiáng)過得去。在那年代哪家沒有幾個孩子的,吃飯時,都得分菜,吃花生時都得論顆分;豬肉按分配票來買,一個月每人只得兩塊多錢的肉票!油每人每月半斤;油不夠吃的時候,拿肉票買肥豬肉回來煉油補(bǔ)上。反正生活過得緊巴巴的。我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那有吃不得的,才吃飽兩轉(zhuǎn)三轉(zhuǎn)又餓了……。別人的“奶”吃得怎樣我不知道?反正我的只是回家改善一餐加點葷腥而已,外加拿上從家里人口里摳出來的一斤油,權(quán)當(dāng)是一個月的“葷腥”了。這樣的改善一個月最多也就兩次。那時窮,交通工具缺乏,家里有輛單車就算不錯的了。來回三十多里地,全靠兩條腿來量了!好在大家都差不多,沒有什么好比較的。算是歷史留給我們的鍛煉機(jī)會吧。 耘田這工作是在秧苗長到一尺左右的時候進(jìn)行。大家手拿一條拐棍,頭戴一頂竹編帽。七顏八色的衣服,稀稀拉拉,有說有笑的在蜿蜒曲折的山徑上游動,在路邊灌木叢的遮掩下,時隱時現(xiàn)。遠(yuǎn)遠(yuǎn)看去,有點象土匪下山。好了閑話少說言歸正傳。到了田邊,挽好褲腿,一字排開,一人管六行;用腳在秧根周圍踩碾,翻土踩草一步到位。這就是我們那地方的耘田方式。耘田前先由一老農(nóng)提前去放田水,水幾乎放完,這樣才好耘。也有利用鴨子“耘田”的。那時生產(chǎn)隊里養(yǎng)著一群鴨,一百多二百左右;我就有機(jī)會親身體驗了一回。一天隊長分配我和一老農(nóng)共同執(zhí)行這一任務(wù)。我倆挑著八只籮筐到生產(chǎn)隊的糧倉里裝了滿滿的八筐秕谷!然后到鴨舍趕著鴨群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再見吧,再見吧!游擊隊員……"。小曲哼著當(dāng)“鴨司令”去啰!趕到田頭,拿起一筐秕谷;前邊引路,一邊走一邊撒,鴨子跟著在秧兜間覓食。田里的小魚、田螺、各種各樣的蟲子,都是鴨的美食,顯而易見秕谷是最先尋到的食物,就這樣鴨子既吃到東西,踩死雜草,又留下肥料,一舉三得,善哉,善哉!嘿!你不說鴨子打過的田。真還是比別的田蔥綠呢!說到鴨子,順帶說一個我親眼看到的老鼠偷鴨蛋;一次收撿鴨蛋,一開門就看見兩只老鼠合作偷鴨蛋,一只抱著鴨蛋,一只叨著它的尾巴扯上土墻。一聲驚嚇,它的丟下鴨蛋就跑了。 前面說過的打松茅用于燒窯。窯有石灰窯和磚窯兩種。先說石灰窯,石料是當(dāng)?shù)氐氖沂徊贿^得自己出力打。老農(nóng)有經(jīng)驗,哪里的石頭出灰率高,開采容易都心里有數(shù)。我們的任務(wù)只是把打下來的石頭挑回來供師傅砌裝窯就完了。聽說打石也不能蠻干,否則費力且不出料;得看著石紋來打,這樣才能多快好??!燒窯挺費柴火的,一但開燒,就不能停下來。不管天氣如何都要堅持下去!值到燒好為止。順利的四天左右,否則要燒上一個星期。我燒過一班,兩個人一班;將松茅從堆放處搬下來(松茅垛一般都垛在窯的附近)接過班就不停地把拆開的松茅往窯口里喂塞,燒完一把再塞一把;窯里通紅,不管干的濕的一到里面立刻變成烈火化成灰盡從煙道奮然而出!不經(jīng)意間,一條蛇忽然從茅把里鉆出來;嚇我們一跳,好在有把火鉗在手,這回你死定的了!夾住它往火膛一送,傾刻間化為烏有。……算著時間,師傅來觀火候,一但時機(jī)成熟;熄火封窯,那就大功告成了。出灰前先聯(lián)系好買主,說好價錢和要灰的時間,一般都是外邊的買主要多,少數(shù)是本地人要一些,建房修屋什么的。這樣的窯一年也就燒一、二次。 接下來要寫的是燒磚嘍!燒磚比燒石灰要麻煩得多。先得找能燒磚的泥(一般是粘土),然后開挖直徑六、七米的園池,用鏟或鋤頭將泥翻松一尺深左右;灌水泡軟。先找牛到里面初踩,接著人再進(jìn)行細(xì)踩。再泡三、五天后,將水放干,悶它兩、三天。試過確實能打磚坯的時候,才安排人去打磚。打磚這活也蠻好玩的,用泥弓(一條一米長左右的竹扁條,用鋼絲牽聯(lián)竹子的兩端,彎成弓狀)割取泥料。站在打磚的工作臺前,(平地往下挖六十、七十厘米,就地取材,因勢利導(dǎo);打磚、取料兩不誤)往磚模下撒些禾柴灰;約好一塊磚的料,塑成三角柱狀,一角朝下,高高舉起往磚模里砸;拳頭順勢往磚模的四角上往下按擠壓,讓磚有棱角。最后用泥補(bǔ)全整個磚模后,泥弓割去多余的部份;起出磚模,搬起托磚板,往磚坯垅上擺放、蔭干,一塊磚坯就算完成了。磚垅上有用稻草做成的遮陽、遮雨兩用的遮蓋物。磚坯只能陰干風(fēng)干不能暴曬,否則磚坯有裂痕影響磚的質(zhì)量。 燒磚一般在比較農(nóng)閑的時候進(jìn)行。磚坯進(jìn)窯;從磚坯垅上,選出合格的磚坯,挑到窯里讓師傅擺放碼齊。有經(jīng)驗的師傅懂得如何擺放能使整窯磚燒好燒透,而且省時省柴!碼好磚垛,封好窯門,燒磚在即;還有一件事得做,那是什么?按當(dāng)?shù)仫L(fēng)俗:得用狗血澆祭窯神,否則這窯不好燒!在我們眼里那是迷信的做法。說穿了無非想來一頓狗肉宴罷了,先祭一下自己的肚神爺才是真的!好了廢話少說。飯飽酒足,點火燒窯,第一把火如何祭詞、如何動作。我是沒有眼福啰。下面的工序和燒石灰差不多,只是最后一道工序與燒石灰不同,要挑水上窯頂池里悶磚(讓水慢慢地滲入窯內(nèi)),這樣磚才能出釉、顯綠豆青色,這磚的質(zhì)量提高了等級;也就提高了價錢。一連三、四天,每天都往窯頂挑水,一干了就挑。以后就等窯溫降下來了。開窯也很講究咧,先開煙窗,然后根據(jù)情況決定開多大的窯口。不能讓爐溫降得太快,否則磚易裂,影響磚的質(zhì)量。出磚窯是一件很艱苦的工作,一來窯內(nèi)溫度高;二來灰塵濃,三來磚上有釉剌容易傷手。好在人多均攤了對人的身體健康影響不很大。剩下的事,那是隊領(lǐng)導(dǎo)的事了,我們只等著年底分紅時再了觧這事了。 說了許多,換個話題,輕松一下。一件生活小事裝點我們的生活色彩。那是插隊有兩個月的光景,春暖乍寒;雖說干活不怎么出汗,但幾天下來,身上也是不舒服的,總得洗洗什么吧!太冷的時候燒點熱水,對付著過去。不太冷的時候,仗著年青火氣旺,天黑的時候,三五成群的悄悄地跑到三、四百人吃水的方井邊;舀水洗澡來著。我們是舒服了,可村民不樂意了,到大隊告我們狀,說我們的洗澡水污染了水井影響吃水衛(wèi)生;這不得不使我們的行為有所收斂。或改為夜深人靜的時候才去。但這只是掩耳盜鈴的伎倆,瞞不了村民的。這只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各退一步,緩解矛盾的沖突罷了。井的南上方十幾米的地方有一棵酸梅樹,原是三隊社員私人種的。入社后就算是生產(chǎn)隊的了,“公共財物”,人人有份,我們這幫“公猴子”哪有那么老實;趁著洗澡無人的檔兒,偷偷地溜上樹,摘它幾個嘗嘗。進(jìn)嘴的時候酸中帶點甜還有果子的鮮味,口感不錯!第二天起床,漱口時滿口的牙都酸軟完了,喝粥都感到異樣。事隔不久,東窗事發(fā),大隊領(lǐng)導(dǎo)在會上不指名的批評這事,各自心中有數(shù),只是不捅破而已。領(lǐng)導(dǎo)說了干這種事在我們這里是不受歡迎的,這次算是給那些人提個醒,如有再犯從嚴(yán)處理!這一哆嗦,也只能忍痛割愛了。想我們是來接受再教育的咧!還能干那事?!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在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當(dāng)中,自覺接受教育,努力改造自己世界觀的事例不少;如幫扶五保戶,掃盲教育,普查鉤端螺旋體病,訴苦教育……等等。反正枚不勝數(shù)。但我們不是生活在隔絕的環(huán)境里,各種不良思潮也不斷影響著、侵蝕著我們的腦子。貪小便宜的,好逸惡勞的,迷信的,低級趣味的,還是層出不窮。于是:有趁大家返家當(dāng)兒,挑插青所有的柴火回家私有的,偷摘別人菜、果的,更有甚之與當(dāng)?shù)貗D女搞不正當(dāng)關(guān)系的;時有發(fā)生。在農(nóng)村,與別人老婆通奸,那是很激民憤,前面說到的那家伙,要不是,旁人的勸阻和領(lǐng)導(dǎo)的勸說,不死也得脫層皮!他自己也很久抬不起頭來。就連返城工作也是墊底的。我們這一撥這種事不算狠,接下來的幾撥還有更甚的呢,返城工作后回訪時隊里的貧協(xié)說的。這里就不一一說了。 農(nóng)村生活的一個基本特點: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凡是能自己動手搞到的東西,都需費力氣去做。這不,俗語說:“出門不彎腰,回家沒柴燒?!彪m說是借喻,生活中確確實實是這樣。我們都分有自留地,有菜地和畬地;菜地可種各種蔬菜:如白菜、芥菜、豆角、扁菜(韭菜)、西紅柿、南瓜、冬瓜、黃瓜、苦瓜、蕹菜等等。畬地可種:木茹、花生、紅薯、綠豆等。我們的畬地大都看天吃飯,收成不好,將就著種著玩的;有收就收,收多收少,就看天意了。隊里的畬地條件比我們的要好得多!從種到有菜吃最快也要半個月,先前的十幾二十天,只能將就著過了。白飯,稀飯加鹽、醬油撈飯,再好一點有點咸菜,都曾有過。半個月后,就看誰勤奮與否了。飯餐上清楚可見!起先分吃的時候,為了方便大家,我們五個人一起吃;后來合作不好,只好再分成三小份。懶就沒得吃!柴火也是一樣。男的大都找松枝、豆稔頭、和各種雜柴。女的比男的多一樣,打茅草,就是煲涼茶那種茅根的草。先割了曬在嶺坡上,干透后再往回挑;各有各的柴草垛。當(dāng)然,偷菜偷柴的事時有發(fā)生,不足以為奇。懷疑、猜測的閑言碎語在背后悄悄地縈繞著。就連小便都成了種菜的緊俏貨,慢了都搶不到呢!我和容小州湊在一起吃,情投意合,分工明確,主動配合,生活得非常愉快,一直到招工返城。我現(xiàn)在還懷念那段情緣呢。 那是知了高唱中的一天,下午三時許,我們帶著耘田的家伙,談笑嬉戲著出工了。下至半坡時,忽見前面小路深處有一黑點跌跌撞撞向我們的方向跑來;看模樣象是女的。越來越近,來至跟前,才認(rèn)出是貧協(xié)"阿寮"的老婆。只見她一頭散發(fā),滿臉煙熏火燎的痕跡,焦眉卷發(fā),大汗淋漓,臉青唇白,上身濕透,下身象是被尿濕似的。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到跟前,用手指著遠(yuǎn)方,斷斷續(xù)續(xù)地說:“火……火,快幫救火”。說完就累攤在地上了。可不!順?biāo)赶蛲?,不遠(yuǎn)的山坡上,煙火直竄。我們的第一反應(yīng):失火了!火警就是命令,大家倏地沖了出去。還是干部急中有細(xì),忙吩咐人回去搬兵;我們一路狂奔,干部叮囑大家沿途折些撲火用的樹枝。沖近火場,眼前一片火虐的痕跡;余煙飄繞,炭灰滿地,不遠(yuǎn)處火蛇正呑食著山林,七、八米外都感到熱浪襲人!大伙一擁而上,操起樹枝,奮力撲打著。老農(nóng)告知說打下去的樹枝稍等一下才起手,這樣的火容易滅??磥硭麄円彩怯羞@方面的經(jīng)驗了。援兵不斷涌來,經(jīng)約么兩個小時的撲打拼搏,火算是撲滅了。干部囑咐大家清查余火以免復(fù)燃。緊張過后,不免大家面面相覷:熏黑的臉,燒焦的眉發(fā),燙傷的手腳,燙穿的衣褲;反正什么鬼樣的都有!但大家都慰心地笑了,用這樣的損失換來集體的財產(chǎn)少損失,那是值得的,火才燒了一個不很大的山嶺。聽老農(nóng)說他們那里八、九年前也是燒荒失火;燒了幾個山頭,其中有七坡林場兩個山頭吧。十幾天后,公安局的來拿人,判了七、八年的牢役呢。若知后事如何?請往下看。 有點離題,言歸正傳。在農(nóng)村“挑”是一種基本功,有人說“挑”還不容易用肩膀頂扁擔(dān)就行了。說是這么說,但要真正掌握要領(lǐng)就得用心去體會了。前面不是說我們挑水不如當(dāng)?shù)氐男」媚飭幔磕鞘侨狈﹀憻?,一段時間后,我們也行了。在農(nóng)村很多活計都用肩膀的;挑肥、挑秧、挑松茅、挑稻子、挑磚、挑石頭……等等。特別是挑稻子,那是上肩后就不能放下來的。稻子是割下后直接碼捆挑回禾場來打下谷子的。中途歇肩的話,谷子就會因受重力擠壓而散落在地而造成浪費。所以不管路途長短,一上肩就不能歇肩。這就需要練換肩了,就是說左右肩輪流使用,說起容易做起來就不那么便當(dāng)了,要不路途長了肯定受不了。前面我練不好,肩膀中間的脊骨咯得酸痛,第二天起來看見扁擔(dān)就皺眉頭。老農(nóng)說了事不過三,只要你扛過三天;保你過關(guān),好吧咬牙頂著了。后面就不用細(xì)說了,肯定過關(guān)。還有挑松茅也是蠻欺負(fù)人的,松茅捆起后足有一米多長,豎挑刮草拖地,走都走不了。得橫著挑,這就成問題了,兩頭的茅把重心要把握得準(zhǔn),否則,兩邊的茅把就不是橫的,一邊橫的,一邊斜的;挑起十分憋扭,一邊挑一邊還得拽住那斜的,保準(zhǔn)把你累得夠嗆!再有的是挑化肥。從我們生產(chǎn)隊到槎路的農(nóng)機(jī)化肥倉庫,少說也有五里多地,去挑化肥的一溜人里不管大個小個,一律都是七十來斤。一路上,上坡下坡得有四、五個山頭。上午去的話還好說,太陽不算大,下午的話;就慘了,一路暴曬,口干舌燥,大汗淋漓,下的象被雨淋似的,流到眼里有點澀,擦了還不管用,眨巴眨巴頂過去算了。有的時候你不歇我也不歇,趕著趕著往回挑,一到家,一家伙躺下,睏得要死,這時候給你選,吃飯先還是睡覺先,那肯定是先睡覺! 前面說到挑稻子,不免就想到夏收。那是一年中農(nóng)活最忙最累的季節(jié)。天氣熱不容置疑,且是搶收搶種時節(jié),即通常講的“雙搶”。早稻割了挑回來,趕著翻田搶插晚稻;我們肩膀幾乎沒有歇的擋兒,挑了稻子,挑肥料。挑了肥料,挑秧苗。稍作歇息,又要在禾堂打谷。那時除了作谷種的稻子用人力打的以外,其余的統(tǒng)統(tǒng)喂了打谷機(jī)。喂稻把的和挑去稻草的都不是好吃的工。盡管防止谷絨直接接觸皮膚至癢都戴了竹帽,穿了長袖衣褲,毛巾圍了脖子。但還是擋不住谷絨的侵入,汗水和著谷絨在臉上、脖子、手臂;甚至在身上其他部位;都發(fā)生作用,又熱又癢,那股滋味簡直就象是上刑。只盼著早點打完,洗個澡好觧脫它的困撓。可偏偏稻子又源源不斷地挑來。直到太陽西下,工作才算告一段落。收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盡管井水是那么的清涼,毛巾怎樣的擦搓;皮膚上還是留下谷絨肆虐的痕跡,余癢的享受繼續(xù)進(jìn)行。 農(nóng)村有句俗話說:“六月曬谷,勤人啼哭?!庇钟小傲绿欤磲蹋ㄐ『ⅲ┠?,時笑時哭”;還有“六月六,曬紅又曬綠”的說法,可見太陽的毒辣!和天氣的反復(fù)無常??刹?,剛攤開的谷堆,沒耘(用腳在攤開的谷面上犁溝溝)上幾輪,遠(yuǎn)處飄來幾片烏云,老農(nóng)就嚷著:“快、快,快收谷?!睕]經(jīng)驗,只得聽從老農(nóng)的;可剛收攏,云又飄散了,太陽辣辣的,只得又重新攤開。這可是吃力不討好的活!挨了幾次以后,人累心懶,加之白干之后的閑言碎語,老農(nóng)也不好吱聲了。正當(dāng)我們心懷僥幸心理的時候,狼可真的來了!一陣大雨把谷子淋得濕透。隊長把我們罵得狗血淋頭!就是你們的懶惰,把大家半年來的勞動給糟蹋了,若是谷子發(fā)了芽,拿你們是問。我們只有俯首垂耳聽訓(xùn)的份了。這淋了雨的谷子,一濕一捂,很容易發(fā)芽的。那次因過了一天后才出太陽,結(jié)果損失了三、四百斤谷子,不能作口糧了,只能喂牛了。教訓(xùn)呀!那次以后無輪狀況如何,都只有聽話的份。這就是“勤人啼哭”的原由。 有句俗話說:“做工,做工,不給肚空。”可見食物對工作的重要性。我們插隊的時候,經(jīng)濟(jì)比較蕭條,物質(zhì)匱乏。營養(yǎng)自然就跟不上了。看看我們平時吃的就可想而知了。除了大米以外,就是一些自種的蔬菜,咸菜蘿卜干或醤油撈飯,甚至鹽水泡飯;都是家常便飯。在房東那里吃的時候,煮菜時用根鵝毛蘸下油罐里的油,在鍋里劃幾劃就算是放油了??匆娪托蔷筒诲e了。好在米是自種新鮮的,比陳米營養(yǎng)好多了,但沒油水,飯量可大了,一斤米煮的飯一個人吃完還舔舔嘴。糧食是有定量的,每人每年六百斤谷子,碾成米最多是7·5成;這么算一年就只有450斤米左右,平均每天也就一斤二兩左右的糧食,一頓吃飽了,其他兩攴就得餓著了,所以得均著吃,干的吃不飽,就吃稀的;農(nóng)民也是一樣。由于缺吃少穿,農(nóng)村的生活非常艱苦。農(nóng)村由于歷史風(fēng)俗習(xí)慣,農(nóng)歷每月都有一個節(jié)來改善生活;正月初一、十五。二月二,三月三,四月清明,五月端午,六月六,七月十四,八月十五,九九重陽,十月十,好象十一月沒有,攢著精力和物質(zhì),準(zhǔn)備過年;十二月除夕?,F(xiàn)在看起來。按綠色生活的觀念來看還蠻符合健康理念的咧。每月都補(bǔ)充一點油水,人家說的跛佬講跛話,自我觧嘲罷了。說是補(bǔ)點葷腥,其實也沒什么,只是比平時多點油水或肉類什么的罷了。依我掐算:我插隊兩年時光,總共自己才買過三次肉。第一次生產(chǎn)隊打漁,三角五分一斤,買了一條;第二次七月十四,生產(chǎn)隊的鴨子,四角五分錢一斤,要了一只;第三次在良鳳江合作社商店,買了九角八分錢的半肥瘦的豬肉半斤。一滴水卻映射出太陽的光輝了吧?要么農(nóng)村人總想往城里跑,生活條件有很大的差距在里邊呢。說到吃,這里有個莫大的諷刺。別看窮得叮噹響,可這里的人,弄吃的本領(lǐng)卻不比別的地方遜色。我就有眼目睹他們弄“燒豬”的大部過程;一條一百斤左右的生豬宰了以后,拿去下水(內(nèi)藏),沖洗干凈瀝干水;去掉不好烤的部分,如腳,尾,頭。然后用花錐(一種多個錐頭的集團(tuán)錐)在要烤的部位戳扎。目的是好讓鹵水便于滲透。接下來,把盛有鹵水的盆子放到懸掛要燒烤的邊豬下,裸手拿著生蔥把醮著鹵水往邊豬上涂抹。等稍干后,放到烤爐里第一次烘烤。這里要說一說他們的土式“烤爐”,就著平地(稍高不容易積水的地方)垂直下挖大約一米半深;用三只敲穿底水缸連著碼堆豎著權(quán)當(dāng)是烤爐的壁。周圍用土夯實,底部留有通氣孔,便于出碳灰和烤豬時的封堵不讓爐內(nèi)的碳燃燒。全靠爐壁的溫度將豬肉烤熟。燒爐的時候,用的是松柴,由爐頂往下送柴火。一直燒到爐壁微紅發(fā)白,塞死通風(fēng)孔,爐底先放入盛油的鐵盆,將豬肉抬入爐內(nèi),用大瓦盆倒扣在爐頂保溫;硬是讓爐溫將豬肉烘烤至香熟。待到出爐時,濃香撲鼻。肉香皮脆。引人垂涎三尺!得看不得吃,只緣兜里無銀,急得饞蟲在嘴里打滾。空悲切! 蘇盆村是個自然屯,四周環(huán)山(土嶺,小山包),由于歷史原因,恐兵懼匪,進(jìn)村只有蜿蜒的山間小路,距大路足有四、五里地左右。面積若為2平方公里,分布在三個自然土嶺上,我們?nèi)サ臅r候整個大隊共有五個小隊。一、二隊靠東邊的山坡上,三、四隊居中偏北,五隊偏西南。估略也就三、四千人左右。地貧田瘠,好田地也就繞村的幾十畝地。大都靠天吃飯!地理經(jīng)濟(jì)條件并不好,五八年時為了解決缺水問題,合全大隊在龍母嶺腳下,修建了一座四、五畝見方的水庫;以濟(jì)無水之急。水渠也就順著山勢蜿蜒開挖,急用時臨時抽人去堵漏修填罷了,倒也起了不少的作用。整個大隊共存唐、施、莫、麻、李等五種姓氏,圍繞姓氏建立起自然小隊,一隊莫姓,人較少人稱“小莫屋”;二隊唐姓,人口眾多號稱“大唐屋”,三隊麻姓,人數(shù)不多稱“麻屋”,四隊是原四隊、六隊合并的,有三姓即唐、施、李,李姓獨戶。號稱“小唐屋”,或“施屋”。五隊人口和一隊差不多,莫姓稱之為“莫屋”。雖共處一地生活,解放前,宗族械斗也時有發(fā)生,買槍自衛(wèi)也是家常便飯事。從居住結(jié)構(gòu)就看出當(dāng)年的防守和火藥味;一般房屋分為兩層,下層圈牛,上層住人,牛糞氣味穿透樓板直熏上層的人也全然不顧,這就可想而知了!防范意識何曾了得。說到這里附帶說一下,由于防范的原因,房子外圍都不開窗口,只在山墻的高處開一尺寬左右的氣孔而已,廂房也只有兩尺見方的窗口,好在瓦頂是魚鱗瓦,空氣也算流通;固有冬暖夏涼的美稱,固然也是那個時代留下的社會縮影。末了謝謝各位看官欣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