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父親和兒子之間總是話不投機,無話可說?父親總想讓兒子避坑、別踩雷、走捷徑,恨不得把自己半輩子的經(jīng)驗教訓掀開腦門灌進去。 兒子總是對彎路上的風景更好奇,非得把他爹吃過的虧再吃一遍,上過的當再上一遍,而且津津有味。于是話不投機半句多,而兒子好奇的那點事,一半懶得講,一半沒法講。 父親對兒子的好奇心理總認為是幼稚,視而不見,甚至懶得搭理。一個是充滿好奇的少年世界,一個是裝滿滄桑的父輩歷程。 在這個充滿人情世故的江湖里,父親有這樣的思想也是迫于無奈。他們曾嘗盡了生活的苦,經(jīng)歷了多少無奈,所以嚴苛要求子女,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他們能成為人上人,這無可厚非。 大多數(shù)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父母編織安排的一切都不能拒絕,即使你真的不想要,因為拒絕就代表著不懂事。他們希望你走的每一步都按照他們的計劃來,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永遠要排在考高分的后面,因為那些在他們眼里都是“不正經(jīng)”的事情。 “我做這些都是為你好”、“你為什么又不聽我的話”,這樣令人窒息的話在每個人的童年生活里都是常態(tài),他們自我感動的付出讓人反感卻又無力掙脫。 作家倪匡曾說:“人類之所以有進步的主要原因,是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br> 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模具式傳授,而是鼓勵和激發(fā)。諷刺的是我們培養(yǎng)了一批批聽話的螺絲釘,回頭又埋怨他們沒有創(chuàng)造力,庸庸碌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