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大峽谷距靈丘縣城1.5公里,位于太白山下唐河峪口處,至紅石塄鄉(xiāng)下北泉村,綿延20公里,唐河、天路貫穿其中,兩側(cè)山勢陡峭,峰巒峙立,一步一景,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譽(yù)。春夏之季,灌木郁郁蔥蔥,野卉芬芳,鳥鳴蝶舞,河水濤濤,峽谷中的跑道像一條紅彩帶沿唐河之畔飄逸,身臨其境置身于一幅流動的山水墨畫中,宛若仙境。
御射臺: 位于筆架山對面、唐河岸邊突出的臺地上。分布面積約58800平方米。北魏時期。據(jù)《魏書·高宗紀(jì)》記載:和平二年(461)二月文成帝拓跋濬南巡,幸信都、中山。三月還幸靈丘到此,帝觀山險水秀而發(fā)興與眾臣競射,眾臣無人能射過山峰,皇帝彎弓放箭,出山三十余丈、過山南二百二十步,于是刊石紀(jì)念稱《皇帝南巡之頌》碑。碑文記述了文成帝南巡和仰射山峰的活動,歌頌其政治功績。石碑于1993年收藏于覺山寺碑廳。2001年山西省考古所、靈丘縣文物局在遺址上立“御射臺”碑1通。
唐河大峽谷峰回路轉(zhuǎn),河水彎彎,青山疊疊,風(fēng)景迷人。自溢門口進(jìn)入大峽谷,約五公里深處三塊巨石傲骨嶙峋,突入凌霄,恰似三位壯士并肩站立,守護(hù)著靈丘人民的母親河--唐河,遠(yuǎn)觀酷像書法大家的筆架,故稱筆架山。 據(jù)傳說,唐末名將飛虎將軍李存孝(靈丘縣人)曾率軍經(jīng)過飛狐棧道行軍至此,提筆書信向李克用匯報軍情,毛筆置于此處,亦說筆架山由此得名。
今年7.5,俺滿懷著激動和心情驅(qū)車路過山西靈丘筆架山,頓時被此處雄偉壯麗的景色深深滴吸引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