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發(fā)展、什么是斗爭,我們來看毛主席的觀點。 1、
根據辯證法,分化是無時無刻不發(fā)生的,而中間派的不可避免地要發(fā)生分化,正是辯證法一分為二原理的理論基礎。
在最好的情況,中間派可以全部分化到某一邊,從而形成絕對優(yōu)勢,從而使得合二為——即完成統(tǒng)一和一致。 2、
爭取中間勢力,是長期上決勝的關鍵。 因為勝利,往往意味著重大收益,失敗,往往意味著重大損失。所以,只有能取得勝利,才可能吸引中間勢力——沒有人愿意承受損失。 同樣,尊重他們的利益,就是保存他們的利益——即不讓他們承受損失。而要勝利,當然自己要有充足的力量。方法是構建出局部的優(yōu)勢力量對比來。 爭取中間的勢力,是增長自己實力的,而要爭取中間的勢力,就必須把整體一分為二,然后才有中間勢力的視角。 所以,中間勢力是個辯證法概念,是用辯證法把整體一分為二之后,產生的概念。也就有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所以統(tǒng)一戰(zhàn)線,也是一個辯證法概念。 一分為二,中間勢力,是推動全局和自身發(fā)展的一個方法。也是辯證法得出來的一個方法。 3、
強調特殊性,就會分裂、分離。強調同一性,就會團結和合作。在面對敵人時,當然更需要團結和合作。 強調特殊性,就會形成依據各種特殊性而產生的各種壁壘。所以,一切合作,都是要以求同為始,也以求同為終。 4、
所以,發(fā)展就是突破限制、復制自身。 5、
可見,斗爭,就是逆敵人的需要、考慮與敵人要求的相反的那種可能性。 可見,斗爭,就是要把己方和對方合為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中實現辯證法的正反面兼具,比如, 1)南下和北上 2)破壞和創(chuàng)造 3)取消和反取消 4)進攻和反攻 可見,斗爭,也是用對方的辦法對付對方。 6、
在聯合的大背景下,要強調斗爭;在斗爭的大背景下,要強調聯合,聯合和斗爭構成了辯證法的一組正反面,這樣才能符合辯證法正反面兼具的原則。 只在斗爭,才能顯示力量——才能被對手所承認;而勝利的斗爭,才能顯示自己的強大——才能爭取中間派。 通過斗爭,就使自己準備起來,就能對突發(fā)事變,有更多的應變能力。反之,在自己強大的時候,應該強調聯合。所以,在那個時候,蔣校長應該強調聯合,這個對策對我黨才是最恐怖的。
只有辯證法,才能對付強大的敵人。
只有進行了這樣的一分為二,才能對付強大的敵人。 7、
因為敵人很強大,根據辯證法,敵人和朋友構成正反面,要以正面勝反面,即以朋友勝敵人。 所以要廣泛地開展交朋友的工作——這個載體正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交朋友這個主觀是形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構成內容。
顯然,形式和內容構成了辯證法的一組正反面,如果只有形式、而沒有內容, 或者只有內容、而沒有形式,那么都不符合辯證法正反面兼具的要求,會不長久、會不健康。 8、
斗爭和聯系構成了辯證法的正反面,只有正反面兼具才是好的,如果只有一面,那么就是不能長久的、是不健康的。 所謂不能長久,也即會遭受極大的損失、以至于不能長久。也就是說只有一面,就會遭受極大的損失。 一切聯合時,就對付不了突然翻臉的斗爭,而一切斗爭時,就會對付不了突然需要的聯合,于是使自己被現實所淘汰。 辯證法正反面兼具,正是讓自己能對付對手的這正反面各帶來的那種需要和可能性,使而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而能夠不失敵人之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