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0 曾經(jīng)心向往之、魂牽夢繞多年的河西走廊,終于在疫情剛過今年7月25日一大早,我便與家人朋友迫不及待地踏上這追夢之旅。為了避開滾滾大貨車流,我們選擇走銀北高速、定武高速,通過寧夏中寧從正東面,穿越烏鞘嶺,進入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處于祁連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間,沿西北-東南走向綿延1200多公里。因位于黃河以西,有兩山夾峙,地形狹窄如走廊,故名“河西走廊”。網(wǎng)上有網(wǎng)友戲稱,“不是新疆太遠,而是甘肅太長”,即主要指的河西走廊的大縱深。 一 車外變換著黃土高坡、沙漠、綠洲及戈壁,并不斷夾雜著幾處成規(guī)模的風電項目區(qū),仿佛在歷史與現(xiàn)實間穿越……一排排、一個個高大的風車葉片在廣闊的高原天域不停的緩慢旋轉,猶如千年前的守邊將士在迎接中原親人來看望他們。當天午后時分,我們到達武威。武威,取"武功軍威"之意。這是漢武大帝經(jīng)略西部實現(xiàn)的第一個成果,漢武帝把匈奴人修建的蓋臧城改名為武威,以顯示漢帝國的武功和軍威到達河西。隨后,漢武帝又在渾邪王休屠王故地陸續(xù)設立了張掖、酒泉、敦煌四郡,這就是著名的“河西四郡”。加上敦煌以西的陽關和玉門關,史稱"列四郡,據(jù)兩關"。武威,古稱雍州、涼州,轄黃河以西的匈奴休屠王、渾邪王故地。武威郡一度是西北的金融中心、外貿(mào)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一度是北方的佛教中心。說道漢武帝打通河西走廊,一位陜西鄉(xiāng)黨不能忘記。他便是兩次出使西域的漢中城固人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歷時13年,被匈奴人兩次扣留了11年多。但他堅貞不屈,趁機逃脫,去時一百多個隨從,回來僅3人生還。雖然聯(lián)絡大月支夾擊匈奴的使命沒有完成,但是張騫卻第一次開通西域,開辟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也為漢武帝打通河西走廊、開疆拓土、經(jīng)略西部提供了西域地圖等一手資料。他發(fā)展了和中西亞各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了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和發(fā)展。也使我們今天能享受到來自西域各地而落腳中原的葡萄、胡桃、芝麻、石榴、黃瓜、大蒜、胡蘿卜、苜蓿、蠶豆等眾多農(nóng)產(chǎn)品。二 第二天沿著連霍高速繼續(xù)一路向西前行。車內大家暢談著,感嘆著滄海桑田,訴說著大自然的神奇與多變,或郁郁蔥蔥,或滿目滄桑,或水木豐盛,或沙丘戈壁,景象不停地切換。我不由得聯(lián)想到漢唐時代,一個個年輕的將士,遠離新婚的妻子,離開鳥語花香的中原,來到這荒涼、風沙彌漫而孤寂的邊關駐守,更別說是劍起風塵、戰(zhàn)馬嘶鳴、殺聲震天的疆場苦戰(zhàn)惡斗,而“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里人”的境況,更是令人悲哀凄慘。于是,此情此景,古人的處境我們感同身受,心意相通!仿佛我們又穿越回到漢唐盛世,在一樣的陽光下,吹著一樣的風塵……沿連霍高速行走,只見窗外展現(xiàn)一排低矮的土墻,我們探討著,莫非是長城?繼續(xù)不停地端詳著,突然前面出現(xiàn)“長城驛”字樣的服務區(qū),緊接著是“長城博物館”。上網(wǎng)一查,原來,這里是山丹縣,果然是長城。漢長城和明長城兩條長城在此平行延伸,漢長城在北,全線以壕塹代墻體。明長城在南,夯土筑墻體,均為東西走向,相距10—80米之間。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感覺長城、烽火臺不甚高,這時就近一見,長城高在5米左右,烽火臺在10米左右。試想,風沙彌漫的荒原下,為了中原的安寧,為了中原與西域的暢通,在苦寒荒漠戈壁之地,取土都非常困難,修筑何其容易?兩道長城防線猶如兩條巨龍相伴西行,更顯滄桑與悲壯!而山丹縣還有一個著名的地方,就是山丹軍馬場。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沒有一覽。占地面積2195平方公里的山丹軍馬場,規(guī)模原為世界第二,在前蘇聯(lián)頓河馬場解散后,便榮登世界第一。山丹軍馬場坐落在著名的焉支山下,據(jù)說當年漢武帝時膘騎將軍霍去病就在此處圈地養(yǎng)馬,西逐匈奴。當?shù)厝藨蚍Q,霍去病是山丹軍馬場的第一任場長。遙想當年,21歲少年天子漢武大帝雄才大略, 17歲的霍去病初顯英雄本色,爾后三年,霍去病立志“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終于在公元前121年一年內,三度大敗匈奴,叱咤疆場,橫掃千軍,出奇制勝,馬踏匈奴,為漢朝、為中華民族開疆拓土,打開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通道。于是匈奴人唱起了悲涼的《匈奴歌》: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而傳奇軍事天才霍去病23歲便撒手人寰,真可謂“天妒英才”!一聲嘆息?。?!秦漢及其以前,聚居于河套陰山一帶的匈奴人因為身處苦寒之地,無食下咽時便常常駕馬長驅南下?lián)锫訚h地,漢人只好采用和親等辦法妥協(xié)。因為漢人只有步兵,沒有騎兵,而在古代,一匹戰(zhàn)馬就相當于一輛坦克。可想戰(zhàn)斗力是何其強大!首次隨衛(wèi)青出征的少年英雄霍去病就是憑借800鐵騎而以少勝多取勝的。所以養(yǎng)馬便是提升戰(zhàn)斗力的明智之選。生長在高原地區(qū)的馬匹,其素質和戰(zhàn)斗力,遠超平原馬匹。于是霍去病就在原匈奴人牧馬之地建起軍馬場,于是兩千多年了,一直延續(xù)至今。三 車到張掖,我們去觀賞號稱甘肅旅游名片的張掖丹霞。張掖,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甘肅的名稱與張掖有關。現(xiàn)在的張掖古稱“甘州”,現(xiàn)在的酒泉古稱“肅州”。合稱“甘肅”。甘肅的濃郁,主要體現(xiàn)在河西走廊的歷史文化,而張掖丹霞則以神奇的大自然力量,彰顯古往今來滄海桑田的巨變。千萬年的地殼運動,上下顛倒,河湖變山谷,終于鑄就了這里以紅色為主基調的“大地立體水墨畫”。實際上,在張掖,我們還不能忘記一位雄才大略但又過于激進的帝王,他便是隋煬帝楊廣。他御駕親征,肅清吐谷渾等河西走廊的戰(zhàn)亂,并在張掖舉行了萬國商貿(mào)盟會,使連接中原與西方世界的絲綢之路再度暢通,并得到空前的繁榮。在雄偉的嘉峪關城墻,我們領略到了中國悠久的關塞文化。過去通訊不發(fā)達,傳遞信息主要靠狼煙。據(jù)說最快的從嘉峪關到長安需3天時間。站在這座明代關城城墻上,我們可見南面不遠處祁連山上的皚皚白雪?!捌钸B”是匈奴語 “天”的意思。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即說的祁連山。常年被冰雪覆蓋的祁連山脈,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00-400公里,來自祁連山的冰川雪水,滋潤了80%的河西走廊??梢哉f,沒有祁連山,就沒有后來河西走廊上嘉峪關、酒泉、張掖、武威等一連串的城市。傍晚時分,我們抵達瓜州。據(jù)說,西天取經(jīng)的唐代高僧玄奘到達此地,因為未申報出關手續(xù),屬于現(xiàn)在的偷越邊境,在瓜州的鎖陽城(即“瓜州古城”)被迫滯留一個月時間,并曾在此講經(jīng)說法半月有余。四 第三天,我們前往河西走廊的最后一站,敦煌。敦煌,即盛大輝煌之意。這座著名的河西名城,地標性的代表有兩個,一個是莫高窟,一個是鳴沙山月牙泉。有學者講,只有到了敦煌,才能全面了解“中國”的含義。敦煌,西面是西域大漠文化,東面是中原文化,南面是青藏高原文化,北面是蒙古草原文化,在這里,得到交流融合,形成中華文明。我國著名大家季羨林也曾這樣講過,“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兩個,就是中國新疆和甘肅敦煌,再沒有第三個?!笨梢?,敦煌在河西走廊、在甘肅、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地位與意義何其重要!絲綢之路的開啟,使甘肅河西走廊成了古代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地區(qū)。敦煌、武威、張掖等國際化的城市崛起于河西走廊,而“華戎所交一都會也”的敦煌可謂對外開放最前沿的城市。在敦煌游覽,我們首先到達聞名中外的莫高窟。以前讀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文化苦旅》的《道士塔》,看央視相關紀錄片,對敦煌莫高窟及敦煌學便心向往之,這次更是懷著虔誠之心前去參觀瞻仰、去親身探究。景區(qū)安排人們先在莫高窟數(shù)字館觀看立體電影,然后在一位柔聲細語的女講解員的引導下,去參觀6個實體洞窟。在這里,我們仿佛不停地在歷史與現(xiàn)實、藝術與生活中交替轉換。佛教和佛教藝術,是率先通過敦煌傳入中國中原地區(qū)的。十六國時期,眾多西域高僧來到河西走廊傳授佛法,僧人樂尊在敦煌忽見佛光,便鑿下了第一個洞窟,隨后敦煌一帶的高門大族相隨,出資掘洞,聘請的畫師作畫,延續(xù)千年,這樣竟完成了735個洞窟的敦煌莫高窟,沉淀出了令世界驚嘆的博大精深的藝術寶庫,“敦煌學”也由此成了專門的學科。敦煌,也因莫高窟而享譽世界。在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繁榮的唐朝貢獻了莫高窟近一半的洞窟和壁畫,盡顯大唐文化的宏大輝煌。一代代、一個個畫師,以自己的藝術想象,以敘事的方式還原歷史、鑄就傳奇,塑造生動的人物群像。而知名度最高的飛天的形象,美輪美奐,擁有很高的審美和歷史價值。而當我們了解到上世紀初,西方文化強盜變相盜取經(jīng)卷,尤其看到從洞窟中完整的壁畫上切掉精華部分而留下大片空白時,我真覺得好像在我們這個民族的心頭剜肉一般痛苦!隨后,我們游覽了神奇的鳴沙山月牙泉。在這里,我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在夕陽下,大漠浩瀚,耳畔駝鈴聲聲,一路走來的一個個歷史人物在眼前閃現(xiàn):出使西域途中的張騫、橫刀立馬的軍事天才霍去病、牽著白馬西天取經(jīng)唐玄奘、收復新疆后凱旋歸來的左宗棠、帶領將士屯墾戍邊的王震將軍,駕駛列車飛奔在“一帶一路”上的貨車司機……眼前恍然如夢。歷史的腳步由遠而近,經(jīng)歷過往、當下與未來…… 我想,正因為厚重、蒼涼與深邃,河西走廊將會永遠成為最能觸動、感動我們的一方熱土!戚光榮,男,出生于1966年3月,大荔縣范家鎮(zhèn)人。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初期先在本縣高中、技校任教,后調入縣廣電局(廣播電視臺)先后任記者、總編室主任、新聞部主任、副局長等職。先后參與編寫省技工教育語文教材、中學作文輔導等,有4部新聞作品在省市獲獎,多篇文章見諸省市報刊。總編:夏春曉 副主編:田小勇 顧問:張仕德 主編:李躍峰 編輯:張愛玲 高華麗 小說編審:田小勇
散文編審:常盈 楊發(fā)興
詩歌編審:官華 高明 主辦單位:大荔縣作家協(xié)會 楊堅故里,美麗大荔。 原創(chuàng)高地,溫馨舒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