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案例第187號
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王四營人民法庭
健全權利保障機制 筑牢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屏障
北京朝陽法院王四營法庭結合人民法庭職能定位、地域特點和集中審理涉婦女兒童權益保障類案件的工作實際,堅持家事審判專業(yè)化建設,立足源頭疏導和實質化解,構建以“柔性司法”理念為核心,預防、保護、關愛為主線的“1+3”婦女兒童權利保障機制,提升司法為民和多元共治水平,不斷發(fā)展新時代家事糾紛治理的楓橋經驗。一、堅持預防和調解優(yōu)先,推動糾紛源頭預防化解一是完善訴調對接機制。融入黨委領導下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與轄區(qū)街鄉(xiāng)、司法所等簽訂《“訴調對接”訴源治理合作共建協議書》《無訟社區(qū)共建協議書》,發(fā)揮人民調解防線作用、人民法庭審判優(yōu)勢,提升訴調對接工作質效;常態(tài)化開展“訂單式”法律服務,多渠道征集婚姻家庭關系、婦女兒童權益保護等相關“問題訂單”,結合審判實務典型案例及糾紛調處經驗,通過現場解答、線上課堂等方式就“問題訂單”一一回應。近一年法庭共收集法律問題33個,意見建議12條,現有“問題訂單”已全部清零。二是深化“轄區(qū)法官”機制。設立法官工作站、法官聯系點,片區(qū)法官與轄區(qū)街鄉(xiāng)固定聯絡、定點指導,注重弘揚傳統(tǒng)家庭美德,加強對基層調解組織的培訓,堅持“德法共治”調處家事糾紛。制度推行以來,片區(qū)法官共對基層道德教化和法治培訓近100次,受益人員超3000人次,有效夯實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基層基礎。三是堅持“多元調解”機制。選派20余名從事家事糾紛化解的公益律師參與相關案件調解,調解率達60%;邀請熟悉老人、婦女、兒童身心特點,在鄉(xiāng)村有威望、有經驗的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參與案件調解,將情、理、法相融合,50%的家事糾紛案件得到妥善化解。一是建立“立審執(zhí)優(yōu)先”機制。對于家事糾紛案件,尤其是家庭暴力、監(jiān)護等婦女兒童身處困境亟需解決的案件,與立案、執(zhí)行部門聯動,實現快速立案、高效審執(zhí)。三年來,通過該機制辦理涉婦女兒童權益案件達1650件,相比其他類型案件審理周期縮短約16天。對人身安全保護令等案件集中、統(tǒng)一、規(guī)范、及時辦理。2022年全年,共簽發(fā)人身安全保護令37件,平均簽發(fā)時間為1.5天,簽發(fā)率達85%,充分發(fā)揮專業(yè)化審判機制功能,提升案件辦理質效。二是創(chuàng)新未成年人審判教育模式。針對犯罪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開展特色審判活動,強化對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形成“庭前調查、親情教育、判后答疑、社區(qū)矯正”等審判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推出的 “一二三四”親情教育工作模式,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授予“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chuàng)新案例獎”。三是聯合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2022年4月,法庭與朝陽區(qū)婦女聯合會、朝陽社區(qū)學院共同設立“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室”,建立“分工、聯動、督導、反饋”四項工作機制,確保家庭教育指導方向正確、方法合理、成效明顯。一年來,已開展4次涉家庭教育指導案件專題調研,組織交流會8次,完成案例及法律宣傳10余次,保護轄區(qū)未成年人全面發(fā)展、健康發(fā)展。三、堅持回訪和延伸統(tǒng)一,傳遞司法為民人文關懷一是堅持跟蹤回訪機制。對涉家庭暴力、當事人存在心理障礙等可能存在風險隱患的情形進行標記,形成“跟蹤清單”,案件審結后,由承辦人、片區(qū)法官對案件法律效果、社會效果進行定期回訪,撰寫回訪記錄、敦促及時履行;協調心理咨詢資源,為有需要的當事人提供長期服務。三年來,有87件案件啟動跟蹤回訪機制,其中超過五成的探視權、撫養(yǎng)費案件因法官持續(xù)跟蹤回訪而自動履行。二是首創(chuàng)教師“法制教育基地”。與北京市朝陽區(qū)教師發(fā)展學院結成“法制共建單位”,建立全市首家以教師為培訓對象的“法制教育基地”,先后為全區(qū)近千名中小學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法律知識培訓,間接接受教育的學生達萬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來,朝陽區(qū)普通中學(含職業(yè)高中)在校生犯罪率一直得到有效控制,連續(xù)多年控制在0.02%左右。三是堅持良好家風故事及典型案例宣講活動。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引領,深入街鄉(xiāng)社區(qū)講述最美家庭故事,倡導現代家庭文明觀念,讓中華傳統(tǒng)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加強與媒體合作,充分利用自媒體宣傳手段,設置普法在線、京法巡回講堂等固定欄目,通過官方網站、微博、微信等對法院審理家事案件的先進經驗做法、典型案例進行通報;結合“三八”婦女節(jié)、國際反家庭暴力日等重點節(jié)日,聯合司法、婦聯等部門聯合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弘揚文明進步的家庭倫理觀念和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案例第188號
遼寧省凌海市人民法院大凌河人民法庭
創(chuàng)新家事審判工作機制 柔情司法守護家庭幸福平安
遼寧省凌海市人民法院大凌河人民法庭積極踐行司法為民理念,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確立“柔情司法、調判結合”原則,構建“2+3+4”家事審判體系,依法妥善審理各類家事案件,2021年至2022年審結家事案件1655件,調撤1327件,調撤率達80.18%,極大維護了轄區(qū)婚姻家庭關系平等、和睦、文明。一是網格化管理平臺構建家事多元解紛大格局。依托網格化管理平臺和轄區(qū)8個“法官工作室”,建立網格員、綜治委員、婦聯人員等多方聯絡,推動轄區(qū)“網格員+調解員+法官”多主體解紛機制形成,借助信息化媒介延伸家事司法服務,2021年以來接受群眾咨詢2300余次,調解糾紛500余起;實現共抓矛盾化解、共拓便民舉措、共推法律宣傳、共建關愛機制的家事多元解紛大格局。二是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提升矛盾糾紛源頭化解效能。積極運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充分發(fā)揮人民調解員了解社情民意、群眾信任度高的優(yōu)勢,不斷提升訴前訴中調解效能,扎實做好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工作。2022年以來,調解家庭糾紛160件,成功化解103件,有8件進行司法確認。1.審判團隊專業(yè)化。高標準選任家事審判人員,配備2名已婚已育的高學歷女性法官,家事審判經驗豐富,訴前調解能力突出,對婚姻家庭生活認識深刻。強化人民調解的家事屬性,聘請4名具備心理咨詢服務能力的人民調解員,在家事案件調處過程中適時開展婚戀咨詢輔導,有效促進婚姻家庭矛盾化解。2.審判方式清單化。創(chuàng)建關系清單、財產清單、幫教清單、回訪清單“四個清單”,及時摸清轄區(qū)婚姻家庭糾紛情況,著力探索“門診式”審判。2022年建立離婚案件財產清單123件,有力推進離婚案件依法公正審理;建立回訪清單56件,針對留守兒童、受家暴婦女、孤寡老人等重點群體,以柔性審判傳遞司法溫暖,切實做到案結事了人和;協同民政、司法、婦聯及教育機構23次開展源頭化解,有效防止矛盾升級、糾紛激化。3.審判研討常態(tài)化。確立“專審、多審、快審”思路,堅持“因案施策、一案一策”,定期召開研討分析會拓展審判思維、厘清辦案思路、防范案后風險,2021年起8次組織審判人員和人民調解員共同討論事實證據復雜、當事人情緒激烈、社會影響較大的案件23件,均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1.堅持“巡回審判”到村屯。2021年以來,集中開展巡回審判29次,重點針對部分沖擊道德底線、喪失社會良知的遺產繼承糾紛案件,現場開庭、現場普法、現場教育,弘揚尊老敬老道德風尚,培樹愛老助老文明鄉(xiāng)風,切實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事審判實踐。2.舉辦“幸福家庭微課堂”。整理制作婚姻家庭微電影、紀錄片配合庭前調解播放,安排心理咨詢師提供專業(yè)咨詢和情感干預,科學引導案件當事人冷靜思考、理性思維,通過類案引起共鳴、感知后果,實現夫妻感情修復和家庭責任增強。2022年以來,“幸福家庭微課堂”有效化解74對夫妻矛盾,充分維護轄區(qū)家庭穩(wěn)定和婚姻幸福。3.開展“護苗行動”助成長。開展普法進學校、“護苗·綠書簽”等多種活動,加大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力度。堅守“尊重子女意愿”的家事審判原則,對于夫妻雙方逃避撫養(yǎng)責任的離婚案件,主動聽取、重點考慮未成年子女意見,2023年已有5件判決不準離婚。4.撐起“護老安全傘”。聯合社區(qū)開展線上線下普法宣傳,增強老年人防騙反詐意識。充分發(fā)揮審判主觀能動性,合理縮短涉老案件審理周期,2021年以來審理涉老糾紛251起,妥善處理養(yǎng)老機構管理不善導致老人走失、受傷的同類案件8件,其中1件入選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老年人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案例第189號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法院馬嶼人民法庭
健全家事審判工作機制 守護家庭“小平安”
瑞安法院馬嶼法庭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守護家庭這一社會“最小單元”,堅持調解糾紛、保護弱者、情感修復,強化家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源頭化解、實質化解,以家庭和諧“小平安”推動社會和諧“大平安”。2018年至2022年,馬嶼法庭家事案件收案數下降27.3%,調撤率從57.3%提升至88.6%,先后榮獲省巾幗建功先進集體、省示范“婦女微家”等榮譽。一、將審判理性與調解柔性相結合,引入“她力量”深化訴源治理成立“平安大姐”調解隊,充分發(fā)揮婦聯人熟地熟社情熟的優(yōu)勢,促進家事糾紛實質化解,持續(xù)深化訴源治理。一是駐庭“坐診”調解止紛。精挑轄區(qū)26名村婦聯主席并配備94名“大姐助手”,組建專業(yè)家事調解隊伍。制定家事調解規(guī)程,實行坐班調解機制,通過定期開展培訓、指派法官對接指導,切實提升“平安大姐”調解能力。調解隊成立以來,參與家事糾紛調解1020件,家事案件平均審理天數從38天下降至19天。平安大姐曾靠前參與調解一起標的上億元的離婚糾紛,歷時5個多月、溝通20多個回合,促成雙方平息矛盾。二是前端“分診”輔助定紛。所有來訪當事人均由“平安大姐”先行溝通,對情緒對立明顯、涉未成年人等糾紛分類登記,開展心理疏導93人次,促使50余起家事案件當事人現場握手言和。組織平安大姐開展家事調查,深入走訪村社、學校、親屬等了解案件情況74件次,幫助法官探明案件實情、找準爭議焦點。三是入村“巡診”就地解紛。將轄區(qū)每個村劃為3至7個片區(qū),選配1名“微大姐”,組建“法官+律師+心理咨詢師+調解員”的“鎮(zhèn)村片”三級聯絡群,深入開展家事糾紛排查化解。大力推行村居掛牌預約調解機制,篩選6名優(yōu)秀“平安大姐”入駐鎮(zhèn)社會治理中心,在轄區(qū)10個村設置“平安大姐”聯絡點、110個村分發(fā)“平安大姐”全員聯絡手冊,開展村民預約調解103次。二、將一視同仁與傾斜保護相結合,建立“老弱小”差異化保護體系將保障弱勢群體權益貫穿家事案件處理全過程,構建立體化司法保護網絡,凸顯司法柔性和人文關懷。一是優(yōu)化服務守護“桑榆”。法庭開辟“適老扶弱”專區(qū),配備老花鏡、輪椅、無障礙通道等物資設施,創(chuàng)新家事陪同訴訟、鄉(xiāng)音庭審、真實意愿審查等機制,提升老年人等弱勢群體訴訟參與質量。在全國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區(qū)馬巖村打造涉老司法服務站,靶向提供家事法律咨詢、愛心幫扶、就地調解等服務123人次。二是多元聯動呵護“幼苗”。與婦聯、檢察室、司法所等基層站所聯合建立未成年人權益代表機制,對可能涉及損害未成年子女權益的案件,由相關部門派員代表未成年子女參與訴訟。率先在離婚案件中適用子女撫養(yǎng)能力量化賦分評定機制,委托第三方機構或家事調查員開展子女撫養(yǎng)能力賦分評定43件次。探索未成年子女撫養(yǎng)探望承諾書制度,為法官確定撫養(yǎng)方提供參考。三是數智協同保護“弱者”。研發(fā)“法護家安”反家暴人身保護應用模塊,與公安、婦聯、社會治理中心多跨協同,實現家暴事件數據歸集與分析預警。強化家暴預防和懲治,及時跟進情況、搜集證據,介入處理涉家暴糾紛96起,發(fā)出人身安全保護令35份。三、將案結事了與情感修復相結合,實現“法理情”三維度有機統(tǒng)一推進修復感情、彌合親情、消除對立,把司法服務延伸到判后,提升糾紛處理社會效果,促進鄉(xiāng)風民俗轉變。一是堅持貼心審判。打造溫情式家事法庭,在庭審中開展家庭倫理教育,以“法官寄語”融合情理法理,引導當事人珍惜親情。推行離婚財產強制申報,加大對虛假、不實申報的懲戒威懾,督促當事人主動申報財產780件次,有效避免離婚后財產糾紛的引發(fā)。二是落實暖心回訪。建立家事案件訴后回訪機制,對夫妻調解和好、涉子女撫養(yǎng)、涉家暴等案件,“一案一策”制定司法診療方案,跟蹤修復家庭裂痕,防止家事糾紛再次發(fā)生。5年來,借助實地走訪、電話詢訪等方式累計回訪家事案件300余件。三是開展愛心幫扶。依托“婦女微家”陣地,開展家事主題公眾開放日、趣味普法等法治宣傳活動80余次,助推文明家風建設,防范糾紛成訟風險。成立“潤心”志愿者服務隊,推進法治進校園、進社區(qū)、進敬老院等活動,持續(xù)跟蹤開展家事案件特困當事人幫扶、留守兒童關愛等志愿服務,切實傳遞司法溫度。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案例第190號
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qū)人民法院揚子洲人民法庭
創(chuàng)新“1+2+3”工作法 縱深推進家事審判改革
南昌市東湖區(qū)人民法院揚子洲人民法庭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弘揚“家和”理念,創(chuàng)新“1+2+3”工作方法,形成“一庭集中、多點聯動”的“1+N”家事社會治理工作體系,聚力打造“揚和家事”解紛品牌,主動從“末端司法”向“前端治理”延伸,全力助推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為全面提升家事審理專業(yè)化水平,2022年5月,揚子洲法庭集中審理東湖區(qū)轄區(qū)家事案件,并于2023年4月掛牌成立家事法庭。2022年5月以來,共審結家事案件628件,調撤376件,調撤率達59.87%。對法庭進行升級改造,融入“家和”元素,推動家事訴訟服務中心、家庭審判法庭、家事調解室、心理疏導室、家庭教育輔導室、文化墻等硬件設施提檔升級。組建三個專業(yè)化家事審判團隊,探索建立“家事法官+法官助理+家事調解員+心理疏導員”的新型審判模式。出臺《家事案件審理規(guī)程》《家事案件訴訟指南》,實現家事審理理念“五個轉變”,促進對未成年人、婦女和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保護,統(tǒng)一家事案件裁判規(guī)則,為群眾提供立案咨詢、家事調解、家事審理、心理疏導、家庭教育、反家庭暴力等“一站式”家事訴訟服務,獲得群眾點贊。一是突出訴前延伸,源頭預防家事糾紛。將法庭搬進百姓家中,深入田間地頭、房前屋后上門調解、巡回審判共9次,既滿足當事人多元化司法需求,又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社會效果。依托“法治副校長”工作機制,先后開展18次“模擬法庭”、法治進校園、關愛留守兒童、把課堂“搬進”法院等活動,切實提高廣大青少年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yǎng)。充分結合婦女節(jié)、兒童節(jié)、重陽節(jié)等時間節(jié)點,深入鄉(xiāng)村、社區(qū)開展各類法治宣傳27次,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tǒng)家庭美德,推動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二是突出訴后延伸,鞏固家事審判成效。主動回應當事人需求,先后發(fā)出夫妻共同財產申報令52份、人身安全保護令3份、家庭教育令42份、離婚證明書107份,彰顯司法人文關懷。發(fā)出全省首份家庭教育決定書引發(fā)社會關注。不定期開展判后跟蹤回訪、幫扶教育等工作,通過走訪、談心、家庭教育等方式開展60余次回訪幫教活動,動態(tài)掌握和對接當事人的司法需求,促進當事人情感修復,確保案結事了人和。一是健全社會治理機制。會同區(qū)政法委、公安、婦聯、司法、民政等部門出臺指導意見、制定實施方案共5份,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全面推進婚姻家庭糾紛預防和化解工作。二是豐富社會治理陣地。在揚子洲15個自然村設立“法官駐村工作站”,在揚子洲鎮(zhèn)前洲村建立“揚和家事巡回法庭”,深度融合“法庭+村委”家事解紛新模式,《南昌市東湖區(qū)人民法院“法庭+村委”的探索與實踐》入選司法部的司法行政(法律服務)案例庫。在區(qū)婦聯成立“少年家事巡回審判點”,深化婦女兒童權益保護,被南昌市婦聯授予“巾幗文明崗”。三是推進社會治理聯動。聯合市中院、省圖書館、東湖區(qū)八一嘉實希望小學等在揚子洲鎮(zhèn)前洲文化大院共同舉辦淵明學堂“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親子閱讀活動。2023年六一,聯合區(qū)檢察院、區(qū)交警大隊等走進南京路小學開展的沉浸式“交通安全大課堂”活動,引發(fā)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央視一套、二套、十三套、人民網、《江西日報》、《新法治報》、江西政法網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取得了良好的普法效果。攜手江西省婚姻家庭協會,共同為問題家庭開展家庭教育活動,督促家長履行家庭教育責任,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huán)境。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案例第191號
山東省惠民縣人民法院孫武人民法庭
打造家事審判“惠民模式” 把糾紛化解在老百姓心坎上
家事無小事,家和萬事興。近年來,山東省惠民縣人民法院孫武法庭堅持以人民群眾多元化的司法需求為導向,傳承和發(fā)揚新時代“楓橋經驗”,主動融入訴源治理,不斷延伸司法服務,充分發(fā)揮家事審判診斷、修復和療愈的功能作用,全力打造“法院引導、多方參與、調解優(yōu)先、訴訟斷后”的家事糾紛訴源治理“惠民模式”。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用“親和睦誠”的調解理念促進每一個家庭子親、人和、家睦、愛誠。一是組建家事調查隊伍。邀請14名鄉(xiāng)鎮(zhèn)司法所和婦聯工作人員、社區(qū)干部及當地具有一定威望的家族長者組成家事調查隊伍,依據法官出具的委托函,有針對性地調查感情不和、子女撫養(yǎng)、財產糾紛、家庭暴力等情況,為精準調處矛盾尖銳、案情復雜的糾紛把脈定性。二是引入外部專業(yè)力量。聘請5名心理咨詢師參與案件調解,對當事人明顯“帶著情緒”打官司的家事案件,及時啟動心理干預輔導機制,讓專業(yè)技能成為防止矛盾激化的重要法寶;從婦聯、人民調解委員會等組織中選聘3名特邀調解員,配合法官開展協同高效調解,最終實現“1+1> 2”的調解效果。三是搭建訴調對接平臺。深化家事審判改革,強化部門間的聯動配合,與縣婦聯共同成立濱州市首個家事糾紛訴調中心,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咨詢、糾紛調解、情緒疏導等服務,2022年以來有368件家事糾紛實現訴前化解,大大節(jié)省了訴訟資源。打造柔性審判環(huán)境,組建專門審判隊伍,制定統(tǒng)一裁判標準,孫武法庭從硬條件、強基礎和軟實力三個維度推動家事審判專業(yè)化。一是打造柔性審判環(huán)境。按照“硬件體現軟件、硬件體現理念”的思路,孫武法庭將“和合理念”融入到工作環(huán)境中,在法庭內設立溫馨審判庭、茶座式調解室、心靈驛站、婚姻學校等場所,用“柔性審判”彰顯人文關懷。二是組建專門審判隊伍。按照“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司法警察”的人員配備標準,孫武法庭成立了以3名審判業(yè)務嫻熟、社會經驗豐富、擅長調解工作的法官為核心的專業(yè)化審判團隊,立足實際,用“心”審判,有序推進了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三是制定統(tǒng)一裁判標準。結合家事審判工作特點,孫武法庭制定落實了《家事審判統(tǒng)一裁判規(guī)程》《家事案件財產申報制度辦法》等多項工作規(guī)范,制作規(guī)范舉證、取證指南,促使當事人合法收集證據。孫武法庭2022年以來審結案件843件,訴中調撤率達到57.4%,有力推動了新時代“楓橋經驗”扎根惠民。孫武法庭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著眼實質化解糾紛,打造“家事暖陽”司法品牌,構建判后多元幫扶體系。一是建立“三必訪”回訪機制。根據案件實際實行“三必訪”機制,即對涉及未成年人撫養(yǎng)、探視的案件,涉家暴且申請人身保護令的離婚案件以及義務人數量多、分歧大、矛盾深的贍養(yǎng)案件必回訪。家事法官、專職調解員及婦聯工作人員通過回訪,了解訴訟群眾生活動態(tài)、總結審判經驗,為今后辦案提供依據和支持。二是落實“司法救助+”幫扶模式。根據回訪結果,承辦法官為身心受創(chuàng)的當事人、未成年人和生活困窘的家庭申請司法救助,2022年共為9名困難當事人發(fā)放司法救助金16.5萬元,堅持“一次救助,長期關懷”的理念,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增強家事案件的社會輻射功能。三是注重家風宣傳和潤萬家。每逢重要節(jié)點,孫武法庭“家事暖陽”黨員志愿服務隊深入社區(qū)開展“家事法官進家來”普法宣傳活動,適時選取贍養(yǎng)、撫養(yǎng)等典型家事案件公開開庭審理,把庭審現場搬進村居民落,從末端“治已病”轉向前端“防未病”,從源頭減少家事糾紛增量,促進基層治理從化訟止爭向少訟無訟轉變。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案例第192號
湖北省崇陽縣人民法院白霓人民法庭
創(chuàng)新聯動機制 助推鄉(xiāng)村平安家庭建設
湖北省崇陽縣人民法院白霓法庭積極爭取白霓鎮(zhèn)黨委支持,建立家庭文明建設工作聯動機制,將聯動工作辦公室設在法庭,實行家庭治理、家庭教育、家事調解、家風建設四層聯動,助推鄉(xiāng)村平安家庭建設。一是建立家事案件三審合一機制。建立家事案件三審合一機制,對法庭轄區(qū)內婚姻家庭民事案件、家庭成員之間的犯罪案件以及相關行政案件實行綜合管轄,在審理涉刑家事案件中注重勸導為主、寬嚴相濟,改變不良家庭環(huán)境,促進家庭和諧穩(wěn)定。二是建立家庭人格保護機制。在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中,隨案發(fā)放《反家庭暴力告知書》,對構成家庭暴力的施害人,依法發(fā)出人身安全保護令。2022年,發(fā)出人身安全保護令3份。重點關注矛盾突出的“問題家庭”,對于發(fā)現侵害家庭成員或親屬人格權的違法行為,依法發(fā)出人格權侵害禁令。2023年4月,發(fā)出首份人格權侵害禁令。將人身安全保護令、人格權侵害禁令同步送派出所、村委會,強化與派出所、村委會協同執(zhí)行。對問題輕微的“問題家庭”,提出“家庭建議”,跟進解決矛盾。三是建立審后跟進機制。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發(fā)現困難家庭、困難人員的,不以結案為主要目的,在案件審理結束后,聯合婦聯、派出所、教育站等機制成員單位跟進了解情況,制定解決方案,通過司法救助、政府幫扶、就業(yè)幫助等方式,助力當事人脫離困境。2022年,幫助困難家庭6個。二、抓實“三個環(huán)節(jié)”,推進家庭教育聯動一是抓實婚姻家庭案件審理環(huán)節(jié)。在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中,隨案全覆蓋式發(fā)放《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發(fā)現當事人疏于履行家庭教育義務的,及時提醒、充分釋明;情況嚴重的,發(fā)出家庭教育令。2022年,發(fā)出《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260份、家庭教育令11份。二是抓實學校問題學生教育環(huán)節(jié)。加強多方聯動,根據派出所、學校、村委會提供的問題學生名單,深入了解學生家庭以及監(jiān)護人的家庭教育責任履行情況。聯合村干部進行家訪,送達《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對經教育仍不履行家庭教育義務的監(jiān)護人發(fā)出家庭教育令。2022年,走訪問題學生家庭26個。三是抓實家庭教育令狀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家庭教育令送達后,向婦聯、村委會、學校等聯動機制成員備案,由村委會和法庭聯合監(jiān)督實施。對怠于履行家庭教育義務的,責令通過“鄉(xiāng)村e法官”平臺,定期與未成年兒女視頻聯系,加強親子溝通和教育陪伴。通過定期回訪、跟蹤推進,確保問題父母將家庭教育責任落到實處。一是搭建庭村聯合調解平臺。將司法服務工作精準化、及時化,全面建成村委會調解聯動機制,對突發(fā)矛盾和案件,先由本村調解員實時調解;調解不成的,再由法官與村民調解員聯合調解;仍然調解不成的,法庭簡化立案和審判程序進行快立、快審、快結。二是搭建婚姻家庭調解平臺。在法庭所轄村成立調解室,將婦女主任納入家事調解員序列,發(fā)揮婦女干部在婚姻家庭矛盾處理方面的優(yōu)勢,通過情緒疏導和耐心勸解,有效化解鄉(xiāng)村家庭矛盾。三是搭建多方協作調解平臺。充分發(fā)揮法庭能動作用,結合人民調解平臺、鄉(xiāng)鎮(zhèn)調解委員會、農村綜合治理調解中心、村組家事調解室等調解平臺的不同特點和優(yōu)勢,將訴訟案件統(tǒng)籌分類、全面推送各調解平臺進行訴前調解,在線對接基層調解組織,構建基層人民調解工作的層級分工體系,推動基層人民調解工作分層對接、合理分配、有序推進。一是用好“法治講堂”載體。充分利用人民法庭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群眾的獨特優(yōu)勢,深入了解村民法律需求,通過設立的巡回審判點、法官工作室、婚姻家事調解室等前沿陣地,采取“法治夜?!薄盀匙右乖挕钡确绞剑虻刂埔碎_展 “法治講堂”。2022年,開展“法治講堂”15次。二是用好“巡回審判”載體。根據案件類別差異,創(chuàng)新巡回審判增設環(huán)節(jié),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效果。在爭議現場進行巡回審理,增設村民、鄉(xiāng)賢發(fā)言環(huán)節(jié)。在辯論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增加法官說理環(huán)節(jié),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融入案件評述說理,引導村民懂法、講法。三是用好“電子書簽”載體。堅持以知識促家風,研究搜集一系列家庭教育知識叢書,以電子書簽的形式在人民法庭訴訟服務臺、村委會家事調解室、巡回審判點等區(qū)域公開放置,將家風文明建設的知識宣傳和普及落在實處。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案例第193號
湖南省瀏陽市人民法院大瑤人民法庭
踐行“楓橋經驗” 打造家事審判閉環(huán)工作模式
近年來,湖南省瀏陽市人民法院大瑤法庭厚植為民情懷,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及時回應人民群眾對家事審判的司法需求,打造訴前“治未病”、訴中“強療效”、訴后“促修復”的家事糾紛化解閉環(huán)體系,真正做到家事矛盾不上交,家事糾紛就地化解,大幅度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有力地促進家庭社會和諧穩(wěn)定。一是建立快速預警機制。推行“一鎮(zhèn)一干警”工作機制,通過訴源治理工作站、基層婦聯組織、小區(qū)管家,每月開展一次全覆蓋家事糾紛隱患排查,近三年來,排查家事糾紛隱患152個,對有苗頭性的家事矛盾做到早發(fā)現、早預防。二是精準開展普法宣傳。定期舉辦“法庭公開日”活動,組織轄區(qū)中小學生到法庭參與小法官體驗活動,邀請婦聯組織工作人員觀摩家事案件庭審,2021年以來,共開展相關活動15場次。在瀏陽市大瑤鎮(zhèn)楊花書院建立了“普法驛站”,舉行了家庭教育專題法治宣傳活動。庭長和副庭長分別擔任兩所中學法治副校長,為學生開設法治課堂,提供一對一的法治輔導。通過普法宣傳,為訴源治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礎。三是發(fā)揮多元調解作用。將調解力量下沉基層,在轄區(qū)各村社區(qū)設立調解工作室、調解聯絡點,法官對轄區(qū)鄉(xiāng)鎮(zhèn)家事糾紛調處進行全方位指導,并與基層組織共同化解家事糾紛, 2021年以來,共訴前化解家事糾紛253件。立足法庭“三便原則”,積極開展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進網格“三進”工作,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實現訴前調解和司法確認的無縫對接,推動法庭訴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實。二、訴中:開對癥之方,推動家事專業(yè)審判體系形成一是打造專業(yè)化審判團隊。成立法官+書記員+特邀家事調解員的家事糾紛調解團隊,組建家事審判合議庭,充分發(fā)揮女性人民陪審員的參審作用。組織干警參加家事審判技能競賽、裁判文書評比、案例分析評選等活動,全面提升家事審判法官的能力和水平,一名干警參加全省首屆家事審判技能競賽獲優(yōu)勝獎。二是構建專業(yè)化審判機制。建立家事調查員制度,聘請網格員、村社區(qū)干部作為家事調查員,負責家事案件的走訪調查,為家事案件的審理提供更準確依據。截至目前,開展家事調查案件106件,提高了家事案件調解率。2021年以來,共審結家事糾紛510件,調撤率達70%。三是實行專業(yè)化審判方法。針對當事人年紀偏大、行動不便的家事糾紛案件,主動將法庭搬到田間地頭、村舍院落,2021年以來,共開展家事案件巡回審判15次。堅持“調解優(yōu)先、調判結合”的原則,主動邀請基層組織參與家事案件調解,家事案件上訴率不到0.3%。一是運行立審執(zhí)一體化機制。牢固樹立“一體化”理念,不斷優(yōu)化審判資源配置,將調解思維貫穿全過程,主動進行判后答疑,督促當事人及時履行,積極探索推進人民法庭直接執(zhí)行工作機制。2021年以來,共有94起案件得以當場履行或達成履行協議,自動履行率達80%,實現了家事矛盾糾紛“一站式解決”。二是主動延伸家事審判職能。設立并實體化運行“家庭教育指導、婦女兒童權益維護、家事糾紛調解”南區(qū)工作站,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和心理咨詢12次。建立家事案件專門臺賬,開展常態(tài)化跟蹤回訪,及時開展判后心理疏導。向民政部門協調解決特殊困難當事人低保救助和危房改造問題。三是協同構建立體治理網絡。與轄區(qū)鄉(xiāng)鎮(zhèn)黨委政府、婦聯組織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共商解決家事糾紛化解的難點、堵點問題,近三年來,共實際化解矛盾特別突出的家事糾紛25件。參與了市婦聯施暴者綜合干預與教育矯治服務二期項目驗收工作,對施暴者進行綜合干預與教育矯治服務8次。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案例第194號
重慶市云陽縣人民法院鳳鳴人民法庭
打造“三張?zhí)厣?建設“鸞鳳和鳴”家事法庭
重慶市云陽縣人民法院鳳鳴人民法庭立足大庫區(qū)、大山區(qū)、大農村和外出務工多、留守人員多的“三大兩多”特征,聚焦歷史與現實、時代與地域,打造“三張?zhí)厣保ㄔO“鸞鳳和鳴”家事法庭,有力推動家事審判改革與人民法庭規(guī)范化建設協同發(fā)展。近三年受理家事案件數量同比分別下降9.13%、14.27%、43.95%,調撤率高達75.44%,有效凝聚家事糾紛源頭化解與家事案件妥善調處的工作合力,被命名為重慶法院“示范民生法庭”,獲評重慶市“青年文明號”,駐地鳳鳴鎮(zhèn)被評為重慶市“鄉(xiāng)村治理示范鎮(zhèn)”。在重慶市率先設立駐庭“人民法院老馬工作室”,打造家事解紛“綜合超市”,家事糾紛訴前化解率達98.53%。一是組建調解團隊。選派轄區(qū)鄉(xiāng)鎮(zhèn)退休干部為調解員,指派1名記錄員。建立“縣委辦、縣委政法委+縣法院、縣司法局、縣財政局”2+3協調保障體系。按照“基礎工資+激勵工資”模式,實行“財政部門經費保障、司法行政部門組織實施+人民法院因案補貼”。二是明確受案范圍。對接轄區(qū)7個鄉(xiāng)鎮(zhèn)27個基層調解組織,成功調解家事案件493件,涉案金額1500余萬元,為當事人節(jié)約解紛成本50余萬元,平均用時僅5天。多元“解鎖”跨越三十年的親鄰糾紛案例被中央電視臺以《難修的老房子》為題紀實報道。三是暢通訴調對接。專人集中辦理申請司法確認案件,無障礙實現“訴前調解—調解確認—調解不成轉立案”,80%以上實現當場調解、當場確認;主動兌現案款1100多萬元,自動履行率較訴訟階段高出24個百分點。深度融合轄區(qū)地域文化,打造“鸞鳳和鳴”家事文化品牌,家事案件調撤率高出全院均值27個百分點。一是建立調解機制。實行集“家事調查、特邀調解、心理疏導”為一體的輔助模式,聘任駐庭調解員為輔助員。訴前調解家事案件571件,接受委托調查161件,落實回訪幫扶293件,助力98對夫妻破鏡重圓,156名未成年人重拾“家與愛的溫暖”?!丢毦永先说耐磁c傷》《需要自己打工掙彩禮錢》等被重慶電視臺《法官來了》欄目專題報道。二是建立巡回機制。以農村地區(qū)基于血緣、宗緣、地緣關系建立的情感和道德紐帶為指引,選取婚姻、贍養(yǎng)、繼承等典型案件巡回審理、以案說法。巡回辦案96件,普法宣傳109場次15000余人次,推送典型案例180件,“車載便民法庭”巡回庭審被《求是》雜志刊載。三是建立互動機制。同步設立“家庭教育指導站”“代表委員聯絡站”,選取家事典型案件83件,庭校聯合開展“家庭教育法治面對面”活動32場次8000余人次,邀請代表委員等旁聽庭審、參與調解、視察法庭250余人次,收集有效意見建議27條?!独先松顭o法自理可以判決子女輪流贍養(yǎng)》等3篇案例入選重慶市婚姻家庭典型案例。建成三峽庫區(qū)首個“天平驛站”家事品牌,獲人民日報、法治日報等主流媒體宣傳推介13次,得到省部級領導批示肯定1次。一是對接“老馬工作室”。依托駐鳳鳴法庭“老馬工作室”,激發(fā)村支書、村綜治專干作為便民訴訟聯絡員內生動力,建立“村-站-室”矛盾糾紛緩沖帶,探索“訴源”多重過濾機制。兩年來,三方合力化解家事糾紛39件,所在村無一民事案件進入訴訟,被命名為重慶市“民主法治示范村”。二是下沉“一庭兩所”。推動轄區(qū)派出所、司法所共駐共建,打造“萬眼守望”平安聯防聯控平臺,實現20個村民小組聯網全覆蓋。將易訴易解、人民法院在線服務等“搬”到基層,選任調解員3名,組織人民調解培訓8次123人次,成功調處家事案件82件。三是用好“車載便民法庭”。以法庭干警和駐村工作隊為班底,組建法治宣傳小分隊,將“車載便民法庭”開進“站”,因地制宜開展“小公民法律課堂”等主題活動,當地留守兒童累計“入站”“上車”接受法治洗禮800余人次,收到《長大后,我要當法官》等書信6件。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案例第195號
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qū)人民法院協興人民法庭
培育家事審判新動能 助推構建和諧家事關系
廣安區(qū)人民法院協興人民法庭位于鄧小平故里協興鎮(zhèn),以鄧小平同志“沒有家庭不行,家庭是個好東西”的樸實家庭觀念為切入點,始終秉持“柔性司法、調解促和”理念,不斷革新審判理念、豐富調解方式、創(chuàng)新工作載體,年均審理家事糾紛案件600余件,調撤率85%,服判息訴率99.6%。曾獲“全國優(yōu)秀人民法庭”“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家事審判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等榮譽。一是組建倡“和”團隊。聚焦更高水平法治廣安建設,篤定家事審判改革創(chuàng)新,該法庭以專業(yè)化家事審判女子法庭模式運行,組建融合法庭干警、機關團體工作人員、基層組織干部、心理咨詢師的一體化、專業(yè)化、復合型家事糾紛化解隊伍。2022年以來,聚力基層解紛資源,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家事糾紛化解1600余人次。二是創(chuàng)建促“和”環(huán)境。圍繞法庭建設,推進“4個2”項目。建立“青欖”家庭教育工作站、“桑榆”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站,對涉撫養(yǎng)、贍養(yǎng)糾紛案件專項化解;設置專門心理咨詢室、情感宣泄室,對矛盾激化人群重點心理疏導;建設云上法庭、會客式庭審法庭,便利當事人線上線下溝通交流;設立反家暴庇護中心、情感修復中心,為特殊當事人提供庇護居所。三是形成育“和”文化。依托鄧小平故里等紅色文化優(yōu)勢,大力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訴訟文化,將黨建工作作為推動城鄉(xiāng)社區(qū)治理的“紅色引擎”,創(chuàng)新開展“法庭聯鎮(zhèn)促發(fā)展、法官聯村促和諧、支部聯庭促規(guī)范”活動,引導轄區(qū)群眾“重家教、傳家風、立家道”。以協興法庭為原型拍攝的《家安廣安》法治微電影獲最高人民法院“百優(yōu)微電影獎”。一是創(chuàng)新機制化糾紛。探索建立婚姻家庭糾紛“二分類創(chuàng)新理念、二階段協同發(fā)力、一張網全面服務”的“2+2+1”工作法,劃分“感情危機類”和“感情死亡類”糾紛類型,將法律援助、社會救助、人身保護、心理疏導、回訪幫扶工作覆蓋糾紛審理、調處全流程,為當事人提供全方位一張網式司法服務。2022年以來,推動621個問題家庭糾紛化解,89個瀕臨破裂家庭重拾親情。二是聯動推進促教育。健全涉未成年人案件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體系,構建促進家庭教育“1234”工作思路,聯合公安、婦聯、教育等八個機關單位共同成立廣安區(qū)“青欖”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站,重點識別離婚、撫養(yǎng)二類案件中的家庭教育問題,劃分為低、中、高三個風險等級,針對性采取訪家庭、訪學校、訪村社、訪單位“四訪”措施宣傳落實家庭教育。2022年以來,“青欖”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站處理相關案件43件,指導352個家庭落實家庭教育責任。李某撫養(yǎng)權變更及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案入選四川政法“五年百佳”案例。三是深化對接抓治理。依托法庭,推動鄉(xiāng)鎮(zhèn)大調解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和村(居)民調解委員會共同搭建民事糾紛調解網絡,運用“剝洋蔥”思維,按照源頭治理、多元化解、訴前調解、司法調解、訴訟裁判的“五層遞進”化解工作法,2022年以來,訴前化解家事糾紛205件,有效實現糾紛“漏斗式”過濾、階梯式推進、分流式化解。一是因地制宜定制普法。申創(chuàng)“省法治教育基地”及“家庭家風家教建設教育基地”,制訂針對不同主體的個性化普法宣傳方案。2022年以來,開展專題法治講座、送法下鄉(xiāng)等主題活動39次,滿足群眾多元司法需求,二是情景模擬以案釋法。舉行“法庭開放日”活動,指導開展“模擬法庭”,重點圍繞青少年犯罪、校園欺凌等問題開展沉浸式、體驗式普法活動,引導中小學生從小樹立法律意識,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堅守法律底線。2022年以來,針對性舉行法庭開放日、模擬法庭、云端課堂等活動13次,參與師生1800余人次。三是打造展廳形象塑法。重點打造“家事教育文化展廳”,創(chuàng)建廣安區(qū)示范婦女之家、廣安區(qū)示范家長學校,通過婚家觀念教育、正反案例警醒、喚醒家庭責任,助推親情修補。2022年以來,接待基層干部、在校師生、轄區(qū)群眾等參觀交流4000余人次。編輯:段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