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時候,最適合去山里走一走了,火紅的楓葉,澄黃的柿子,都讓人歡喜。古人也喜歡山行,寫下不少山行的詩。 以《山行》為題而寫得膾炙人口的作品有杜枚的《山行》和梅堯臣的《魯山山行》,它們都以意境優(yōu)美深幽見長。但在這兩首詩里,作者都只是作為山景的客觀旁觀者。 而下面葉茵這一首《山行》卻取消了客觀景物與人(作者)之間的距離,二者有機地交融契合,寫得十分富有情趣。 《山行》 葉茵〔宋代〕 青山不識我姓字,我亦不識青山名。 飛來白鳥似相識,對我對山三兩聲。 這首詩的大意是: 我在山間踽踽而行,眼前是一派陌生的風(fēng)景。青山不知我的名字,我也不知青山的稱名。這時飛來幾只白鳥,好像曾經(jīng)相識,幾聲流轉(zhuǎn)的啁啾,立刻使青山變得熟悉可親。 葉茵,字景文。不慕榮利,蕭閑自放,名其所居曰“順適堂”,與徐璣、林洪相唱和。其詩閑雅清矯,與魏野、林逋風(fēng)格相近,如《古意》、《竹風(fēng)水月》等多為淡泊清雅之作。 這首詩是葉茵獨自登山的即興之作。它截取了一個瞬間片段,抒發(fā)詩人獨特的感受,頗耐人玩味。 “青山不識我姓字,我亦不識青山名”,人是新來的,山是陌生的,孤身只影,踽踽而行。無人與詩人攀談,唯一可見者是不相識的青山,兩兩相看,冷眼以待。一片寂靜,無限沉悶,靜得似乎可以聽到詩人的急促的呼吸。詩人用這兩個相對的句子反復(fù)渲染了他獨有的感受。 “飛來白鳥似相識,對我對山三兩聲”,突然,一只白鳥飛過,發(fā)出幾聲輕脆的啼鳴,靜寂沉悶的氣氛被打破了。山鳥,似曾相識,它的啼鳴,是在通報主人: “客人來了!”也是對“我”表示出歡迎之意呢! 一種新的意境出現(xiàn)了,原來這靜中有樂。 這種樂趣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領(lǐng)略到,甚至只可意會而無法言傳的,可是,詩人感受到了。詩人捕捉住了這一瞬間的感受,用最淺近的文字表現(xiàn)出了自己獨行山間的特有情趣。 青山不識我,白鳥似相識,白鳥以它熱情的呼喚,將詩人與青山乃至將“青山”、“我”、“白鳥”的距離都拉近了。他和山成了朋友,和山中的白鳥也成了朋友。 詩人郁郁獨行山中的寂寞與無聊一下子冰釋了,心中頓生喜悅。山也親了,鳥也親了。有著這樣的心情再來看山觀景,一定會比剛才更美了:景美心更美了。 用鳥鳴來襯托山中之幽靜,固然不是葉茵的獨創(chuàng),南朝詩人王籍有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之句,被稱為絕唱。詩人沒有照抄活剝這些佳句,這里既有“山更幽”之意,更有“似相識”之妙。 人最怕寂寞。寂寞時,一聲鳥鳴,一聲獸吼,一陣水響聲,一陣風(fēng)聲……都會讓人舒眉展眼,心胸開闊。這首小詩,非常別致有趣地表達(dá)了這種人性的需要。 這首山行拾趣的即興小詩,文字見天真,饒有風(fēng)趣。在寫法上,采取剪影式,捕捉住最喚起“詩心”的吉光片羽,不加修飾,以存其真。但中有包孕,讀者自能領(lǐng)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