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為大”,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最難以改變的觀念,從古至今、長城內(nèi)外、士農(nóng)工商,所有人都愿意表達(dá)對死亡的敬畏、對死者的尊重。 這種敬畏和尊重,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莊重的葬禮、繁多的習(xí)俗、特別的講究,對死者從頭到腳、從內(nèi)到外都要嚴(yán)格按照標(biāo)準(zhǔn)去對待。這里就包括墓碑刻字,看似簡單,卻講究頗多。 一般來說,墓碑上會刻“故、顯、先、考、妣”五個字,既用以表明去世之人的身份,也指代去世之人與立碑之人的關(guān)系。 這五個字的用法和指代,都是從立碑人角度出發(fā)的,也只對立碑人有特別的意義。 故——立碑人的至親“故”,本意是逝去,表示人已經(jīng)不在了。 它的使用,主要是源于中國人低調(diào)隱晦的性格和不愿直接表達(dá)的語言習(xí)慣。 正因如此,對于立碑人來說,形容去世的親人,用死或亡,都會不舒服,會引發(fā)傷心的情緒,增加無休止的悲傷。 所以,人們想用一個更讓人心情舒服的字來表達(dá),就選擇了“故”字,同時也用在了墓碑上。 “故”的使用限制不大,對立碑人來說,無論死者是長輩還是晚輩,身份尊卑,年齡大小,都可以用“故”。 顯——立碑人的顯赫長輩皇帝死后都要修大墓、建地宮、立長碑、雕石像,這些動作都是為了彰顯高高在上的身份。從外在的物品,到贊頌的文字,甚至墓碑的刻字,都要擁有與眾不同的優(yōu)越性。 同樣,達(dá)官顯貴的家人去世了,也想方設(shè)法地展示自己的社會地位。他們的后輩為了體現(xiàn)去世之人顯赫的身份地位,就在墓碑上用了一個區(qū)別于普通人的字——“顯”。 “德顯考、行顯著”是“顯”的出處,也是“顯”的最初用法。僅僅用于后輩對身份比較高貴、顯達(dá)的人的尊稱,刻于墓碑也是在告知后人,這里埋葬的人不簡單。 當(dāng)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顯也有了一些其他的使用場景,畢竟如此高貴的字大家都想用。 所以,家里輩分最高的、最年長的人去世,而且這個人子孫滿堂、人丁興旺,后輩立碑時也會用到“顯”字。 先——立碑人的平凡長輩“先”的使用,是相對于顯來說的。除去達(dá)官顯貴、資歷頗深的這些人,其它平凡的長輩們,也需要后輩的尊稱。“尊老愛幼”“百善孝為先”的祖訓(xùn)早已融入基因。 “先”用起來就普遍的多,只要立碑人是后輩,為長輩立的碑都可以寫“先”。 這樣的稱呼也會親切得多。比如人們溝通交流期間,會說到“先父”,既讓別人知道父親已經(jīng)去世,又讓別人同時肅然起敬,共同表達(dá)敬意。 所以,“先”的使用最為廣泛。 考——立碑人的父親碑文上的字并不全是泛指,也有一些特定的稱謂。 “考”就是其中之一,特指立碑人的父親。 最初的“考”是形體字,因為像一個拄著拐杖彎腰行走的老人,本意是年邁的人,后來才演變成指代對父親的稱呼,又演變成專指去世的父親。 大家會說“先父”很簡單明了,用它也行,但是文化最講究是就是傳承,“先考”就是傳承,所有的葬禮繁文縟節(jié)也是傳承。 尤其在落后的地區(qū),繁文縟節(jié)更多、更盛,不講究這些規(guī)矩,就是不懂事、不懂禮。 妣——立碑人的母親“妣”也是特定稱謂中的一個,特指立碑人的母親。 為什么用“妣”來指代母親或去世的母親呢?古文有記載,考,成也;妣,媲也。意思就是說父親是成就家庭的主角,但母親的作用也完全可以和父親媲美。 “先考”、“ 顯考”、“ 先妣”、“ 顯妣”,都在廣泛被立碑人使用,以表示對死去的父母的尊稱。 但“考”和“妣”的使用順序很講究,古代社會男尊女卑、以左為尊,所以一般“考”在左“妣”在右。 但有的地方風(fēng)俗不同,對上述這四種表述使用場景也不同。比如有的地方父母只去世一人,則用“先考”、“ 先妣”;如果雙亡,則用“顯考”、“顯妣”。 綜上所述,墓碑上的“故、顯、先、考、妣”這五個字,用在哪、誰在用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表達(dá)后輩對前輩、子女對父母、家人對親人的思念和尊重。 使用這些字,既是對先人的思念和尊敬,更是在告誡后人,要向先人學(xué)習(xí),做出一番成就、一番事業(yè),以便自己終老之后也會被后人敬畏和尊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