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來本只是一種謀生手段,或是為了消遣的一種娛樂方式。傳說姜太公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釣魚,得遇周王,助周滅商。一時之間,文人們紛紛效仿,或靜坐于岸邊,或乘孤蓬漂泊于水面,這是他們在濁世中的最后寄托,期冀自己能像姜太公一樣深謀遠慮、運籌帷幄,得周文王般人物賞識。在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中,垂釣是一個常見的藝術(shù)母題,一起欣賞現(xiàn)當代名家筆下的垂釣圖! 張大千 臨趙承旨秋江閑釣圖 題識:石岸能高野水落,江日未墮江楓明。無人喚取玄真子,船尾秋風日日生。仿趙承旨筆。爰。 趙承旨,即趙孟頫,曾因其在元仁宗時期進拜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承旨”為從一品官職,后人因此也稱其為趙承旨。 全畫山石的脈絡(luò)陰陽分明,卻無奇峰異石,但見嘉木蔥籠,背山面水,描寫幽靜的山居景致。張大千以豐富色階,來表現(xiàn)不同的樹種,再在云間湖上,輔以人物衣著、船內(nèi)餐具等點睛的亮色,使得全幅呈現(xiàn)明凈華美,精麗而有士氣的裝飾趣味,正是趙孟頫所傳承的南宋院體畫的風格。此畫在用筆方面,不論山石枝干、人物舟船、流泉波紋都十分細秀勁挺。畫中二人,高士攜一童子,船上高士臨江靜坐,凝目注視水面的動態(tài),神情閑雅;身后童子仆人,執(zhí)酒相待,衣衫一紅一藍極為華麗,人物的神情、衣著和他們的動作,安排得各稱其身份地位,同時也明確點出此畫的主題,高士在明麗秋光中,載酒閑釣。 題?識:清溪百轉(zhuǎn)荻花汀,煙浦微茫似洞庭。澗路云收千樹出,芙蓉天半落空青?;蘼勏壬┬?,黃賓虹。 題識:畫本丹青,唐人用濃墨,北宋用淡墨,董巨兼擅其長,畫用水墨。元季四家宗之至明,吳門派有墨而無水,王鳳淵謂隆萬中畫獨推張復,以其深厚華滋不為薄弱耳。己丑賓虹八十又六。 溥?儒 秋山獨釣 題識:澗底采白石,江上云相疊。雙鹢起河洲,圓波動菰葉。暮雨連江色,朝云過釣臺。扁舟浮碧水,帆影鏡中來。幼炯先生正之。西山逸士溥儒。 周懷民 夏山獨釣 題?識:桃花波起五湖春,一葉隨風萬里身。釣絲細,香餌勻,元來不是取魚人。梅道人歌,馮署先生法家正之。戊寅春日,懷民周仁。 題識:清溪垂釣。乙丑十月,陸儼少寫于西子湖上之晚晴軒。 題識:師唐六如松陰垂釣圖。戊寅秋七月,寫于嵩山草堂。晉陵馮超然。 吳石仙 秋溪垂釣 題識:秋溪垂釣。丙午秋日,仿耕煙散人意。石仙。 題識:余新得梁壑小幀,偶師其意。丁卯十一月,應(yīng)久詒先生雅屬,吳湖帆。 趙春秋 獨釣一江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