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fā)現(xiàn)了嗎? 一個人過度傾訴,是會被人嫌棄的。 曾經(jīng),我也是個藏不住心事的人, 一點小事,總想著和別人分享。 后來才發(fā)現(xiàn),無論是傾訴,還是分享, 只要過度就會遭到別人的嫌棄。 因為,一個人的傾訴,往往帶著自己的認知、情感等等, 說白了,自己的一切感受和想法,都是在自己的邊界范圍內(nèi)。 既然是在自己的邊界范圍內(nèi),為什么要求別人必須接受這些信息呢? 況且,你想傾訴的內(nèi)容,并不一定就是別人愿意聽到的。 你認為有價值的內(nèi)容,在別人眼里不值得一提; 你希望別人理解你的感受,但是別人卻沒有義務去理解你。 更何況, 作為信息的接受者, 當然沒有人愿意接收一切負能量的信息。 因為,人性都是自私的。 每個人都希望從別人身上獲得正能量, 每個人都希望看到美好的事物, 每個人都希望學到對自己是有用的知識。 過度傾訴,實際上是在侵犯別人的邊界, 失去了人與人相處的邊界感。 嫌棄的最開始,只是感覺有點不適。 本來是兩個人的相互交流,慢慢演變成一個人的傾訴。 之所以被嫌棄,是我明明已經(jīng)很累了,我需要獨處的時間和空間去恢復能量。既然你不能給我提供正能量,還要一直發(fā)信息來打擾我,這樣真的讓人好煩! 最終的感覺就變成了,我希望你閉嘴,不想再聽你說任何話。 嫌棄往往代表著,就在此時此刻,對這個人徹底地否定。 過度傾訴往往會破壞一段關系,甚至讓一段關系走向決裂。 作為一個成年人,一定不希望看到自己因為過度傾訴而被人嫌棄,甚至失去重要的朋友。 那么怎樣擺脫過度傾訴給自己帶來的困擾呢? 首先要找到問題的根源。 我本人也是在自學了心理學,加上自己的反思以后,才明白了過度傾訴的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童年時期的情感忽視造成的內(nèi)在匱乏。 一個人在童年時期的行為模式,往往會延續(xù)到成年。 當自己還是個孩童的時候,渴望被關注,渴望被關愛。這種情感需求被家長忽視,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形成內(nèi)在的一種匱乏。 這種匱乏感會一直延續(xù)到成年,需要通過向別人傾訴來獲得認同、滿足和支持。 第二,傾訴會讓自己上癮。 為什么人一開口講話就會滔滔不絕,停不下來。 因為傾訴也會讓自己上癮。 傾訴本身就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在表達的過程中,自己會產(chǎn)生很強烈的情緒體驗。這種情緒體驗會緩解自身的負面情緒。 尤其是當自己有負面情緒且沒有調(diào)節(jié)情緒的能力時,更加迫切地需要向人傾訴來緩解負面情緒。 其次,可以尋求其他的方法來解決自己的困擾。 在此,分享三種方法,都是我自己親身實踐過的。 1、自我審視 人需要自我審視才能看見自己的問題所在。 當我意識到自己的傾訴欲過于強烈,我便開始審視行為背后的動機。 雖然我是一個內(nèi)向的人,但是一旦說起話來,很容易變得興奮,并沉浸其中。 自己之所以想不停地傾訴,就是希望從別人身上獲得認同、支持和理解。 但實際上,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感同身受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換言之,自己想以傾訴的方式從別人身上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這些未被滿足的需求會不停地刺激自己反復地傾訴。 最終,讓自己陷入一個死循環(huán)。 2、學會轉化 傾訴欲本來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欲望,也是自己的情感需求。 既然這種需求無法從外界得到滿足,那么自己就需要學會用另一種方式去滿足。 有時候,傾訴并不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寫作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在寫作的過程中,不僅調(diào)節(jié)了自己的情緒,還能獲得自我認同感。 這種內(nèi)求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需求,比從外界尋求滿足,要遠遠來得更為穩(wěn)定和獨立。 3、自我療愈 有人說,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失去傾訴欲。 但是,人不可能完全壓制自己的傾訴欲。 那些內(nèi)心強大的人,并不意味著自己就沒有痛苦了,通常都是學會了自我療愈,而不是從別人的身上獲得安慰。 這世間美好的事物有很多,能夠療愈自己的方式也有很多。 總有一種方式是可以療愈自己的。 最關鍵的是讓自己獲得內(nèi)心的充盈和富足,才是最為有效的解決之道。 【END】 我是懿非宇,一個歸隱田園的自由寫作者。 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劃人。 專注自我成長,陪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