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檳榔 【別名】大腹子,海南子,檳榔子,大白,榔玉,青仔,大腹檳榔,檳榔玉,檳榔尖,雞心檳榔,海南檳,花檳榔,焦檳榔, 【歸經(jīng)】辛,苦,溫。歸胃、大腸經(jīng)。降。 【功能主治】 1,驅(qū)蟲,殺蟲,用于絳蟲病,姜片蟲,鉤蟲,蟯蟲,蛔蟲,蟲積腹痛等多種腸寄生蟲病。 2,行氣消積,用于積滯瀉痢,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瀉痢后重等癥。 3,行水化濕,截瘧。用于水腫,腳氣腫痛,瘧疾。亦可用于腫瘤所致的脘腹脹痛,食欲積滯,腹水等癥。 【配伍應(yīng)用】 1.檳榔配木香 木香行氣寬中,疏肝解郁,檳榔殺蟲,消積,行氣,利水,二者合用可治絳蟲證。 2.檳榔配大黃 大黃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濕退黃,檳榔殺蟲,消積,行氣,利水,二者伍用可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等證。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驅(qū)絳蟲、姜片蟲30~60g。生用力佳,炒用力緩;鮮者優(yōu)于陳久者。 【炮制品】 檳榔生品力峻,常用于治絳蟲、姜片蟲、蛔蟲及水腫、腳氣、瘧疾;炒后可緩和藥性,以免克伐太過而耗傷正氣,并能減少服后惡心、腹瀉、腹痛的副作用;炒檳榔和焦檳榔功用相似,長于消食導滯,用于食積不消,痢疾里急后重,但炒檳榔較焦檳榔作用稍強,而克伐正氣的作用也略強于焦檳榔,一般身體素質(zhì)稍強者可選用炒檳榔,身體素質(zhì)較差者應(yīng)選用焦檳榔。 【用法用量】 煎服,3-9克,驅(qū)絳蟲、姜片蟲30-60克,焦檳榔長于消食導滯。脾虛便溏,氣虛下陷者忌服。 【來源產(chǎn)地】 為棕櫚科常綠喬木植物檳榔的干燥成熟種子。主產(chǎn)于海南島、福建、云南等地。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實,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種子,曬干。浸透切片或搗碎用。 【其它資料】 《別錄》:“檳榔,味辛,溫,無毒。主消谷,逐水,除淡辟,殺三蟲,去伏尸,治寸白,生南海?!?/p> 《新修本草》:“治腹脹,生搗末服,利水谷道?!?/p> 《海藥本草》:“主賁豚膀胱諸氣,五膈氣,風冷氣,腳氣,宿食不消?!?/p> 《本草綱目》:“治瀉痢后重,心腹諸痛,大小便氣秘,痰氣喘急,療諸瘧,御瘴癘?!?/p> 《藥性論》:“宣利五臟六腑壅滯,破堅滿氣,下水腫,治心痛,風血積聚?!?nbs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