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早年經(jīng)歷蘇秦,字季子,東周時期雒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他早年到齊國求學(xué)于鬼谷子門下。之后外出游歷多年,窮困潦倒。因被家人恥笑、嘲諷,而閉門鉆研周書《陰符》[d]一年,終于學(xué)到書中要領(lǐng),便去游說周顯王。周顯王的大臣、侍從一向了解蘇秦,都瞧不起他,所以周顯王也不相信蘇秦。[2] 游說諸國得不到周顯王的信任,蘇秦便往西到達秦國,游說當(dāng)時的國君秦惠王。因為當(dāng)時商鞅剛剛被處死,秦國都對憎恨游說的人,所以沒有任用蘇秦。于是,蘇秦就往東到了趙國。當(dāng)時的國相趙肅侯的弟弟奉陽君不喜歡蘇秦,蘇秦便離開了趙國。[2] 重用于燕離開趙國后,蘇秦于燕文公二十八年(前334年)又到燕國,去游說燕文侯。[7]在燕國等了一年多,蘇秦終于有機會覲見燕文侯。蘇秦先從地理位置、兵力、糧食等方面分析了燕國的情況;然后為燕文侯說明了燕國能安享太平的原因是因為秦趙之間連年征戰(zhàn),趙國無暇攻打燕國。并得出結(jié)論,燕國應(yīng)該與趙國合縱,就沒有被攻擊的危險了。燕文侯聽從了蘇秦的游說,并資助蘇秦車馬金銀綢緞,讓他去趙國游說趙肅侯。[2] 合縱各國游說趙侯蘇秦于趙肅侯十七年(前333年)第二次入趙,此時奉陽君已死,蘇秦得以覲見趙肅侯。他為趙肅侯分析趙國要想百姓生活安寧,國家太平、沒有戰(zhàn)爭,在于選擇合適的邦交。按照目前的形勢,只有與山東(崤山以東)諸國合縱聯(lián)合,各諸侯國有不遵守盟約的,其他五國就出兵共同對付它;六國合縱之后共同對抗秦國,秦國就不敢兵出函谷關(guān),來侵犯山東六國了。這樣才是趙國能安享太平的唯一方法。趙肅侯非常認(rèn)可蘇秦的合縱策略,于是給了蘇秦一百輛車、一千金、百雙玉璧、千匹錦緞,讓他去游說韓、魏、齊、楚、燕五國參加合縱。[2] 激儀入秦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年),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國,俘虜了魏將龍賈,奪取了魏國的雕陰(今陜西省延安市甘泉縣),并繼續(xù)往東挺近。[8]蘇秦怕秦國攻打趙國,使六國還未締結(jié)盟約就被秦國破壞,就打算找個合適的人去秦國阻止秦王攻趙。他選中的人就是張儀。他先派人勸說張儀投奔自己,然后又羞辱張儀,讓他離趙入秦;之后又派門客一路跟隨張儀入秦,為他提供車馬、錢財,協(xié)助張儀取得秦惠王信任,被任用為客卿。最后門客告訴張儀,這一切都是蘇秦安排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張儀協(xié)助自己完成合縱的策略。于是張儀便承諾,只要蘇秦在位,秦國就不會攻打趙國。[9] 游說韓王之后,蘇秦到韓國給韓宣王分析韓國不僅有地利的優(yōu)勢,還有裝備精良的幾十萬大軍;這種情況下還去臣服于秦國,不僅會被天下恥笑,更重要的是韓國靠割讓土地來滿足秦國的欲望,到最后無地可割,韓國也就滅亡了。韓宣王被蘇秦說服,愿意參加合縱聯(lián)盟。[2] 游說魏王蘇秦又到魏國游說魏襄王。他說,魏國雖然地域不大,但是田舍密集、人口稠密、車馬眾多,論國力不在楚國之下;而且魏國的軍事實力也不容小覷,士兵幾十萬,車六百乘,馬匹五千匹。這么強大的國力,卻甘心成為秦國的屬國,為了對秦國表示忠誠,而不惜割讓土地,這樣自損國力,必定后患無窮。如果魏國參加合縱聯(lián)盟,六國同心協(xié)力,就不怕秦國的危害了。魏襄王也被蘇秦說動,加入了合縱聯(lián)盟。[2] 游說齊王接著,蘇秦又到齊國去游說齊宣王。蘇秦說齊國擁有地勢險、地域廣、糧食多、軍士精、人口眾、人民富等優(yōu)勢,是沒有國家比得過的強國。這樣的強國不僅沒看到由于齊、秦之間有韓、魏相隔,秦國對齊國都無可奈何;還打算去侍奉秦國,這是群臣的失誤。齊國不應(yīng)該擔(dān)這侍奉秦國的丑名。于是,齊宣王也同意加入合縱聯(lián)盟。[2] 游說楚王最后,蘇秦到達楚國。他對楚威王說,楚國幅員遼闊、兵甲百萬、糧食豐足;這樣的強國都要侍奉秦國,其他國家都會爭相效仿。秦國素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它強大了,其他國家都難逃滅亡的命運。所以,只有合縱成功,共同抵御強秦。這樣楚國就能稱王,得以成就霸業(yè)。楚威王非常認(rèn)可蘇秦的合縱策略。[2] 合縱成功至此,燕、趙、韓、魏、齊、楚六國合縱成功,共同簽署了合縱盟約,蘇秦做了合縱聯(lián)盟的從約長,同時兼任六國國相。[2] 榮歸故里合縱成功之后,蘇秦北還趙國復(fù)命。途經(jīng)故鄉(xiāng)洛陽時,周顯王派使臣到郊外迎接。之前看不起蘇秦的家人都伏地相迎。蘇秦賞賜了家人、朋友,又用百金來回報借給自己百錢的人,把所有對他有恩的人都一一報答;最后,連當(dāng)初想舍蘇秦而去,被蘇秦挽留的隨從都給了賞賜。[2] 合縱破裂蘇秦帶著合縱盟約回到趙國,趙肅侯封他為武安君。之后,蘇秦將盟約送到秦國,秦國十五年都沒有敢兵出函谷關(guān)。后來,秦國派使者犀首欺騙齊、魏兩國,三國聯(lián)合攻打趙國。因此,趙王責(zé)怪蘇秦;蘇秦因害怕請求出使燕國,承諾一定要報復(fù)齊國。蘇秦離開趙國后,合縱聯(lián)盟破裂瓦解。[2] 收復(fù)燕地蘇秦入燕后,秦惠王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燕國的太子。后來,燕文侯去世,太子繼位為燕易王。齊國乘燕國發(fā)喪的機會討伐燕國,占領(lǐng)了燕國的十座城池。蘇秦被燕易王說動,為燕去齊國討還十座城池。見到齊王后,蘇秦分析到,燕國雖是小國,但燕王是秦王的女婿,齊國因為十座城池而與秦國結(jié)仇是得不償失。如果歸還燕國十座城池,燕王高興,秦王知道因為自己的原因而讓燕國的十座城池失而復(fù)得會更高興。這樣仇恨就會化解,取而代之的是牢不可破的友誼。這樣齊王就能號令天下。于是,齊王歸還了燕國十座城池。[2] 智破讒言蘇秦在為燕要回十座城池之后,有人毀謗蘇秦,說他是一個出賣國家、反復(fù)無常的人。蘇秦因害怕獲罪而回到燕國,但是燕王沒有恢復(fù)他的官職。蘇秦就對燕王說,肯定是有人以我不忠的罪名來中傷我。但是,我不忠,確是大王的福氣。因為誠信的人,是為自己的目的而努力;進取的人是為他人的目的而努力。如果我像曾參一樣孝順,像伯夷一樣廉潔,像尾生一樣守信,就不會步行千里去到齊國,為大王阻退齊國的大軍,要回燕國的十座城池。為大王做了這么多事足以證明我是忠于燕國的。我因為忠誠而獲罪,就像某家的奴婢,為了不讓與他人私通的女主人用毒酒毒死男主人,而故意摔跤潑掉毒酒,男主人因此責(zé)打奴婢;奴婢因為忠于女主人,沒有將其告發(fā),又因為忠于男主人,沒有將其毒死,這個奴婢也是因為忠誠而獲罪一樣。燕王聽后便恢復(fù)了蘇秦的官職,并對他更加優(yōu)待。[2] 自請間齊燕易王的母親與蘇秦私通的事被燕易王知道了,但是對蘇秦反而更加優(yōu)厚。蘇秦怕被殺,就向燕易王請求去齊國做間諜,弱齊強燕。于是,蘇秦假裝得罪了燕王逃到齊國,被齊宣王任命為客卿。齊宣王于宣王十九年(前301年)去世,齊湣王繼位。蘇秦勸說齊湣王,為了證明自己的孝道,應(yīng)該把葬禮辦的非常隆重,厚葬齊宣王;為了表明自己志得意滿,應(yīng)該建筑高大的宮殿,修造闊氣的園林。蘇秦此舉其實是為了讓齊國破敗,而有利于燕國。[2] 遇刺去世在燕易王去世燕王噲繼位后,許多齊國大夫與蘇秦爭寵,有人派刺客刺殺蘇秦,蘇秦帶著重傷逃跑了。齊王派人捉拿兇手,沒有抓到。蘇秦臨終前對齊王說,可以以我為了燕國在齊國謀亂為由,在大庭廣眾之下將我五馬分尸,這樣刺客一定會被抓住。齊王照做,刺客果然現(xiàn)身被抓。[2] 蘇秦死后,他在齊國為燕國做間諜破壞齊國的事就爆了出來。齊王因此遷怒燕國,燕王非常害怕。[2] 人物作品蘇秦著有《蘇子》三十一篇,收于《漢書·藝文志》,佚失。[3]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戰(zhàn)國縱橫家書》中記錄蘇秦的書信、言論十六篇,分別是:《蘇秦自趙獻書燕王章》《蘇秦使韓山獻書燕王章》《蘇秦使盛慶獻書與燕王章》《蘇秦自齊獻書于燕王章》《蘇秦謂燕王章》《蘇秦自梁獻書于燕王章》兩篇、《蘇秦謂齊王章》四篇、《蘇秦自趙獻書于齊王章》兩篇、《謂燕王章》《蘇秦獻書趙王章》《蘇秦謂陳軫章》。[4]其中《蘇秦自齊獻書于燕王章》《蘇秦謂燕王章》《謂燕王章》《蘇秦獻書趙王章》《蘇秦謂陳軫章》五篇見于《史記》與《戰(zhàn)國策》中,其余十一篇不見于其他古籍中。[10] 人物評價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荀子評論蘇秦是“阿諛奉承的奸詐之臣”。[6] 西漢史學(xué)家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蘇秦:“蘇秦出身于平民,但卻能成就合縱六國的大業(yè),正說明他的才智超過一般的人?!?/span>[2] 《鹽鐵論》中記載,西漢政治家桑弘羊評價蘇秦:“蘇秦、張儀的智謀足以富強國家,勇猛足以威懾強敵,他們發(fā)怒諸侯都害怕,他們安居則天下太平。萬乘之國的君王,都對他們卑躬屈膝,用重金去結(jié)交他們,這就是所謂的天下名士。”[11] 西漢文學(xué)家劉向評價說:“蘇秦主張合縱,張儀主張連橫;連橫則秦國為帝,合縱則楚國為王;兩個人對所屬的國家都非常重要,在則國昌,去則國衰?!?/span>[12] 三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評價蘇秦:“雖然蘇秦不守信用,但是他能幫助弱小的燕國渡過難關(guān)。由此,能人智士就算有缺點,也應(yīng)該被重用?!?/span>[13]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評價蘇秦:“蘇秦、張儀擅長游說列國,不適合結(jié)成牢固的盟約。”[14] 唐代詩人賈島在其七絕《經(jīng)蘇秦墓》中評價說:“六國的興亡系于蘇秦一人身上。”[15] 北宋初年宰相呂蒙正在《破窯賦》中評價蘇秦:“蘇秦沒有發(fā)跡的時候,父母、兄弟、妻嫂都厭惡他,等到他衣錦還鄉(xiāng)的時候,各個都巴結(jié)他;蘇秦還是原來的蘇秦,自己的骨肉尚且如此,何況是路人?!?/span>[16] 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評價說“蘇秦、張儀如果遇上孟子的浩然正氣,就會失去他們的辯才?!?/span>[17] 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曾鞏評價蘇秦說:“戰(zhàn)國的游說之士不懂得王道的可信,只是為他們的說法容易迎合國君的心意而歡喜,這些只不過是權(quán)宜之計。他們只討論欺詐的好處而對弊端避諱不談,強調(diào)戰(zhàn)爭的好處而不談?wù)撈渲械膽n患,這些游說之士,都擁有一點小利卻不能承受它的大害,個個有所得卻抵不上它的損失。最后像蘇秦、商鞅、孫臏、吳起、李斯這樣的謀士因此而喪生;而諸侯和秦國因為施行了他們的政策而遭遇滅國之災(zāi),很明顯這是天下的一大禍害,但是俗世仍然沒有醒悟過來?!?/span>[18]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評價蘇秦:“張儀與蘇秦以縱橫之術(shù)游說諸侯,達到富貴的高位,天下人都爭相效仿。但是還是要數(shù)張儀、蘇秦最為著名?!?/span>[19]《續(xù)資治通鑒》中記載,司馬光說:“縱橫之術(shù),對于治理國家是沒有幫助的?!?/span>[5] 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王安石在其七絕《蘇秦》中評價說:“蘇秦的身死、權(quán)勢、惡名都磨滅了很多年,他自己應(yīng)該會后悔當(dāng)初沒有二頃田地。”[20] 人物關(guān)系弟弟蘇代[2] 蘇厲[2] 人物爭議蘇秦作為戰(zhàn)國時期縱橫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許多方面在后世都有爭議。 其一,就是蘇秦、張儀二人的年代先后一直存疑。西漢史學(xué)家司馬遷和劉向、東漢史學(xué)家班固認(rèn)為蘇秦早于張儀。這在他們各自的著作中都有體現(xiàn)。[2][9][21][22]一批現(xiàn)代學(xué)者也持相同觀點,諸祖耿就認(rèn)為:“蘇秦比張儀先死,年輩略早于張儀。”[23]鄧廷爵也認(rèn)為“有了蘇秦首唱的六國合縱,便自然就有張儀出主連橫?!?/span>[24]張大可認(rèn)為:“歷史事勢也說明張儀得勢在蘇秦之后。”[25]白壽彝在主編的《中國通史》中也認(rèn)為蘇秦死于張儀之前。[26]在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戰(zhàn)國縱橫家書》出土后,一批學(xué)者以此為據(jù),認(rèn)為蘇秦行年應(yīng)在張儀之后。史學(xué)家唐蘭在《司馬遷所沒有見過的珍貴史料》一文中指出“(司馬遷)沒有見到關(guān)于蘇秦的第一手的史料,因而把公元前三世紀(jì)初的蘇秦事跡,推到前四世紀(jì)末;把張儀、蘇秦的時序改為蘇秦、張儀;五國伐秦錯成了六國合縱,還推早了四十五年(前228-前333年)。時序既差,事跡中既有弄錯的,又有假造的,他的《蘇秦傳》就等于后世的傳奇小說。”[27]史學(xué)家楊寬在《馬王堆帛書<戰(zhàn)國縱橫家書>的史料價值》一文中指出:“《史記·蘇秦列傳》所輯錄的,幾乎全是后人杜撰的長篇游說辭。因為司馬遷誤信這些游說辭為真,誤認(rèn)為蘇秦是和張儀同時對立的人物,反而把有關(guān)蘇秦的原始資料拋棄了。”[28]史學(xué)家馬雍在《帛書<戰(zhàn)國縱橫家書>各篇年代和歷史背景》一文中指出:“《史記》中有關(guān)蘇秦的記載錯誤百,其材料來源多出偽造,可憑信者十無一二?!?/span>[29] 其二,是蘇秦、蘇代、蘇厲事跡之疑。《史記》《戰(zhàn)國策》都記載,蘇秦死后,其弟蘇代、蘇厲繼承了蘇秦的事業(yè),繼續(xù)在各國間游說。一些學(xué)者認(rèn)為蘇秦、蘇代、蘇厲本就是一個人。史學(xué)家楊寬認(rèn)為:“(司馬遷)把有關(guān)蘇秦的原始資料拋棄了,或者把這些資料中的'蘇秦’改成'蘇代’或'蘇厲’。”[28]史學(xué)家馬雍認(rèn)為:“《戰(zhàn)國策》中關(guān)于蘇秦的紀(jì)錄較《史記》為多,但亦真?zhèn)螀?,又往往將蘇秦和蘇代兄弟二人弄得混淆不清。”[29]而史學(xué)家趙生群與司馬遷、劉向的觀點一致,他認(rèn)為:“蘇秦、蘇代、蘇厲三人的事跡容易相混,……(是因為)他們兄弟三人活動的時間雖先后不同,但他們活動的范圍和宗旨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span>[30] 其三,是蘇秦是否佩六國相印的爭議。《史記》中記載,蘇秦促成六國合縱之后,佩六國相印。[2]但近代史學(xué)家錢穆持不同觀點。他的理由是:“賈誼的《過秦論》與《史記》的記載多處不一樣;且賈誼博學(xué)廣聞,著作又在司馬遷的之前,他沒有記述蘇秦佩六國相印之事。”[31] 人物典故懸梁刺股《戰(zhàn)國策》中記載,蘇秦埋頭苦讀《太公陰符》,期間讀書到困倦的時候,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驅(qū)除困意,獻血都流到腳底,通過一年的苦讀,終于領(lǐng)悟書中真諦?!短接[》中記載,孫敬從早到晚的學(xué)習(xí),為了防止打瞌睡,用繩子將頭發(fā)綁在房梁之上。最后終成當(dāng)世大儒。后人用懸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學(xué)。[32][33] 側(cè)目而視 前倨后恭蘇秦合縱成功后,回趙國復(fù)命。路過家鄉(xiāng)洛陽時,眾人去郊外迎接蘇秦,蘇秦的兄弟、妻子、嫂子斜著眼不敢抬頭看他,都俯伏在地上,非常恭敬地服侍他用飯。蘇秦笑著對嫂子說:“你以前為什么對我那么傲慢,現(xiàn)在卻對我這么恭順呢?”他的嫂子趕緊伏俯在地上,彎曲著身子,匍匐到他面前,臉貼著地面請罪說:“因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顯貴,錢財多啊?!碧K秦感慨地嘆息說:“同樣是我這個人,富貴了,親戚就敬畏我,貧賤時,就輕視我。”后人,用側(cè)目而視形容畏懼、憎恨或鄙視的樣子;用前倨后恭形容對人的態(tài)度改變。[2][32][34][35] 人物墓葬目前可見的蘇秦墓有以下幾處: 1.洛陽太平莊蘇秦墓河南洛陽東南四公里處名為太平莊,莊南有一座大墓,是為蘇秦墓。近些年,太平莊村民發(fā)現(xiàn)了唐代宰相蕭瑀所立的“武安君六國丞相蘇公墓”碑,證實了這里就是蘇秦墓。該墓近來經(jīng)過全面修繕,復(fù)建了神道、香案、墓碑等設(shè)施,墓冢也進行了綠化保護。 2.洛陽張?zhí)K寨蘇秦墓據(jù)《洛陽伽藍記》記載:“青陽門外三里御道北,有孝義里,里西北角有蘇秦冢?!?/span>[36]今洛陽市東郊漢魏故城遺址東南張?zhí)K寨寨內(nèi)有一冢,當(dāng)?shù)貍鳛樘K秦冢,與古籍所載地點大體相符,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鞏義蘇家莊蘇秦墓在河南省鞏義市西南魯莊鎮(zhèn)有一高大墓冢,傳說為蘇秦及兩位弟弟之冢。今存一冢,高約15米,周長約80米,即為蘇秦墓。蘇秦墓北約一里外,有蘇家莊村,但村里沒有一戶蘇姓人家,蘇家莊村大概是因墓而名吧。 4.山東臨淄蘇秦墓位于臨淄淄川區(qū)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南蘇村(二里鄉(xiāng)南蘇相橋莊西)。墓冢封土高約5米,直徑20米,長約40米,占地約1000平方米,1984年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7][38][39] 影視形象
|
|
來自: 新用戶9958497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