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輕塵說歷史,我是輕塵。 在我國歷史上的各朝各代中,一旦出現(xiàn)宦官專政,就往往就會伴隨著巨大的災禍,比如秦朝宦官趙高亂政導致秦朝滅亡,北宋宦官童貫禍國導致北宋滅亡,大明宦官魏忠賢擅權導致明朝滅亡等等,而西漢王朝在滅亡前,也出現(xiàn)了一個禍亂朝綱的宦官,他權傾朝野,堪稱繼趙高之后宦官的巔峰,這個人就是西漢奸佞大太監(jiān)——石顯! 大太監(jiān)石顯 也許是吸取了趙高亡秦的深刻教訓,西漢在漢高帝劉邦一直到漢宣帝劉詢長達一百五十多年的時間里,始終沒讓宦官再有機會能亂政,但也許歷史的走向就是如此,這顆可怕的毒瘤終于在漢元帝時期得以卷土重來。 石顯跟其他宦官不同,他深諳世事,精通律法,是一個有文化的太監(jiān),漢宣帝對他非??粗?,讓他在宮中擔任中書仆射,讓另一個宦官弘恭為中書令,兩人雖品階不高,但卻是皇帝近臣,能陪伴天子左右,出入禁宮各處。 雖說專門以宦官做中書官是從漢武帝開始,漢宣帝繼承傳統(tǒng),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和漢宣帝有足夠的才能壓制宦官,哪怕是中間的漢昭帝朝,也有傳奇大臣霍光輔政,小小的太監(jiān)根本翻不起多大浪花。 可漢元帝就不一樣了,他性格軟弱,沒有多少治國之才,貪圖享樂,讓宦官專政有了可乘之機。 漢元帝劉奭 漢宣帝深知漢元帝本事平平,于是去世之前詔令太子太傅蕭望之、太子少傅周堪和外戚樂陵侯史高共同輔政,漢元帝非常倚仗兩位老師,重要的事情都向他們請教,聲望日益高漲。但這卻讓史高覺得自己受到了冷落,對蕭望之和周堪非常不滿。 后來,蕭望之擔心宦官擅權會為國家招致災禍,便以“中書政本,宜以賢明之選”,由宦官擔任“非國舊制,又違古不近刑人之義”等建議漢元帝任用賢明之人執(zhí)掌中書,換掉弘恭和石顯二人。 但膽小的元帝卻猶豫不決,最后以先皇舊制不能隨意更改為由拒絕了蕭望之的提議。兩個宦官長舒一口氣,同時開始記恨蕭望之。 太子太傅蕭望之 他們伙同外戚史家,誣陷蕭望之離間皇親宗室,元帝下令讓廷尉查問,石顯二人卻私改詔命,將蕭望之抓捕入獄,最終不堪受辱的蕭望之在獄中飲鴆自殺。 聽聞老師自盡的消息元帝大驚,悲傷不已,責怪石顯二人害死了自己倚仗的人,石顯跪地謝罪,裝模作樣地流淚,企圖用演戲來逃脫罪責,而仁弱的漢元帝竟真的沒有責罰他們,事后對他們寵信依舊。 這讓二人愈發(fā)肆無忌憚,大肆排除異己,殘害忠良,使得另一位輔政大臣太子少傅周堪身死,善于諫言的散騎大夫劉向被免官,朝堂之上敢于進諫的忠臣越來越少。 太子少傅周堪 這讓倚仗越來越少的漢元帝更加的信任石顯,在弘恭死后提拔他為中書令,并在生病之后委政于他,從此石顯獨攬朝政,事無巨細均由他來決斷。 陰狠毒辣的石顯睚眥必報,文武百官哪怕稍有得罪,便會被他大肆報復,輕則罷官貶職,重則入獄身死。 但還是有很多正直的朝臣,憤怒于石顯的宦官專政,冒死向皇帝進諫,比如太中大夫張猛、魏郡太守京房、御史中丞陳咸、待詔賈捐之等人,都先后對石顯專權提出彈劾或質疑。 中書令石顯 但很可惜,漢元帝并不是像漢宣帝那樣的明君,他沒有采納任何人的諫言,使得一眾忠臣的結局與蕭望之同樣悲慘。 魏郡太守京房、待詔賈捐之被誅殺丟棄于市井,太中大夫張猛遭到誣陷被逼自殺,御史中丞陳咸被剃光頭發(fā),罰做四年筑城苦役。 還有一個叫蘇建的地方官,曾“得顯私書奏之”,最后也被石顯隨便找了個理由滅口。從此朝堂上下人人自危,再沒有人敢去忤逆石顯,轉而紛紛向他行賄,據(jù)記載石顯貪污受賄所得共計達一億錢! 奸佞太監(jiān)石顯 在石顯專政的十年間,勾結朋黨,中飽私囊,欺壓百姓,殘害忠良,使得西漢王朝從“昭宣中興”盛世中迅速衰落,如果說是漢元帝的昏庸把大漢帶上了一條不歸路,那奸佞大太監(jiān)石顯就是西漢滅亡的罪魁禍首! 好在天道有輪回,善惡終有報,漢元帝死后,漢成帝劉驁繼位,失去了靠山的石顯被隱忍許久的大臣們彈劾,種種罪行罄竹難書,最終石顯失去了他的一切,作為一個無用的老太監(jiān)被趕回老家,他的黨羽也都被免官。 在回鄉(xiāng)的途中,他憂郁不安,繼而生疾,最終病死在路上,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西漢滅亡的罪魁禍首石顯 輕塵認為,石顯大權在握,本該為君分憂,振興帝國,卻為一己之私荼毒百姓,惡貫滿盈,使強大的西漢王朝從此走向末路,最終滅亡,對于罪魁禍首的他來說,一死了之的結局實在是太便宜他了。 好啦,我是輕塵,今天的話題就到這里了,如果你也喜歡歷史,可以在下方留言,跟輕塵一起討論歷史趣事。咱們下期見,拜拜~ |
|
來自: liuhuirong > 《漢朝歷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