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清 過去,曾有一段時間,在年輕男女之間,流行“對聯(lián)擇婿”、“對對招親”、“對轎聯(lián)”等。不少才子佳人留下了諸多鐵聞趣事。 相傳,明朝文學家程敏政,自幼好學,聰慧穎悟,被稱為“神童”,從而被推薦到京城。當朝宰相李賢很賞識他的才華,便想招“娃娃親”,可又不便直說。一次,在設(shè)宴招待程和他的父親時,李有意地指著桌上的蔬果說: 因荷而得藕? 程心領(lǐng)神會,隨手拿起一只杏說: 有杏不須梅。 恰到好處,真乃妙對。上聯(lián)的難度很大,“荷”、“藕”又分別與“何”、“偶”同音。宰相既在閑談植物的花果關(guān)系,又推敲著婚姻結(jié)合的途徑,語意雙關(guān)。下聯(lián)巧在作者采取了同樣成聯(lián)法,直截了當,毫不含糊,我“有幸不須媒!”李賢看到雙方雖未直言,但均已心領(lǐng),便當即以女許之,敲定了這門親事。 清朝時,有一趙姓人家,女兒年過二十還未成婚。后來,經(jīng)人說合,欲與一王姓人家定親。王家乃詩書門第,家財萬貫,趙家自然求之不得。可王家提出對對結(jié)親,王家出的上聯(lián)是: 乾八卦,坤不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趙家見到這上聯(lián),全家急得團團轉(zhuǎn)。這時,本家族秀才趙芷生已有了腹稿。叫人拿來紙墨,提筆寫道: 鸞九聲,鳳九聲,九九八十一聲,聲聲鸞鳳和鳴。 王家看到下聯(lián)后,連贊“對得好”。認為對句從用字遣詞均勝上聯(lián)一籌,感到很滿意,遂結(jié)成了親家。 對聯(lián)聯(lián)親,不拘一格。有的要求門當戶對,有的要求才子配佳人,有的但求能詩善對,不說品貌家財。 據(jù)說,江西高家墟高員外女兒曾搭彩樓試對招親。高小姐的上聯(lián)是: 紅白未分,看處不知南北。 聯(lián)語流露出高小姐試對招親,前途未卜,不知此身屬誰的心境。然而,多對不中,小姐有點心煩。這時,一乞丐擠上前湊熱鬧,說道: 青黃不接,特來討點東西。 這句普通的討飯話,竟使小姐動了心。他認為此聯(lián)對仗工整,合乎自己心意,對者是真情求婚,決非戲語,遂決定招他為婿。 清末民初,錦江安員外女兒不遵父命,硬要張榜招親,應招者需當面試對。這天,一年輕皮匠前來揭榜,小姐握著羊毫小楷出上聯(lián): 羊毫筆,寫白箋,鴻雁傳書,南來北往。 皮匠聽后,看著手里切皮用的馬蹄刀應對道: 馬蹄刀,切黃皮,豬鬃引線,東扯西拉。 安小姐聽后,認為對聯(lián)雖系俗言俚語,但對仗貼切,狀物細膩逼真,是他生活的實際寫照,無造作之嫌。沒有一定的對聯(lián)工底是難以這樣描述的。于是設(shè)宴招待,決定招為夫婿。 相傳,古時有一位相國千金,能詩善對,立志嫁給一位才子。他的條件很簡單,不論貧富,只要能對上她的上聯(lián)便可。她的上聯(lián)是: 寸土為寺,寺旁言詩,詩曰:明月送僧歸古寺。 聽起來條件雖不苛刻,但出對難度很大。這上聯(lián)既有析字,又有頂針,末尾還加了一句唐詩,最后一字又與首句尾字相同,確是對例中的難對。 上聯(lián)貼出后,一直過了三年,無人能對。這位千金也只得待字閨中。這天,一位進京趕考的舉子路過相國府,看見此聯(lián),覺得很有趣,便思索著對出下聯(lián): 雙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時入山林。 這下聯(lián)與上聯(lián)要求完全吻合,后半部分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話。斤是斧的一種。意思是砍伐樹木要有一定的成長時間,不能亂砍亂伐。聯(lián)語構(gòu)思巧妙,工穩(wěn)切當,相國小姐非常滿意,遂引入相國府成親,一時傳為佳話。 唐代,薛平貴自幼父母雙亡,由一塾師收養(yǎng),教他詩學禮儀,又學十八般武藝,故而文武兼優(yōu)。但因家境貧寒,只得隨養(yǎng)父艱難度日。這天,他聽說丞相女兒王寶釧“對聯(lián)招親”,懸榜多日無人敢試,便產(chǎn)生一試之念。 他揭榜進府后,丞相見他是個穿著寒酸的布衣,便不屑一顧,試圖騙他出門。這時,寶釧上前止住,想試其才華后再說。便脫口道: 小山羊上山,山碰小山羊角,樂看小山羊哭。 平貴眼珠一轉(zhuǎn),意識到已經(jīng)進入測試程序,遂認真地對道: 大水牛入水,水漫大水牛頭,喜聽大水牛笑。 丞相在一旁看到,年輕人并未介意自己的無禮,而表現(xiàn)出不卑不亢、從容應對的樣子,心里已生幾分愛意。就這樣,經(jīng)王寶釧幾番與之對答后,很快獲得了丞相府的認同,便招贅為婿,一時轟動京城,傳為佳話。 明朝期間,河南商丘吳員外的女兒阿嬌已長大成人,吳員外總想為獨生女挑選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婿。后來,有人介紹說,商丘府頭名秀才周堅,年少英俊,才華橫溢,尚未娶妻。吳員外便想邀周到府一敘,以探究竟。 這天,吳員外設(shè)宴招待周堅。但見他一表人才,文質(zhì)彬彬,員外已有些動心。酒過三巡后,員外趁酒興出聯(lián)道: 席上魚羊,鮮乎鮮矣? 周秀才心有靈犀,知道員外是在出聯(lián)求對,更是在考察自己的文才。正思忖間,忽見阿嬌正在窗前同丫環(huán)走過,便對曰: 窗前女子,好者好之。 上下聯(lián)均為析字聯(lián)。上聯(lián)“魚”、“羊”合為“鮮”字。而第一個“鮮”字,意為“鮮美”,第二個“鮮”字,是鮮見、少見的意思。聯(lián)意為“魚、羊之席,很少見?!眴T外是說我今天對你可是高規(guī)格招待,另眼看待。 下聯(lián)“女”、“子”合為“好”字。第一個“好”,為“嬌好”,即容貌美。第二個“好”,是說“喜好”,即喜歡之意??吹贸鲋軋栽诖饘Φ耐瑫r,喜歡阿嬌已經(jīng)溢于言表。 員外聽后,連聲稱贊聯(lián)語對得好。以為周秀才確實有文才,機會不可錯過。遂很快同意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周堅。 從前,有個叫郭希顏的年輕人,能詩善對。一次,他與一位長者同在池塘中沐浴。突然一只烏龜浮出水面。長者得一聯(lián)曰: 龜浮水上分開綠。 郭希顏抬頭瞧見松間有一鶴正立在枝頭,遂對道: 鶴立枝頭點破青。 “分開綠”、“點破青”,均堪稱妙語?!包c破”更勝“分開”一籌。長者聽后很是驚奇,以為年輕人才智非凡。后來,便把女兒許配給他。 過去,有位五十多歲的老秀才,十分喜愛讀《三國演義》。膝下有位如花似玉的姑娘正待婚配。老秀才希望為女兒找一位通曉《三國演義》的女婿。一天,家里來了三位求婚者。老秀才自然用《三國演義》中的人和事詢問來人,三人所答均無紕漏。老秀才又出聯(lián)考之: 秉公不偏三尺律。 聯(lián)中暗嵌三國人名“法正”。很快,其中一位求婚者對道: 鑿壁可偷一線光。 三人問曰:“人名呢?”答曰:“孔明”。老秀才很高興,便納之為婿。 清末,湖南沆州(今芷江)府朱太守為給妹妹朱庭琪擇婿,他在府署后院的涼亭柱上懸有這樣一聯(lián): 種數(shù)盆花,探春秋消息。 在諸多對句中,熊希齡所對下聯(lián)力拔頭籌: 蓄一池水,測天地盈虧。 朱知府很滿意,便兌現(xiàn)承諾,將自己的妹妹嫁給熊希齡為妻。 作者:劉永清 |
|
來自: 杏壇歸客 > 《對聯(lián)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