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推文中小柚子為大家介紹了七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本期將繼續(xù)為大家介紹剩下的八位作家哦~ Fran?ois Mauriac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 1952年獲獎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1885-1970年)出身于信奉天主教的守舊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少年時期起就沉湎于宗教文化和文學作品。中學畢業(yè)后,考進巴黎文獻典籍學校,但幾個月后就拋棄學業(yè),轉而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入伍當醫(yī)護助理,不久,因病退伍。戰(zhàn)爭結束后,戴高樂授予莫里亞克法國榮譽軍團勛章(Légion d'honneur)。1925年,莫里亞克的《愛的荒漠》出版,之后還陸續(xù)出版了幾部由法國喜劇院制作的戲劇。他還是一位杰出的記者,并一直是Figaro的社論作家。 莫里亞克的小說中心理描寫十分細膩。他不滿足于傳統(tǒng)的心理分析,而是盡可能'描繪人的內心最深之處'。他的小說充滿鄉(xiāng)野氣息和宗教色彩。他善于觀察并指出資產(chǎn)階級家庭的內在悲劇,因而被譽為'描寫痛苦的大師'。 #頒獎詞 在他的作品中始終表現(xiàn)出古典主義文學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主義潮流兩種對立傾向的矛盾和結合。 獲獎作品 le désert de l'amour 《愛的荒漠》 Albert Camus 阿爾貝·加繆 1957年獲獎 阿爾貝·加繆(1913-1960年),法國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荒謬主義”文學的大師,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之一。 加繆在他的小說、戲劇、隨筆和論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異己的世界中的孤獨、個人與自身的日益異化,以及罪惡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誕的同時卻并不絕望和頹喪,他主張要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他的“小說從來都是形象的哲學”,蘊含著哲學家對人生的嚴肅思考和藝術家的強烈激情。在短暫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他贏得了遠遠超過前輩的榮譽。 我國法語語言文學家劉成富曾高度評價他“放眼全世界,很難找到第二個像他一樣,文學魅力、人格魅力和道德感染力于一身的人”。 1947年的長篇小說《鼠疫》獲法國批評獎,它進一步確立了他在西方當代文學中的重要地位。1957年,加繆因《局外人》獲諾貝爾文學獎。 #頒獎詞 熱情而冷靜地闡明了當代人的良知問題。 獲獎作品 L'étranger 《局外人》 Saint-John Perse 圣瓊·佩斯 1960年獲獎 圣瓊·佩斯(1887 -1975年),法國詩人、外交官。1911年,他的第一本詩集《贊歌集》發(fā)表。1914年,佩斯考入法國外交部任職,從此開始他的外交生涯。他先任外交部隨員,1916年起在法國駐中國使館工作,直至1921年奉調到美國華盛頓。2005年12月,溫家寶總理在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大學的演講中提到,“196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詩人圣瓊·佩斯的長篇杰作《遠征》(即《阿納巴斯》)就是他在北京西郊的一座道觀中完成的。” 全詩共分十章,外加序曲和終曲。該詩表達了一種不斷開拓的進取精神,歌頌了人類無窮無盡的創(chuàng)造力。 佩斯于196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詩理智而又激昂,充滿了對人類命運的關切和對現(xiàn)實社會發(fā)展的憂慮。他啟發(fā)人們去追懷迷離恍惚、浩如煙海的往事,同時也贊美大自然的力量,使人聯(lián)想起茫茫宇宙。他的代表作品有《阿納巴斯》、《流亡》。 #頒獎詞 由于他高超豐盈的想象,表達了一種關于目前這個時代富于意象的沉思。 代表作品 Anabase 《阿納巴斯》 Jean-Paul Satre 讓-保羅·薩特 1964年獲獎 讓-保羅·薩特(1905-1980年),法國哲學家、作家,存在主義哲學的大師,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其代表作《存在與虛無》是存在主義的巔峰作品。薩特的存在主義是徹底無神論的,他堅決反對外在的上帝對人的決定性。由于薩特相信,人生而自由,人的存在就作為自由而存在,不管在什么情況下,人都有選擇權。所以,薩特否認一個人行事時的任何客觀理由,客觀條件固然是有,但只要自己知道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人最終形成什么樣的結果都是由人本身去決定的。 1964年,薩特憑《惡心》(La Nausée)一書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是他主動回絕該獎項,成為第一位自愿拒絕領獎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是女權運動創(chuàng)始人之一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伴侶,他們的哲學思想非常相近又各有千秋。 他逝世時,巴黎五萬群眾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紀念這位象征時代精神的哲學家。 #頒獎詞 他的作品思想豐富,充滿自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對我們這個時代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獲獎作品 La Nausée 《惡心》 柚子小tips 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一共有兩位拒絕領獎的作者,一位是薩特,另一位是迫于政治壓力而拒絕諾貝爾獎的作家:小說《日瓦戈醫(yī)生》的作者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1958年獲獎,但由于蘇聯(lián)眾多輿論的反對,他被蘇聯(lián)作家協(xié)會開除會籍,只好拒絕領獎。 Claude Simon 克洛德·西蒙 1985年獲獎 克洛德·西蒙(1913-2005年),法國“新小說派”代表作家。 1936年西蒙抱著支持西班牙政府的立場趕赴巴塞羅那,時值西班牙政府跟叛亂部隊進行激戰(zhàn),這場殘酷的內戰(zhàn)對他的一生影響很深。 二戰(zhàn)爆發(fā)后,西蒙應征入伍。1939年參加默茲河戰(zhàn)役并被俘,設法越獄回國后,參加法國抵抗運動(Mouvement de résistance de France)。戰(zhàn)爭經(jīng)歷直接促成了他在1960年創(chuàng)作出了經(jīng)典小說La Route des Flandres《弗蘭德公路》于當年獲得“新潮文學獎”,并于198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標志著法國“新小說派”的藝術成就得到國際文壇的肯定。 #頒獎詞 在對人類生存狀況的描寫中,把詩人、畫家的豐富想象和對時間作用的深刻認識融為一體。 獲獎作品 La Route des Flandres 《弗蘭德公路》 柚子小tips “新小說派”是現(xiàn)代派文學中的一個流派?!靶滦≌f派”流派反對傳統(tǒng)的小說創(chuàng)作方法,主張作家擺脫固有的道德觀念和思想感情,打破傳統(tǒng)小說對時空結構和敘述順序的限制,采用意識流和虛實交錯、時空顛倒等手法,對物的世界進行純客觀的描繪。 高行健 2000年獲獎 高行健(1940年-),法籍華裔劇作家、小說家、畫家、翻譯家、導演,1988年定居巴黎。 1962年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1992年,榮獲法國政府頒發(fā)的“藝術文學騎士勛章”(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1997年加入法國國籍。 高行健擅長把理論思考與創(chuàng)作實踐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法語小說《靈山》是根據(jù)作者在中國南部和西南部偏遠地區(qū)漫游中留下的印象而作。2000年, 該小說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語作家。 #頒獎詞 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辟了新的道路。 獲獎作品 靈山 Jean Marie Gustave Le Clézio 勒·克萊齊奧 2008年獲獎 勒·克萊齊奧(1940-)法國著名文學家,20世紀后半期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現(xiàn)今法國文壇領軍人物,與莫迪亞諾、佩雷克并稱為“法蘭西三星”。 克萊齊奧出生在年二戰(zhàn)時期的法國尼斯,戰(zhàn)亂使他的童年充滿了不安與恐懼,也給克萊齊奧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這些經(jīng)歷在他的之后作品中通過不同的人和事表現(xiàn)出來。 克萊齊奧的創(chuàng)作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1963年持續(xù)到1975年。在這一階段,克萊齊奧所探討的內容主要是言語、寫作等主題,著力進行形式方面的革新。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克萊齊奧的第二個創(chuàng)作階段開始形成??巳R齊奧開始探討更加個性化的、具有一定自傳性質的主題。 #頒獎詞 將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險精神融入創(chuàng)作,是一位善于創(chuàng)新、喜愛詩一般冒險和情感忘我的作家,在其作品里對游離于西方主流文明外和處于社會底層的人性進行了探索。 獲獎作品 La Guerre 《戰(zhàn)爭》 Patrick Modiano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 2014年獲獎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法國小說家。莫迪亞諾自幼喜愛文學,十歲寫詩,十四五歲便對小說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1968年莫迪亞諾發(fā)表處女作《星形廣場》,該小說于當年獲羅歇·尼米埃獎?!栋档杲帧酚?978年獲龔古爾文學獎(Le Prix Goncourt),并于201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0年他獲得了法蘭西學會頒發(fā)的表彰其終身成就的奇諾·德爾杜卡世界獎(Prix mondial Cino Del Duca)。 莫迪亞諾的小說常常通過尋找、調查、回憶和探索,將視野轉回到從前的歲月,描寫“消逝”的過去;也善于運用象征手法,通過某一形象表現(xiàn)出深遠的含義。例如前期小說大都以神秘的父親和二次大戰(zhàn)的環(huán)境為主題。 #頒獎詞 喚醒了對最不可捉摸的人類命運的記憶。 獲獎作品 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 《暗店街》 本期內容到這里就結束啦! 以上就是15位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 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下期見! Au revoir! 素材來源: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