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沈復(fù)的《浮生六記》中說,“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容枯有數(shù),得失難量。”人生百年匆匆,容枯有數(shù),得失無常,擁有的越多,身上的包袱便越重。 圖|@故宮博物院佛家有言:“縱有三千煩惱,不如拈花一笑。”肩擔(dān)日月的成年人,執(zhí)著于順意的處境,不如修份適意的心境。 看開有路,釋懷藏福, “什么的人活得最自在?”最好的答案,還是“善忘”。 解不開的煩惱,早點忘掉很喜歡宋代慧開禪師的一首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寺院里養(yǎng)著兩株梔子花,每年半夏,花便盛開,雅致芬芳,特別宜人。 然而,有一年卻長勢很差,花只開放一半,葉片也一日比一日萎蔫。 看護的小和尚非常擔(dān)心,去向師父請教,師父卻并著急。不一會兒便拿起剪刀,絲毫不心疼地剪了不少枝條?!岸嘤嗟闹θ~不剪掉,土的養(yǎng)分就會首先被它們吸走,營養(yǎng)不充足,花葉自然不繁茂。”小和尚這才明白其中道理,靜候幾日,兩株梔子真恢復(fù)了往年的淺白翠綠。 圖|@故宮博物院《小窗幽記》中有句話,“身上無病,心上無事,春鳥便是笙歌?!别B(yǎng)心當(dāng)與養(yǎng)花同,負累太多,活力自然消減,及時清理,忘憂忘雜,三餐四季,才有美好可言。春看花覺喜,夏聽風(fēng)知足,秋賞月生歡,冬觀雪恬然。心中無牽絆,眼中風(fēng)景現(xiàn)。 太過費力的關(guān)系,不再理會 曾看過這樣一個問題, “曾經(jīng)親密無間的好友, 究竟為什么會逐漸疏遠?” 有個回答一語中的, “因為漸老的歲月與漸遠的三觀?!?/p> 就像章惇,曾是蘇軾的摯友, 最終不僅疏遠,更傷害蘇軾最深。 當(dāng)年,兩人同年考中進士, 同在朝中為官,私交甚密, 雖然身處兩個政治陣營, 蘇軾落入烏臺詩案劫難時, 章惇依然慷慨伸出了援手; 相應(yīng)的,后來弟弟蘇轍彈劾好友, 沒有幫助弟弟,職業(yè)巔峰的蘇軾, 為避嫌主動申請調(diào)去地方任職。 中國人自古信奉: 君子之交,和而不同。 后來,黨爭局勢愈演愈烈, 此起彼伏,針尖對麥芒, 章惇心中竟?jié)u生出對蘇軾的恨意。 怪他規(guī)勸自己歸隱, 怪他不為自己求情, 怪黨爭令他錯過了與父親的最后一面...... 終反目成仇, 當(dāng)權(quán)后將蘇軾一貶再貶。 有句話說, “人生所求,得知可喜, 不得亦無憂。 苦樂隨緣,得失隨緣?!?/p> 人與人的關(guān)系或許早已注定, 悲歡離合總無情, 關(guān)乎際遇,關(guān)乎觀念。 圖|@故宮博物院 真正舒服的關(guān)系, 都無需太過刻意, 該走散的, 終不會過多停留, 不該走散的, 自可將其托付于時間。 過分的強求與討好, 對別人和自己都是災(zāi)難。 與其執(zhí)著于求而不得, 不如釋懷,學(xué)會看淡。 少點內(nèi)耗,多點歡笑 最近“內(nèi)耗”一詞, 頻繁映入眼簾。 它是指,“個體在心理方面, 過度損耗導(dǎo)致的疲憊狀態(tài)。” 過于在意他人看法; 對別人的言行過于敏感; 總是糾結(jié),浪費時間又牽扯精力; 容易自我懷疑,貶低自己; 什么都沒做,卻總感覺很累 ...... 當(dāng)年,盧梭拿著一把斧頭 就鉆進了瓦爾湖畔的森林里。 用最原始的方式在大自然中生活, 為的就是拋去身心的負累, 在簡單的生存方式中, 回歸生命的純粹,找回內(nèi)心的自由。 而中國人自古樂山好水, 也正在于借山水寄情, 以暫時拋卻功利世俗之累, 以一顆凈心,體察萬物, 來慰藉已然疲憊的靈魂。 是時候給心靈減重了, 煩惱本無根,不撿自然無, 困惑本無源,不糾自輕松。 善忘,是一種智慧, 善忘,更是一種選擇。 善忘,才是最好的養(yǎng)生 記得伏爾泰有句話說, “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 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p> 在茫茫無際的一生里, 很多時候,令我們感到疲憊的, 并不是多么巨大的困難, 而只是不斷堆疊的雞毛小事。 解不開的結(jié),能放就放, 沒有緣分的人,該忘就忘。 思慮過重,快樂便會丟掉,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 太陽強烈,水波溫柔, 你要干凈生長,你要記得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