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億年的壯麗生涯已成為飄逝的夢幻,太陽死了,幸運的是,還有人活著。 ——劉慈欣《流浪地球》 讀歷史書時,才知道歷史的短暫;看宇宙科幻時,才體會人類的渺小。讀《NASA在忙什么》時,作者說若將地球的歷史量化為24小時,則有人類以來的歷史不過3分鐘而已,所謂一萬年太短,讓我們看看五十億年,太陽彌留的那一刻吧。 第一次讀劉慈欣的科幻,是在2014年底讀的《三體》,雖說小說很長,但從第一部就被他黑暗森林的宇宙哲學所震撼,講科幻而不局限于科幻,這是劉慈欣的本事,也是一般科幻小說欲達而不可達的境界。 和《三體》一樣,當太陽消逝之時,上帝是否也死了,這也是人類命運的終極思考之哲學問題,一下就抓住讀者的心扉。在回香港的飛機上讀完了這篇《流浪地球》,居然很短,2小時就夠。 我一直覺得,劉慈欣的文筆和人物刻畫并不算見長,但他的科幻作品勝就勝在想象力既天馬行空又不會腳不沾地,以及作品中蘊含對人類和宇宙命運的哲學思考,這就是他的作品最吸引我的地方。 優(yōu)秀的科幻作品能把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真摯情感融入科學幻想中。遐想之余,能有更深刻的思考?!读骼说厍颉凡坏龅搅诉@一點,還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生活和情感,更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對未來人類命運的思考。 中國價值觀是什么?從人的塑造層面來說,有士的精神、俠的精神、君子的精神;從道德修養(yǎng)方面來說,有仁愛、忠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從看待世界的角度來說,有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有天下大同;從天命與人命的關系說,有天人合一,也有精衛(wèi)填海、愚公移山;從探索國家發(fā)展之路說,既有摸著石頭過河的靈活審慎,也有從民為邦本到為人民服務的一脈相承;對家園,既以胸懷天下為己任,也有落葉歸根的情節(jié)。這些價值觀在《流浪地球》里已見一斑。(本段摘自《旺報》評論文章) 在讀完的第二天,就去電影院看了電影版《流浪地球》,事實上和電影相比,劉慈欣的原著更黑暗,也更貼合人性,矛盾對立也在小說中多次碰撞出高潮。但為了普及大眾以及商業(yè)訴求,電影最后拍成了“人定勝天”的樣子。 個人感覺,電影對原著的改編更多考慮了商業(yè)化的因素:宏大的災難場景、力挽狂瀾的英雄主義等,而小說中更突顯了在宇宙天地面前,人類是多么的渺?。辉诖鬄拇箅y面前,人性又是多么的對立,令人唏噓。 這幾個場景是電影版和小說的差異之處:
——這個情節(jié)電影版刪除了。“對于愛情這類東西,他們只是用余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賭徒在盯著輪盤的間隙抓住幾秒鐘喝口水一樣。”這場面對宇宙的宏大賭局之中,人類沒有過多的時間來體驗所謂的愛情,人們之所以會組建家庭,只不過是在這場浩蕩的逃命之路上喘口氣而已。
——這個場景電影也刪除了。不是說這個情節(jié)殘忍,而是這個情節(jié)凸顯了人性的對立,為地球的流浪之旅抹上了一層悲壯的色彩,令人唏噓。我覺得小說的最高潮就是這一段,電影版沒有保留,還是覺得有一點點遺憾的。
——在電影效果上,這個情節(jié)是非常有震撼力和畫面感的,在科學理論上則不太現(xiàn)實,小說里面也沒有這個場面,可見大劉原著還是更著調一些??赐觌娪埃秩パa了補“諾西極限”和“引力彈弓”的原理,其實不復雜,很好懂,又漲了姿勢。在2016年災難大片《火星救援》中,就采用了“引力彈弓”的方式向火星拋射補給火箭,現(xiàn)在人類發(fā)射的到遠星系如火星等的飛行器,在飛行路線的設計上,都會利用大型行星的引力彈弓以節(jié)省燃料。 當你把視野從眼前的茍且望遠去,遠到百年、千年、萬年、億年直到50億年,才知道人類的渺小和幾千年歷史的短暫。當人類遇上大災大難了怎么辦,中國人的思路是帶上家園一起去流浪,真的是充滿了家國情懷的浪漫。 三個石頭 2019年2月1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