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祠鳳仙花 大汶口村婦盧氏,幼子發(fā)背疽。背疽,又稱“手搭背”,俗話說,病怕無名,瘡怕有名。這是一種長在后脊梁上的惡瘡,紅腫潰爛,苦不堪言。經(jīng)常有性命之虞。 盧氏青春喪夫,與其子相依為命。家徒四壁,吊起鍋子當(dāng)鐘敲,兒子長了這種惡瘡,無錢醫(yī)治,求親告友,也湊不齊治病的錢。實在沒辦法,整天哀哭不止。 有村人告知:可去泰山,祈禱于岱頂碧霞祠元君奶奶,泰山奶奶惜窮憐貧,多多救人以危難之時,只要心里虔誠,有求必應(yīng)。 聽在耳里,記在心中,盧氏不由欣喜異常,立即背上幾個煎餅,啟程前往泰山。大汶口到泰山五六十余里路,走時天還晴好,誰知走著走著就陰云密布,淅淅瀝瀝下起雨來。 及至爬到中天門,雨越下越大,盤道上的水沒過膝蓋,閃電雷鳴響成一片,整個盤道變成了一道飛流瀑布,水勢浩大,隨時都有滾石落下來。情況十分危急。 盧氏救子心切,顧不得這些。她堅定一條心:不管它暴雨狂風(fēng),激流滾石,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我也要爬到泰山奶奶跟前,懇求她救我兒子一條性命。奶奶就是讓我當(dāng)牛做馬,我也認了。 十八盤上,盧氏水淋淋一個大活人,手腳并用,奮力匍匐攀援。緊十八,滿十八,不緊不慢還十八,艱辛備嘗。到了天街,天黑了,伸手不見五指。盧氏只好棲身于碧霞祠西門耳房內(nèi),饑寒交迫,困頓入夢…… 只見一個黃衣女子,手持黃花,裊裊婷婷走到她跟前,說道:“我乃元君侍女鳳仙,奶奶念你癡心救子,讓我來此告知你,此花可救汝子……” 一陣清風(fēng)刮過,南柯夢醒,已是黎明,雨過天晴。環(huán)視廟后,金光萬道,滿地黃鳳仙花,燦若云錦。采之?dāng)?shù)株。歸家,梗葉花搗爛,一并涂于兒子背疽上,不幾天就痊愈,平復(fù)如初。 盧氏感恩戴德,后來年年去碧霞祠還愿,給老奶奶燒香磕頭換衣袍。 曾聽丈人峰道人說:鳳仙花,又一名銀絲鉤金鐘,五色,惟黃色為泰山獨有,解毒活血止疼奇效,以生于碧霞祠者為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