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宛如太陽。 年輕時,像早晨的朝陽,朝氣蓬勃,蒸蒸日上; 中年時,像中午的暖陽,陽光高照,生命力旺盛; 老年時,像傍晚的夕陽,霞光滿天,功成身退。 生命短暫,日月星辰,眨眼而已,幾十年后,我們都將歸于虛無。 唯一能做的就是抓住當下。 俗話說:“年少看手,中年看心,晚年看臉?!?/span> 在不同的年齡做適合的事情,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年少看手 手心向下,勤奮努力 風來落葉飄飄然,人走流光茫茫然,生命有時只是一瞬。 年少時更應珍惜時間,不沉溺在物質(zhì)享受里,立志高遠,手心向下,用自己的雙手去奮斗。 蕭伯納說:“腳跟立定以后,你必須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奮斗?!?/span> 無論你做什么,想要取得收獲,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日復一日的辛勞與勤勉。 蘇軾在年幼時,于門房前寫了一副對聯(lián):發(fā)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他從小便知曉讀書的重要性,每天孜孜不倦的學習,勤奮苦讀,才得以成為千古第一文人。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付出和收獲的過程,只有靠自己的雙手,努力奮斗,向上攀登,才能看到日后更加美麗的風景。 年少時,我們意氣風發(fā)的指點未來,胸有燃燒的血,身有堅硬的骨。 身后是無拘無束的風,前方是鋪滿星辰的路。 然而,要在這條星辰路上走得順暢,靠的是自己的雙手。 當你把勤奮當作人生準則,你的每一分耕耘,都能換來豐厚的收獲。 年少看手,勤奮努力,方能不辜負每一段時間,不錯過每一次成長。 有人說,人到中年的最高境界,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 在燈紅酒綠的社會里,在生活的巨大壓力下,能恪守初心、堅持自我的人,更是令人欽佩。 40歲的范仲淹,調(diào)任京師,做了秘閣校理,皇帝的近臣,只要用心經(jīng)營,未來必定可期。 然而,在基層摸爬滾打13年、深諳為官之道的范仲淹卻偏偏要直言立朝,哪怕是面對垂簾聽政、權(quán)勢煊赫的太后,他也毫不畏懼,照樣直言進諫。 正是因為他的直言進諫,八年遭貶了3次,卻仍不忘初心,寫出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千古名句,成了流傳千古的一代儒將。 范仲淹說: “人生不過百歲,少時無知,老了憔悴。只有屈指可數(shù)的中年歲月可以逐夢前行,又怎么忍心被功名所累呢?“ 原來他不是不懂圓滑世故,而是早已看寬得失起伏。 也正是這份看寬得失的豁達心胸,讓他愈挫愈勇,總能在逆境中屢創(chuàng)奇跡。 人到中年,行如逆旅,潮落追著潮起,逆境疊著順境,生活總是接二連三地給我們挑戰(zhàn)和困難,每一步都異常艱難。 但生活越艱難,我們的內(nèi)心更要堅定。 不管得失,都不忘初心,既要有登高的膽識,更有觸底反彈的果敢。 無論年過古稀,亦或年芳二八,只要胸懷赤子之心,生命皆有歡樂,生活皆有詩意。 晚年看臉 臉上有笑,人老心不老 人到晚年,臉上常帶微笑,人老心不老,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tài)。 變老,是人生的沉淀,而不是生命的枯竭。 在生命的暮年,更應造就一個美麗的黃昏,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溫度,去尋找獨屬于自己的風景。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人到晚年,生活節(jié)奏慢下來,沒有那么繁重的工作,依然對自己的人生有充實的安排。 袁隆平院士,即使年過八十,仍然將自己的生命獻給最愛的事業(yè),一到田間地頭,整個人都神采奕奕,臉上有微笑,眼里有光芒。 并且閑暇時光袁隆平院士還會拉小提琴,將晚年生活過的充實而有意義。 年老,是一種透徹的魅力,變老雖然不能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心態(tài)。在變老的路上,越來越好。 人到晚年,可以鍛煉身體,與朋友們一起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可以學做一道新菜,一家人一起品嘗,吃出幸福感。 也可以讀讀書,看看電影,或是種菜養(yǎng)花,開辟一片屬于自己的小花園。 找到更多讓自己愉悅的事情來做,讓自己吃得好。 人到晚年,當看淡一切,笑對余生,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生活,開出最真實美好的晚年之花。 人生本是一場修行,真正的智者,一路選擇,一路改變,一路成長。 青年要勤奮努力,不可耽于享樂。 中年要初心不改,不可隨波逐流。 老年要笑對人生,不為年齡牽絆。 唯有如此,方能修身律己,行于正道,不負此生。 愿你我都能看淡世間紛擾,從容帶笑前行。 *來源:素材來自網(wǎng)絡綜合,編輯:緒風。 |
|
來自: 閑云野鶴qpab3u > 《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