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功高蓋世之臣,遭君主猜忌而身死族滅者比比皆是。漢初韓信被奪兵權(quán),身死未央宮,三族被殺;周勃漢初功臣,被囚囹圄,其子周亞夫平吳、楚七國之亂,終因震主之威,含冤下獄,絕食自盡,子孫不顯;霍光遺命輔政,躬行廢立,宣帝既立,自覺“芒刺在背”,“內(nèi)不能善”,及光身死而宗族被誅。 自秦漢以后,世卿世祿之制,早已無存。郡縣制、官僚制,有門蔭而不世襲,故大臣能澤及三代都已不多。 唐初,魏征作為敢言直諫的大臣,頗受唐太宗看重。但魏征死后,太宗卻取消了魏征之子和公主的婚約,照顧其家的恩惠逐漸減少,魏征子孫從此不顯,到五世孫魏謨才在唐宣宗朝擔(dān)任宰相。 魏征博物館像 房玄齡、杜如晦輔佐太宗,從“玄武門事變”到“貞觀之治”,二人功勞最大,稱為“房謀杜斷”,成為歷代宰相中的佼佼者。房玄齡死后,由于其子房遺愛與高陽公主謀反案,房遺愛被誅,子孫流放嶺南。長子房遺直也受到牽連,貶為庶人。杜如晦死后,兒子杜荷取城陽公主,也因謀反被誅殺。杜如晦長子杜構(gòu)也受到牽連,流放嶺南而死。 徐世勣作為唐初大將,終生小心謹(jǐn)慎。孫子徐敬業(yè)起兵反對武則天,兵敗族滅,徐世勣也被掘墓砍棺。 唐中宗時,以張柬之為首的五王有復(fù)辟唐室之功,先后遭忌被竄逐誅死,身亡家滅。 洪邁《容齋續(xù)筆》卷十三《郭令公》提到:唐代功名富貴鼎盛的人沒有超出過汾陽王郭子儀之上的。然而到他孫女為憲宗的正妃,經(jīng)歷憲、穆、敬、文、武五朝,母儀天下,終于因不得志于宣宗而死去。從此以后,郭家的后代不再振興。到了宋仁宗慶歷四年,訪求郭家的后代,只有得到一個已淪落為平民百姓的郭元亨而已。朝廷恤錄功臣的后代,便任命他作了永興軍的一名助教。由此可見,世祿不朽如春秋戰(zhàn)國時那樣可以延長數(shù)百年,后世是不容易做到的。 郭子儀畫像 郭汾陽在世之日,亦迭遭奸人攻訐,李輔國、魚朝恩、元載之輩,日日僭于君主之前。由此郭子儀一度且被罷去兵權(quán)進(jìn)入長安宿衛(wèi),以致他惴惴不自安,悉數(shù)繳上肅、代以來賜給他的恩命詔書,待罪朝堂。 然而,郭子儀終能保全富貴壽考一生,亦有其原因所在;一是所處的時代背景。肅、代時期,內(nèi)有軍閥跋扈,外有回紇、吐蕃交侵,兵戈四起。唐統(tǒng)治者需要有統(tǒng)軍作戰(zhàn)、震懾四方的元老重臣倚為柱石。二是郭子儀的忠慎。他忠心耿耿,無政治上的野心,雖官居太尉、中書令,號尚父,但從不干預(yù)政事。為中書令二十四年,不入朝堂辦事,所做的僅是簽字畫押具名而已。且身統(tǒng)大軍,一旦君命至,毫不猶豫地奉召入京。史家稱他不愿為權(quán)臣,避嫌疑,這當(dāng)是實(shí)情。故雖遭小人讒言,皇帝心中有數(shù),故終能保全榮祿一生。 御史中丞盧杞相貌丑陋,面色如藍(lán)靛,能言善辯,德宗喜歡他。唐德宗提升他為御史大夫,兼任京畿觀察使。郭子儀每次會見賓客,姬妾不離身邊。盧杞曾因郭子儀患病而前往問候,郭子儀卻將隨侍的姬妾悉數(shù)屏退,只一人憑幾而坐,接待盧杞。有人詢問原故,郭子儀說:“盧杞面貌丑陋,心地險惡,女人見了必然要笑,以后盧杞得志了,我便舉族無一幸免了!”后來,確如郭子儀所料,盧杞官至宰相,陷害大臣無數(shù),郭家卻得以保全。 郭子儀舉家三千人,有八個兒子、七個女婿,都是朝廷中顯要的官員。他的孫子有數(shù)十人,每當(dāng)向他問安時,他不能一一辨認(rèn),只是向他們點(diǎn)頭而已,八十五歲時得以壽終。 郭子儀數(shù)代之后,亦門庭冷落,昔日廣廈大院,已淪為佛寺廟宇。唐人趙瑕有詩云:“門前不改舊山河,破虜曾經(jīng)馬伏波。今日獨(dú)經(jīng)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陽多?!庇謴埣娫疲骸胺陉柵f宅今為寺,猶有當(dāng)時歌舞樓。四十年來車馬散,古槐深巷暮蟬愁?!?/p> 郭子儀墓 洪邁概嘆世祿不朽已作古,這是有感而發(fā)的。北宋的名相李昉、李沆、李迪三人子孫,經(jīng)金人入侵、宋室南渡之厄,三家后裔避難居江西余干,其中并無一人做官,這難道不是近例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