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手翻看了下三毛寫的《流星雨》,雖然僅僅是看了幾個章節(jié),但也足以讓我知道三毛還是那個我熟識的三毛。在這之前,我就只看過了三毛的《雨季不再來》和《撒哈拉的故事》。雖然我目前還沒有把三毛寫過的書都給看完,但我也認為自己夠得上是三毛的忠實讀者。畢竟對一個作家的喜歡,不能以看過多少ta的書來衡量吧?感覺三毛要是聽到我說這話,很大概率會發(fā)笑。誰說不是呢?三毛都呼吁她的粉絲們不要給她寫信,要是真想她,就在心里默念十遍想她,她說她會知道的。哈哈哈,未曾想,三毛還是個有神論者吧。所以啊,我喜歡三毛,就也不用窮盡她的作品,而可以在心里默念:事實上,三毛常常不愿意提起《雨季不再來》。再怎么說,那本書都是她24歲左右寫就的一本書,文字表達還非常地稚嫩,內(nèi)容也都是她自己的生活軼事,本不可登大雅之堂。之所以會選擇出版,也是出于即使她自己不出版,別人也會以合集的方式出版,到時候她就連那可憐的版稅都拿不到了。這話可不是我說的,是三毛自己說的。說實話,聽到這話時,我覺得真是太三毛了。她真的像她說的那樣,她只說真話,只寫真的故事。如她所說,真話和真故事她都寫不完了,也就更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去講假話跟編故事了。當然,她這也不是諷刺那些很會編故事的作家,而是三毛認為她的生活就已經(jīng)足夠提供她寫作的素材。三毛的生活就是她的文章。三毛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真實、有趣、灑脫和頗具冒險精神。她的足跡遍布了好多個國家,好多人給她貼上了一個標簽:天生自帶冒險精神的奇女子。包括我自己。可事實上,三毛之所以老是往外面跑,最原始的目的是建立起來她自己的人格。這一點,也是我在讀《流星雨》才獲知的。以前的我,只知道三毛愛冒險,哪里都敢去,哪里都能去。但我卻也未曾尋根究底地去思考過她為什么愛冒險,她的動機到底是什么?原來,三毛的父母從小都對她溺愛。三毛認為這樣下去不行,她得到外面去培養(yǎng)起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塑造起自己的人格。那個外面可以是很多的地方,可以是她去過的西班牙,德國,法國,美國,加納利,也可以是任何別的地方。在三毛身上,會讓你更深刻地感受到渴望擁有自我的人,會變得大無畏。在讀《撒哈拉的故事》時,我就被三毛和荷西的愛情感動得一塌糊涂。他們的愛情一點也不轟轟烈烈,但也恰恰是這份平凡無奇最能打動人。荷西原來也不叫荷西,而是和曦。但因為曦字實在是太難寫了,荷西怎么學都學不會,三毛索性就叫他荷西了。荷西當然也是欣然接受。那你知道三毛為什么叫三毛嗎?因為三毛不喜歡復雜,做作,文縐縐,她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小人物,干脆就叫三毛好了。三毛還特地向荷西解釋過三毛這個名字的用意,荷西說他懂,只見他拿起筆來畫了個頭,再添上三根頭發(fā)。原來荷西是真的懂三毛啊。在《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三毛和荷西之間發(fā)生過的所有有趣的事情。那是平凡的有趣。他倆的生活就像是過家家,這不是我說的,是三毛和荷西說的。三毛曾說:在結婚以前我沒有瘋狂地戀愛過,但在我結婚的時候,我卻有這么大的信心,把我的手交在他的手里,后來我發(fā)覺我的決定是對的。在三毛看來,彼此的品格和心靈,才最應該是我們所要講求的所謂“門當戶對”的東西。在我看來,荷西和三毛就是彼此的soulmate.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非常不切實際,唯有那些沒有遭受過生活毒打的人,才會有這般天真的想法。但荷西跟三毛就是在這大部分人認為的天真中度過了6年的婚姻生活,直至荷西意外離世。倘若沒有這個意外,他們還會繼續(xù)這樣生活下去。我相信只要看過《撒哈拉的故事》的人都會有這個底氣去選擇相信。荷西說:要到你很老我也很老,兩個人都走不動也扶不動了,穿上干干凈凈的衣服,一齊躺在床上,閉上眼睛說:好吧!一齊去吧!有位朋友曾跟三毛說:三毛,你跟每一個人都可以做朋友。你始終教人對生命抱著愛和希望。我竟一下子被擊中了,原來我最開始喜歡的三毛的真實、有趣、灑脫和冒險都是一些表現(xiàn)形式,我真正喜歡的應該是三毛用身體力行,用文字教人對生命抱著愛和希望。所以我知道了,為什么每次讀寫三毛,我都有股暖流淌滿全身,那是我在感受愛和希望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