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患,女,61歲。 主訴:胸部隱痛1月余。 現病史:患者1個多月前出現胸前時有隱痛,心悸心慌,以夜間為主,1分鐘可自行緩解,夜間睡時偶爾心中有窒息感,起床后好轉,胸悶,氣短,下午多發(fā),易疲倦乏力,四肢無力,以下肢為主,頭暈,睡眠尚可,夜間腰部有脹感,白天無明顯感覺,平素精神不佳,易急躁,月經提前,量少有血塊,色暗。小便頻,量可,色淡黃,質清,大便成形,質偏軟,日行1~2次,舌質淡紅,苔黃白稍膩,脈中取稍弦。 擬用東垣清暑益氣湯加減,具體方藥如下:生曬參15g,白術10g,黃芪15g,當歸10g,生甘草6g,麥冬6g,五味子6g,陳皮10g,神曲10g,葛根10g,黃柏8g,澤瀉10g,生姜2片,大棗1枚,三七3g(沖服),琥珀(沖服)3g。7劑。 服藥7劑,心悸,胸悶明顯減輕,唯稍覺胸痛、疲乏。守上方加丹參10g,太子參15g,繼續(xù)服用7劑而愈。近期隨訪無復發(fā)。 【按】心痛指患者自覺胸中疼痛,可伴有胸悶、心慌、氣短,首先分虛實,病理因素不外乎寒、痰、飲、瘀、濕。該患者平素易疲勞乏力,屬正氣虧虛,脾失健運,水谷精氣不化,則水濕停聚,清陽不升,水濕與谷氣內蘊生熱,虛中蘊熱,郁滯胸中,胸中氣機不暢,從而心慌、胸悶。伍師應用東垣清暑益氣湯加減,益氣健脾,祛濕除熱,兼補中氣。脾胃是氣機升降之樞紐,亦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升浮失常,則氣血不能上達心肺,心臟失去氣血濡養(yǎng),加上氣虛,胸中氣機不暢,則心悸、乏力、胸悶,所以伍師用生曬參、黃芪重補脾胃之氣,脾胃之氣旺,四季不受邪,氣足能升浮,能生血;葛根解肌透熱;白術、陳皮健脾燥濕,則內外之濕皆除;澤瀉、黃柏走下焦以導濕熱;麥冬、五味子滋養(yǎng)胃陰,以助化源。調升降,復虛損,開郁遏,降陰火,宣、達、清泄于一體,全方合而奏之,扶正氣,祛余邪,故可見效若是。 胸痹心痛病在臨床上屬于多發(fā)病、高危病,這與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恣意飲食、精神壓力大、情志失調密切相關。通過挖掘分析伍炳彩教授治療胸痹心痛的有效病例,研究伍炳彩教授發(fā)表的相關文章,并結合歷代相關文獻進行闡述和分析,得出伍炳彩教授治療胸痹心痛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注重心脾關系:伍炳彩教授認為心脾虧虛是胸痹心痛的常見病機,脾虛濕聚,阻滯胸脈,發(fā)為胸痛,故治療上應從心脾下手,他在臨床上靈活運用李氏清暑益氣湯、茯苓杏仁甘草湯、歸脾湯治療該病,療效顯著。 2. 善從肝論治:伍炳彩教授認為情志致病也是一重大因素?,F代社會,人們壓力大,情志容易過激,肝郁氣滯或郁而化火擾心;肝病及脾,脾失健運,痰濕內生或氣郁化熱,上擾心胸。所以伍師在臨床上治療該病時非常注重從肝論治,常用方劑有四逆散、逍遙散、丹梔逍遙散、溫膽湯等。 3. 喜從痰濕論治:伍炳彩教授認為痰濕是胸痹心痛的重要致病因素,當今社會,人們飲食不節(jié),脾胃受損,痰濕內生,濕郁化熱,上擾心胸,胸陽失展,心脈痹阻,發(fā)為本病。故伍師在臨床上喜靈活應用銀翹馬勃散、上焦宣痹湯加減等治療本病。 4. 常從瘀論治:臨床中胸痹心痛病因病機十分復雜,伍炳彩教授認為瘀血始終貫穿胸痹心痛的全過程。心血瘀阻,不通則痛;心失所養(yǎng),不榮則痛。瘀血內阻日久,氣機不暢,水濕內聚,最后痰瘀濕互結致病。因此伍師都會酌情加入一些活血化瘀的藥,如丹參、紅景天、蘇木、桃仁、茜草、紅花、三七等。 本醫(yī)案來源:略。 |
|
來自: 昆山同德堂鄒醫(yī)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