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聽說過調賬不調表的說法,賬務處理最終都要在報表上反映出來,不反映的叫內賬(又稱假賬)。我理解審計師的意思是賬已調了,未審報表已經反映,所以已審報表就不用再調一遍了。 重點說說調表不調賬。 賬里的數字一定要在報表中有所體現(xiàn),報表中的數字卻不一定要跟賬完全一致,聽起來不可思議,其實是有道理的,主要原因是兩者的功能不完全一樣。 財務報表是編制給管理層和投資者使用的看的,數字要精煉、直觀,要盡可能在有限空間反映出企業(yè)在一個時段內的整體財務情況,幫助投資者做判斷。 比如往來款,公司對A客戶一直有2000萬左右應收賬款,到了年底A客戶回了3000萬的款,本來是應收賬款借方余額(正數),現(xiàn)在變成了貸方余額(負數)。對一個客戶的賬務處理要有連續(xù)性,記在應收賬款貸方沒有錯,但反映到報表就會減少應收賬款的總額(借貸相抵),同時減少資產總額,影響了報表的真實性。 這時就要用到調表不調賬,我們要把應收賬款貸方余額的數字單獨分出來放到資產負債表預收賬款的項目里,這就會同時增加報表的資產和負債,真實反映出企業(yè)的資產負債率,幫助投資者做出正確的判斷。 賬就沒有調整的必要,如果也和報表一樣調整不僅會增加財務的工作量,還會打亂賬務處理的完整性和連續(xù)性,給對賬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調表不調賬最常見的就是往來重分類,也有一些暫估的收入成本費用,審計認為屬于年報期間事項,會計認為已在期后開票確認,嫌麻煩不愿意重復做賬的情況。最極端的是反向并購的處理,相關賬務處理只能調表不調賬,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