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亂改史書寫劇本很難嗎?能不能在可能的范圍內編? 之前看過劇照,宋朝皇帝居然有“帽正”,人物里還有“鐵鏡公主”、“木易”,我就知道這部劇不可能是正劇,這也沒關系,就當戲說來看吧,以前有關劉娥的故事基本限于“貍貓換太子”,既然這部劇能以劉娥為主角,那說明至少比“貍貓換太子”更貼近歷史。于是,我點進去看了看。 雖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這部劇還是一開始就讓我有點難受了。不說別的,單說劇情。 剛開始的字幕旁白中有關趙光義的描述是“北宋第二代皇帝”。或許這個表述沒有問題,但個人覺得是不是改成“北宋第二任皇帝”更合適?父死子繼用“代”肯定沒問題,兄終弟及的傳承用“代”會不會有點難受?我們平時用的“三代單傳”之類的詞語,任誰都不會認為說的是兄弟。 開演才六分鐘,趙元侃就主動請纓出征,還親自上陣拼殺,我有點不想看了。 “澶淵之盟”是北宋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宋真宗在這個事件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往澶州城頭一站,宋軍士氣倍增。但這不代表他勇武,此次御駕親征,很大程度上是被寇準、高瓊等人逼的。在剛接到遼軍來犯消息的時候,宋真宗是有遷都南逃打算的。 楊延昭等將領都認為遼軍孤軍深入北宋腹地,且蕭太后及遼圣宗耶律隆緒都在軍中,可以封鎖他們北歸的通路,集中力量把他們吃掉,然后北伐。 飭諸軍,扼其要路,眾可殲焉,即幽、易數州可襲而取 宋真宗以不愿生靈涂炭拒絕了將領們的建議,接受和談。也許宋真宗想過遼沒了蕭太后和皇帝的情況下的內亂,宋可以趁機北上滅遼,但他不敢試,還是要和談。這說明了宋真宗的性格,不說他怯懦,也至少是保守的。 和談期間,宋真宗允許宋的使節(jié)曹利用答應,每年給遼方百萬銀絹,而寇準私下嚴令曹利用,數字不得高于三十萬。曹利用談下來了,宋真宗大喜過望。因為他不愿意打仗,害怕打仗。能打的伯父死后,他爹雍熙北伐敗得很慘,比劉邦“白登之圍”還慘,“高粱河車神”雖是調侃,卻也沒有偏離基本事實。 《宋史·列傳·卷四十》: 既而契丹圍瀛州,直犯貝、魏,中外震駭。參知政事王欽若,江南人也,請幸金陵。陳堯叟,蜀人也,請幸成都。帝問準,準心知二人謀,乃陽若不知,曰:"誰為陛下畫此策者,罪可誅也。今陛下神武,將臣協(xié)和,若大駕親征,賊自當遁去。不然,出奇以撓其謀,堅守以老其師,勞佚之勢,我得勝算矣。奈何棄廟社欲幸楚、蜀遠地,所在人心崩潰,賊乘勢深入,天下可復保邪?"遂請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眾請駐蹕以覘軍勢。準固請曰:"陛下不過河,則人心益危,敵氣未懾,非所以取威決勝也。且王超領勁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繼隆、石保吉分大陣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鎮(zhèn)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進?"眾議畢懼,準力爭之,不決。出遇高瓊于屏間,謂曰:"太尉受國恩,今日有以報乎?"對曰:"瓊武人,愿效死。"準復入對,瓊隨立庭下,準厲聲曰:"陛下不以臣言為然,盍試問瓊等?"瓊即仰奏曰:"寇準言是。"準曰:"機不可失,宜趣駕。"瓊即麾衛(wèi)士進輦,帝遂渡河,御北城門樓,遠近望見御蓋,踴躍歡呼,聲聞數十里……準欲邀使稱臣,且獻幽州地。帝厭兵,欲羈縻不絕而已。有譖準幸兵以自取重者,準不得已,許之。帝遣曹利用如軍中議歲幣,曰:"百萬以下皆可許也。"準召利用至幄,語曰:"雖有敕,汝所許毋過三十萬,過三十萬,吾斬汝矣。"利用至軍,果以三十萬成約而還。 宋真宗在“澶淵之盟”的表現,史書記載很明確,在這部劇中,說他主動請纓領兵,還親自上陣砍殺,我不信。要知道,這種事放明武宗朱厚燳身上一點問題沒有,可是放宋真宗趙恒身上就太假了,假的我嘆了口氣。 八分鐘,到此為止,換《小馬寶莉》看幾眼,放松一下。 再看看劇情介紹,說之后的情節(jié)是趙元侃落下山崖,被劉娥救了,然后帶著劉娥回襄王府了……何必呢?劉娥的來歷在《宋史》里寫得明明白白,孤女上位,這不是更能顯示出她的手段和智商? 《宋史·列傳·卷一》: 章獻明肅劉皇后,其先家太原,后徙益州,為華陽人。祖延慶,在晉、漢間為右驍衛(wèi)大將軍;父通,虎捷都指揮使、嘉州刺史,從征太原,道卒。后,通第二女也。 初,母龐夢月入懷,已而有娠,遂生后。后在襁褓而孤,鞠于外氏。善播鼗。蜀人龔美者,以鍛銀為業(yè),摧之入京師。后年十五入襄邸,王乳母秦國夫人性嚴整,因為太宗言之,令王斥去。王不得已,置之王宮指使張耆家。太宗崩,真宗即位,入為美人。以其無宗族,乃更以美為兄弟,改姓劉。大中祥符中,為修儀,進德妃。 算了,一部電視劇而已,發(fā)發(fā)牢騷,然后直接忽略就好。 我是卷舒風云潤天地,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
來自: liuhuirong > 《宋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