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父親,他被稱為“人才魔術師”,他的教育理念被稱為家庭教育的“孫子兵法”。 他曾出現(xiàn)在央視的節(jié)目《謝謝了,我的家》中,和敬一丹暢談自己的教子方法。 還被魯豫親切地稱為“博士老爹”。 不賣關子啦,他就是著名家庭教育專家——蔡笑晚先生。 他有6個孩子,5個博士、1個碩士,事業(yè)上也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績。 他說,“父親”是他終身的事業(yè),如果有一張名片,他一定要在正面印上: 在背面印上:
看著一家英才,估計很多人會猜,他們肯定擁有著顯赫的家世。 但其實,中學前,蔡笑晚的孩子們一直都生活在浙江的農村。而在20世紀70年代,還普遍流行著“讀書無用論“。 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教育,在貧瘠的土壤中,也能結出如此豐碩的成果? 蔡笑晚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多少人稱我的孩子們是天才,但是我心里清楚,人的智力相差無幾,真正決定成才的,是容易被人忽略的非智力因素,如信念、意志、視野、道德、健康、自信等。我的六個孩子之所以個個成才,關鍵在此。 所以,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看到的蔡笑晚先生的育兒故事,它們對我在培養(yǎng)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很有啟發(fā)。 在故事中,我們能看到蔡笑晚先生獨特的育兒方法,讀到他的智慧,感受到他對孩子深沉的愛。 1立志當高遠在蔡笑晚眼中,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的智力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的“志”立好。 大家可能會覺得,“志”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太過于虛無縹緲了。 其實不是。 蔡笑晚認為,“志”有兩層意思:志向,心中的向往和追求;志氣,人對自身行為準則的要求。 從小將這顆種子種在心間,會慢慢生根發(fā)芽,讓孩子對自身的定位和方向根深蒂固,今后基本沒有什么力量可以動搖、改變它。 為了讓孩子們從小立志,蔡笑晚在家里的很多地方都張貼了愛因斯坦、牛頓、居里夫人等科學家的照片,他也經常給孩子們講一些偉大人物的傳記故事。 小女兒天西在5歲的時候,就說要做“居里夫人”。 在哈佛大學博士典禮現(xiàn)場的天西 蔡笑晚還經常帶孩子們讀古希臘《荷馬史詩》中的一段: 莫辜負你一片聰明美質, 你須抖擻精神, 留個芳名在青史。 他堅信,“從小立大志的孩子,不會滿足于現(xiàn)狀,取得成績后,還有更上一層樓的決心和氣魄”。 當然,有了大的方向和目標后,還要繼續(xù)分解成一系列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也必須付諸具體的行動。 如,在高中階段,蔡笑晚和孩子們一起制定了這樣的中期目標: 一是牢固掌握基礎知識;二是全面發(fā)展身體等各種素質,力爭考試重點大學。 再把每個學期作為短期目標,細化到每周怎么分配時間,怎么學習和復習,怎么安排其他活動等。 有明確的目標和實現(xiàn)目標的決心,奇跡就會出現(xiàn)。 小女兒天西14歲就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18歲就考取了麻省理工學院(后又轉入哈佛大學)的博士生。 既能高瞻遠矚,又能腳踏實地;既有方向,又有合理的計劃;既有目標,又有極強的行動力,這樣的孩子又怎會不出色、不成功? 2讓孩子試錯蔡笑晚坦言,在教育孩子的帶路上,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也遇到過很多棘手的問題。 老四天潤讀中學時,正是武俠小說和功夫電影特別流行的時候。醉心于武俠世界的老四,一心想去學習武術。 蔡笑晚回憶起當年的情形,不無感慨地說: 當時他給我寫了兩封決心書,說他今生絕不讀書了,決心成為一代武術大師,打敗所有的武術高手,統(tǒng)一武林,震驚世界。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但有時候必須讓孩子親自吃些苦頭,他們才知道疼。 無論怎么溝通,都改變不了老四要去練武的決定。 無奈之下,蔡笑晚留下了一句話:無論任何結果都要自己承受。 老四當場寫下了保證書:今生絕不后悔。 但沒過多久,遠去學武的老四就來信說,那里的孩子和他都不是一類人,那里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武俠世界。 而且還強烈地意識到:習武雖有用,但是掌握知識更要緊。 并在信中表示,想馬上就回家,但蔡笑晚卻沒有同意。 他給兒子回了一封信:“想去就去,想回就回,這是對自己的事情不負責任,將來還會遇到問題。既然去了就必須堅持,為自己的沖動負責。” 在堅持了一個學期后,老四才重新投入學校的懷抱,專心讀書,并考取了理想的大學。 白巖松曾說:“如果成長永遠是一個模式,順理成章、潔白無瑕,陽光燦爛,那不是成長。成長應該是立體的,真實的,雖然不斷犯錯誤,但只要不出格,守住底線就行?!?/strong> 讓孩子不斷試錯,不是浪費時間,對孩子來說,經歷錯誤和失敗,與享受成功同樣重要,也能獲得很多不可替代的成長經驗。 3寫滿希望的家庭存折30多年前,蔡笑晚就在家里開起了“銀行”。 他給每個孩子都發(fā)了一本“家庭存折”,存的是孩子們點滴的進步。 比如,誰的考試成績好,會得到獎勵;再比如,他還會經常給孩子出一些智力開發(fā)相關的題目,誰先做出來,就給誰獎勵。 錢雖然不多,卻讓孩子們很有成就感。 老大蔡天文3歲時,就嚷嚷著要去上學,蔡笑晚說:“如果你的'家庭存折’上存夠50塊錢,就送你去上學?!?/p> 有了目標后,小天文格外努力,不到5歲就攢到了50元。 聽說哥哥要去上學了,4歲的老二蔡天武也吵著要跟哥哥一起去。 于是在當時的學校里,就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幅畫面:哥哥在教室里聽課,弟弟站在教室的窗外旁聽。 承認孩子的每一份努力和進步,并給予孩子及時和積極的鼓勵,能不斷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向著更好的方向邁進。 4心存詩與遠方在20世紀70年代末那個連吃飯都發(fā)愁、旅游還遠遠沒有興起的年代,蔡笑晚夫妻就策劃了很多旅游計劃。 1978年,夫妻倆帶著孩子們在外旅游了一個多月,游歷了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赤峰、錦州、山海關、北京、天津、北戴河、青島等十多個地方。 在長城體會“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情,在北戴河領略“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景色,還帶著孩子們背誦曹操的《觀滄?!?。 正是有了這樣的經歷,盡管蔡笑晚的孩子們不斷跳級,在班上的年齡最小,但見識卻比別人多很多。 旅行,可以讓孩子們看到、聽到、感受到更多的未知,視野和格局也隨之打開。 “出人才,不出書呆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蔡笑晚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5用愛編織的奇跡在孩子們小的時候,蔡家并不寬裕。 當時一家人還在農村,擠在一間租來的百年老屋里,樓下是店堂,樓上是一家八口的臥室兼書房。 環(huán)境是艱苦的,但氛圍卻是溫暖的。 為了讓孩子們有健康的體魄,蔡笑晚和妻子省吃儉用,經常給孩子們買新鮮的海鮮,讓孩子們補充營養(yǎng)。 沒有運動設施,他就自己動手做了一張“多功能乒乓球桌”,撐起來是球桌,放下來能當床。放學回家后,孩子們總要酣暢淋漓地殺上幾局。 為了讓孩子們學好外語,每天早晨,他會拉起二胡,用悠揚的音樂叫孩子們起床。之后會打開廣播,調到播放英語和日語節(jié)目的頻道。孩子們每天聽,漸漸對外語產生了興趣。 為了能讓孩子們從閱讀中汲取影響,小時候他就經常讀書、講故事給孩子們聽。即使在孩子們學習緊張的時候,也鼓勵孩子多看一些課外書籍,開拓思維和能力。 為了讓孩子們專心學習,他先做好了帶頭作用,晚上全家人都會圍坐在燈下,蔡笑晚看專業(yè)書,孩子們讀課本,這已經成為晚飯后雷打不動的習慣。 為了讓孩子們有自立能力,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蔡笑晚在教育的過程中,又增加了一項任務——在陌生的地方讓孩子帶路。由此也悟出一條真理:人生的路,本來就是從不會中走出來的。 為了讓孩子們德才兼?zhèn)洌?/strong>對孩子的培養(yǎng)先從“孝”字入手,他認為,“德”是比百萬家財更有價值的物價之寶。 這些細節(jié)和點滴,并非強制孩子執(zhí)行的,而都是用愛編織而成,用方法激勵孩子主動去完成。 弗洛伊德曾說過:“受到父母無限寵愛的人,一生都保持著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保持著對成功的信心,在現(xiàn)實中也經常取得成功?!?/strong> 蔡笑晚的孩子們,就是在愛的包圍中,不斷走向強大的。 6父母,決定孩子的未來仔細分析蔡笑晚先生的育兒經,其實好的教育里,沒有多少驚天動地之處,只是在一點一滴的細節(jié)中,唯有父母更用心的陪伴、更智慧的引導、更持之以恒的付出罷了。 英國一項跨越70年、覆蓋萬名兒童的研究表明: 在教育中,影響因素很多,但父母比任何因素都重要。 父母的教育對孩子成長起決定作用,特別是童年時期的教育,將直接決定孩子的未來。 而真正對孩子成長起決定性作用的,并非令我們焦慮的學區(qū)房、輔導班等這些“重大事項”,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
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 然而,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細節(jié),卻能顯著影響孩子的成長,甚至一生。 這不正是蔡笑晚先生的教育故事,給我們的最大啟發(fā)嗎? 最后,送給大家一首黛安·倫曼斯的小詩——《如果我能再次養(yǎng)大我的孩子》,讓我們一起更加關注孩子的成長細節(jié),更好陪伴和引導孩子,讓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如果我能再次養(yǎng)大我的孩子, 我會先蹲下,再溫柔地訴說。 我會多將拇指豎起,少用食指指點。 我會拿出更多微笑給孩子。 如果我能再次養(yǎng)大我的孩子, 我會少用眼睛看分數(shù)表, 多用眼睛看優(yōu)點。 我會注意少一點責備, 而去多一點關心。 我會將板著的臉收藏, 而成為孩子的玩伴, 跟著孩子一起跑原野去看星星。 參考資料: 《我的事業(yè)是父親》,蔡笑晚著,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川媽說說前些天,讀到蔡笑晚先生的故事,著實被他感動了許久。 后來,竟然發(fā)現(xiàn)我們的貝姐,當年作為核心編輯,全程參與了《我的事業(yè)是父親》十年紀念版的出版工作,對蔡笑晚先生的養(yǎng)育經歷特別熟悉。近水樓臺先得月,必須讓她專門寫一篇來講講蔡笑晚先生的傳奇育兒故事。 細讀下來,其實并沒有什么特立獨行的育兒絕招,很多都是我們已經知道、甚至熟知的,卻有如此神奇的效果。思來想去,可能還是持之以恒的結果。 比如,幫助孩子樹立志向并將其細化為可操作的目標。心血來潮抓一把很容易,但在孩子十幾年的求學路上,持續(xù)強化志向,不間斷地迭代中近期目標,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了。 比如,陪孩子讀書,絕大多數(shù)父母都能做到;但做到每天風雨無阻,放下手機、關上電視,陪孩子閱讀就不是件容易實現(xiàn)的事情了。 所以才會常常感嘆,為人父母真正的困難,不在于怎么去尋找、挖掘好的育兒方法和技巧,而在于日常的每天如何去落實和堅持,那些方法和技巧。 唯有堅持,才算得上一場修行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