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自 閃電鳥 知識百科 汝窯,是汝窯各品種的總稱,包括汝官窯同屬于汝窯系,大量生產(chǎn)于汝州;它是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瓷之魁首。 基本特點:它以名貴的瑪瑙入釉,用支釘燒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的典型特色,其胎質(zhì)細,胎泥中含極少銅元素,近香灰色。 “青如天”,即釉色如雨過天青;“面如玉”即器表有玉石般的質(zhì)感,釉光瑩潤如玉;“蟹爪紋” 即是指器表的開片尤如蟹爪,呈不規(guī)則狀交錯,且裂紋很細;“晨星稀”即是指釉中的氣泡稀疏,有如晨星一般寥寥無幾。 “芝麻掙釘釉滿足”即是滿釉裹足、足底部用細如芝麻點小的支釘支撐著燒;汝窯瓷這些胎釉特征文獻有記載,又為出土物所證實,是鑒定汝瓷的要領(lǐng)。 宋代汝窯瓷器多香灰胎和半生燒,導致除段店窯外,無論是清涼寺窯口或張公巷窯口,燒成品均在胎體密度上偏小、重量上偏輕,半生燒形成的胎體瓷化程度不高,用手指彈敲。 宋代汝窯器物聲音多發(fā)悶、不清脆、無余音,即自古至今所稱的銅聲或木聲,類似手指輕彈銅器或木器所發(fā)出的聲音。 宋汝多用支釘燒,支釘數(shù)量多少不一,有芝麻釘(清涼寺窯口多見)和圓釘(張公巷窯口多見)之分,支釘去掉后會留下斷茬。 從宋汝完整器支釘處和殘器斷面處,往往能夠清晰地看到宋汝香灰胎體,支釘斷茬多呈白色或灰白色,80到200倍放大鏡下斷茬邊緣釉面多呈硅化玻璃態(tài)。 有黑色圓坑點,殘器斷面多呈土灰色,胎體疏松和半生燒特征明顯,能看到釉面和胎體的明顯分層,無論支釘或殘器斷茬處,以手撫之,均略熟滑不扎手。 宋代汝窯造型多簡練雋秀,弧線圓潤玲瓏,特別是不少器物足端多呈向外卷撇的外八字,器壁弧線圓直分寸處理恰到好處。 宋汝釉質(zhì)流動性強,在器物口沿、折沿、轉(zhuǎn)角、足棱等處,釉多稀薄色淡,薄而透胎,光線稍強時能看到這些部位微泛褐紅或肉紅、粉紅色,俗稱為紅暈。 因古代施釉技術(shù)不成熟和瑪瑙入釉本身的流動性,宋汝窯瓷器物釉面多有厚薄不均現(xiàn)象,有些地方厚度和顏色明顯異于他處,呈明顯的竹青色或翠青色,此種現(xiàn)象稱為積釉。 宋汝釉面多縮釉點,即過去人們講的棕眼,有的地方縮釉嚴重會出現(xiàn)局部缺釉,露出一定面積胎體,露胎部分因窯中氧化多呈鐵褐色或褐泥色。 這代表著那個時代的工藝發(fā)展階段一種無法克服的缺陷,恰恰為那個時代留下了印記和佐證,到代宋汝幾乎無不帶縮釉點的。 宋汝多開片,片紋有蟬翼、冰裂、蟹爪、魚鱗等多種形態(tài),也有極少數(shù)不開片的,單純從開片的形態(tài)角度,現(xiàn)代仿汝技術(shù)早已達到。 不能簡單地作為汝窯斷代的依據(jù),能作為斷代依據(jù)的是開片的層次、先后和生熟;宋代汝瓷距今年代久遠,受外在保存條件變化影響,會出現(xiàn)先后多次開片現(xiàn)象。 同時片紋會隨歲月風化、老化呈老舊感,有時還會沁入外物呈現(xiàn)或黑或黃等不同顏色,粗觀片紋線有時有輕微毛茸茸的感覺。對過于單調(diào)、無層次、干凈的片紋,宜多加留心。 據(jù)臺北故宮博物院公開的清宮舊藏宋汝微觀圖,和窯址標本的仔細觀察研究,在80至200倍放大鏡下,宋汝氣泡多呈粥泡狀差不多同層面稀疏分布,粥泡周圍多有棉絮狀流紋,如天上流云。 而后仿和現(xiàn)代所仿汝窯器氣泡多小而密、多層次參差混雜分布,棉絮狀流紋不明顯;宋汝受保存環(huán)境影響,會不同程度地受不同外物侵蝕,最典型的是水沁、堿沁、蟲蝕。 宋汝受水沁后片紋中多呈黑色,堿沁多為白色或鵝黃色,蟲蝕是一種形象的稱謂,其實是指宋汝部分縮釉點坑邊緣受沁釉層稍微脫落微呈白色或灰白色,像蟲子咬蝕后留下的坑洞一樣。 宋汝器物多半寶石態(tài)礦物質(zhì)入釉,大多釉色非?,摑櫸⒂型付?,看上去如翡翠般有寶光和水頭,盤子和碗類器物在沒嚴重受沁的情況下稍微遠觀平視,器內(nèi)有水汪汪之感。 用手握之、撫之一陣兒不動,無論冬夏,釉面和手會有明顯的出汗感覺;宋汝器物因燒制技術(shù)影響,平視器物口沿,多見不甚周正,俗稱“有點瓢”,這種現(xiàn)象特別是在盤類、碗類、碟類、洗類器物上表現(xiàn)明顯。 從各朝代汝瓷成型工藝看,汝瓷的燒造時段大致可分為北宋早期、中期、晚期(金代)及元代;早期汝瓷釉色瑩潤,但少裝飾,造型簡單為青瓷特征;中期汝瓷則造型多,重裝飾,釉上出現(xiàn)密紋開片。 晚期為鼎盛期,摻瑪瑙入釉,產(chǎn)品工藝日益精湛,但燒造時限也僅有二十幾年,晚期靖康之變后,進入南宋(金代)技藝南流,元代汝瓷幾乎成為半釉露胎的厚胎青瓷。 汝瓷由北宋創(chuàng)燒后,發(fā)展為宮廷御器,到了元代已近尾聲,前后歷程300余年,在中華青瓷史上創(chuàng)下了輝煌的一頁。 汝窯瓷器的胎質(zhì)并不堅致細膩,而是略顯粗松,顏色頗似人們焚香時落下的香灰的顏色,俗稱“香灰胎”;也許有加入北方燒稻桿燃燒后留下的灰分,燒窯時也有加入一些動物的骨頭。 其釉層較薄,約為0.5毫米左右,釉色天青,成品中的絕大多數(shù)釉面呈蟬翼紋細碎小開片,如“冰裂紋”,素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稱。 發(fā)色以天青、卵白、粉青為特色,天青為佳,卵白接近于鴨蛋青,釉面大多失透,粉青以青綠為主調(diào)的釉色,青中泛綠,大多透亮。 汝瓷以名貴瑪瑙、青金石、玉粉為釉;迎光斜視微現(xiàn)似夕陽西下淡淡的微紅暈,享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贊譽。 隨光變幻,釉色猶如“雨過天晴云破處”之美妙,形成了“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 溫潤古樸的典型特色。 微觀觀察也有似鈞窯般行云流水、云霧繚繞的自然流淌之感,難怪一些汝窯有似汝又似鈞呈汝鈞不分的說法; 支釘一般緊靠足跟,以三、五、六枚為多,其斷面呈現(xiàn)白色不是胎色,而是護胎釉留下的痕跡;也有說是'硅化’形成的,微觀下老化痕跡十分明顯自然,這是仿者所無法做到的一點,迄今仿品,很難有亂真之作…… 宋代汝窯系列燒制汝瓷前后有360多年,各個窯口燒制的汝瓷有不同亦有相同各有千秋,其代表窯口有張公巷汝窯、魯山東溝汝窯、段店汝窯、文廟汝窯、臨汝汝窯、清涼寺汝窯等窯口,釉色多為粉青、天青、灰青等釉色,其燒制方法有支釘支燒、墊餅支燒、墊圈支燒,支釘支燒痕跡大同小異如;張公巷汝窯瓷器的支釘很小圈內(nèi)俗稱“小米釘”,魯山東溝汝窯瓷器的支釘比較大俗稱“蜀米釘”,清涼寺汝窯瓷器的支釘扁尖俗稱“芝麻釘”,文廟汝窯瓷器支釘近似清涼寺汝窯瓷器支釘只是稍微大一點。 清涼寺汝窯瓷器支釘特征。 張公巷汝窯瓷器支釘特征。 東溝汝窯瓷器支釘特征。 還有段店汝窯瓷器的墊圈支燒。 汝瓷的開片紋亦有不同。 汝瓷的魚鱗紋開片。 汝瓷的冰裂紋開片。 汝瓷的網(wǎng)紋開片,汝瓷的開片紋并非只有這些,我在這里拋磚引玉共同探討。 這些都是我這近四十年收藏經(jīng)歷對宋代汝瓷的粗淺認識,不一定正確望老師指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