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到一張隆裕太后的老照片,想起網(wǎng)上很多人都說她長得丑,真實的人物到底是什么樣呢,我們從旁觀者的角度試著把這張照片進行高清修復,看看最后一位太后到底長什么樣。 關于修復的流程,我們以前的文章已經(jīng)說了很多了,大體都差不多,這次的內(nèi)容,主要以一張修復的老照片,了解一段歷史和人物事件。 1913年,隆裕太后半身照修復版大婚 很多人認為清朝的末代皇后是溥儀的妻子婉容,其實婉容在嫁給溥儀的時候,清朝已經(jīng)亡國,溥儀屬于亡國之君,所以清朝末代皇后不是婉容,而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葉赫那拉氏靜芬,也被稱為孝定景皇后。 光緒十五年,慈禧為了更好的控制光緒,欽點自己的親侄女靜芬與光緒成婚,這位靜芬就是后來的隆裕太后。 靜芬的父親桂祥是慈禧的親弟弟,桂祥有三女,隆裕排行第二,原名葉赫那拉靜芬,小名喜子,生于1868年正月初十。長冬瓜臉,眉眼耳鼻四平八穩(wěn),一副厚重福相,因性情愚笨,得綽號大木頭,但溫馴聽話,是個老實的旗人姑娘。 而慈禧恰恰需要的,就是一個老實本分又聽話的人來監(jiān)視掌控。 在給光緒選皇后這件事情上,慈禧的第一選項是自己家族里面的姑娘,在那一場選秀中,不僅出現(xiàn)了葉赫那拉氏,還有令光緒傾心的塔喇氏,也就是歷史中的珍妃。 慈禧指定靜芬本來是親上加親的一件好事,但光緒知道之后直接拒,光緒從小就認識她,大他3歲,和她是姨表姐關系。光緒表示無福消受,誰料慈禧駁回了光緒的意見,光緒雖不情愿,但沒實權,只得被迫接受了這門婚事。 光緒不喜歡她,并不是因為貌丑,而是因為她知道這是慈禧放在自己身邊監(jiān)視的一個耳目。 所以,這位皇后只是慈禧的皇后,而不是光緒的皇后。 然而,靜芬卻對這門婚事滿心期待,正處于青春萌動的年紀,對愛情自然很向往,況且要嫁的是當今皇上。 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皇后入宮,同時,瑾、珍兩嬪也由神武門迎入后宮。 寡居 婚后慈禧要求她時刻監(jiān)視光緒,并且及時給她匯報情況。 本就長相平庸,再加上她站在慈禧的一邊,光緒對她敬而遠之,經(jīng)常泡在珍妃的房間里。 珍妃自幼入宮,性格乖巧,又活潑開朗,在煩悶而枯燥的宮里,自然備受光緒的寵愛。 隆裕看著珍妃與光緒恩恩愛愛,自己卻獨守空房,這自然引發(fā)了她的不滿。 和所有女人一樣,隆裕深深嫉妒著珍妃,認為珍妃奪走了她的一切。為了獲得光緒的寵愛,隆裕和慈禧一起打壓過珍妃。 而慈禧對珍妃更是恨之入骨,到最后,慈禧直接找了個理由害死了珍妃。 不過,就算珍妃死了,隆裕也沒能得到光緒的喜愛。 由于性格木訥仁懦,后期也不得慈禧歡心,雖有六宮之權,其實對下不能管制二妃,尤不敢多言,就是對太監(jiān),也不敢驕傲自尊。每日必至兩宮,早晚請安,請安完畢,只閉宮自守,讀書閱史,與太監(jiān)為伍。 就這樣在后宮過著相敬如冰的生活,本來也是互不干涉,可是不甘成為傀儡的光緒,決定開始戊戌變法,慈禧借這個理由,將光緒囚禁在瀛臺。 1908年10月20日,光緒駕崩,做了34年傀儡的光緒死時38歲。隆裕侍奉衣服冠寢和冠履,痛哭送到吉祥轎,41歲就做了寡婦。 從1889年隆裕成為皇后,一直到1908年光緒去世,她從未受到光緒的臨幸,始終保持著完璧之身。 退位 慈禧得到光緒死訊,以光緒沒有子嗣為由,讓光緒帝的弟弟載灃之子溥儀,繼承皇位。這一年溥儀三歲。 1908年10月21日慈禧因痢疾病去世,與光緒只前后一天,把控清朝朝政的慈禧死了,但隆裕并沒有真正的解脫。 慈禧死前,留下遺旨,軍國政事由攝政王載灃裁定,遇重大事件,必須有皇太后懿旨。 溥儀上位后隆裕升職為皇太后,為自己選徽號隆裕,這是她第一次可以自己做主。 溥儀登基,掌權的依然是葉赫那拉氏,可無論是攝政王,還是皇太后,都生性懦弱,無法改變飄搖欲墜的清王朝。 隆裕太后在撫養(yǎng)3歲幼帝的同時,也效仿慈禧垂簾聽政,與溥儀生父攝政王載灃,共同主掌大廈將傾的清王朝。 隆裕性格溫順木訥,不善于巴結(jié)人,所以親信不多,但為了保住自己的太后之位,保住幼帝溥儀的皇位,提拔慈禧的愛將慶親王奕劻,來與攝政王載灃分權制衡。與慈禧不同,隆裕雖然制衡朝堂,但并沒有太多實權也沒有太大的野心。 1913年,隆裕太后在建福宮花園里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眾多城市紛紛響應孫中山先生的號召。此時,距慈禧太后去世只有3年,皇帝溥儀僅5歲。 各地城池失守的消息使隆裕太后心急如焚。此時的清廷,早已不復鼎盛時期的國力。 臺下大臣們慌作一團,經(jīng)過重重考慮之后,隆裕太后決定把希望壓在袁世凱的身上。 而此時的袁世凱,正在家賦閑。早在慈禧太后去世前,就曾密令要除掉袁世凱。 在眾人的力保下,袁世凱逃過了殺身之禍。只是袁世凱從此被朝廷猜忌,被迫在家休養(yǎng)。 之所以要重新啟用袁世凱,是因為他在北洋新軍中仍有一定的號召力。北洋新軍是袁世凱一手建立起來的,這支軍隊雖然名義上屬于清朝,實際上卻只聽命于袁世凱一人。 而此時的清廷,除了保衛(wèi)紫禁城的禁軍之外,唯一可用的就只有北洋新軍了。 很快,袁世凱就被任命為總理大臣。只是,重掌大權的袁世凱并沒有像隆裕太后期望的那樣,為清廷辦事。 在袁世凱的謀劃下,反對他的人先后被撤職。隆裕太后徹底成了光桿司令,而袁世凱一躍成為清廷的掌權派。 即便袁世凱已經(jīng)成了實際上的掌控者,他仍不滿足于此。袁世凱打算逼迫宣統(tǒng)皇帝退位。 1912年的一天,袁世凱穿戴整齊,入宮覲見隆裕太后。他這次前來,是要商討清帝退位一事。 面對袁世凱的緊逼,清朝官員們心里都明白,皇帝只剩下退位這一條路了,只是退位乃大事,他們唯恐自己背上罪名,因此不愿表態(tài)。 在這種時刻,隆裕太后站了出來表示:只要天下平安就好。 在與袁世凱的多次協(xié)商下,最終同意讓位。 在簽署退位詔書的那天,隆裕太后放聲大哭。傳承多代的祖宗基業(yè),從此就要在她手里結(jié)束了。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簽署了這份協(xié)議,宣統(tǒng)皇帝就此退位。 申報在報道中寫道:清帝遜位詔書由袁世凱在養(yǎng)心殿呈獻給隆裕太后,隆裕太后閱未終篇已淚如雨下。 成疾 清帝宣布退位的消息傳出后,國內(nèi)眾人一片歡呼。 然而,與宮外歡慶的氣氛相反,紫禁城內(nèi)卻籠罩著一層憂傷的氣息。 按照協(xié)議,清廷的皇室成員可以繼續(xù)留在紫禁城,宮中的一切也都照舊使用,除此之外還會每月給皇室供給400萬兩銀子。 這些措施為清朝留下了最后一絲體面。但隆裕太后心里明白,清廷皇室從此之后不復存在了,如今只覺一片凄清。 沒能幫助小皇帝守住家業(yè),自覺愧對列祖列宗,嘗謂:孤兒寡婦,千古傷心,每睹宮宇荒涼,不知魂歸何所。 1913年,隆裕過生日,盡管已經(jīng)是共和的天下,但清朝基本的場面還是要有的。 再加上當時的一些清室舊臣也有意想借著這場宴席,重振一下清朝威風,因此壽宴辦的頗有些氣場。 在吃飯間,袁世凱專使梁士詒突然來訪,在場王公大臣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氣,他們怕袁世凱抓住把柄紛紛回避,最終殿上只剩寥寥幾人向隆裕太后祝賀。 隆裕太后看到這尷尬的一幕,不由得心生怒氣,一個梁士詒就能讓大臣們這樣羞辱自己,想起權柄在握時的盛景,不禁愁病交加,再加上心情一直不好,終于一病不起。 2月21日晚便不省人事,已是彌留,到了夜間見宣統(tǒng)在側(cè),不覺嗚咽道: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國已亡了,母又將死,汝尚茫然,奈何奈何? 稍歇后凄聲道:我與汝要永訣了,溝瀆道涂,聽你自為,我不能再顧你了。 1913年2月22日晨2時,隆裕太后薨逝,享年46歲。 薨逝 隆裕太后逝世后,出于各方利益的考量,民國以隆重的國葬規(guī)格處理喪事,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以感謝她為民國做出的貢獻。 3月在太和殿舉行公祭,到席五萬多人,靈堂上方懸掛女中堯舜白色橫幅,正中擺隆裕太后像。 1913年3月18日由于光緒的崇陵還沒有修完,所以,隆裕太后的梓宮運至河北易州梁各莊行宮內(nèi)恭奉暫安,崇陵竣工后,與光緒帝一起入陵。 就在她與光緒合葬后不久,就遭到了盜墓賊的侵擾。 不僅陪葬財物被洗劫一空,就連遺體也被嚴重破壞。 隨著我國的保護性挖掘,隆裕太后才得以安息。 身后 盡管貴為太后,但隆裕太后一生卻命運悲慘,在時代漩渦里身不由已。 她是大清的最后一位皇后,最后一位皇太后。她親手終結(jié)了清朝的歷史,終結(jié)了封建王朝。 有人稱她為女中堯舜,主持清帝退位立下大功。 但對于隆裕太后來講,這是無奈的選擇,她并沒有第二個選項。 死后和光緒合葬,也算了了一生之愿。 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博覽群書,溫柔善良,但由于她平時沉默寡言,不善交際,慈禧對她并不滿意。 從另一個角度看,她只是普普通通的女人,長得不漂亮,性格內(nèi)向和大家融不到一起;但她善良、有文化、有追求、三觀正。 每一段歷史,都值得被記憶,每一個人物,都值得被尊重,評價一個人,先從了解開始,她很丑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