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本《陰陽大論》12·素問(74)至真要大論】上 【太乙本《陰陽大論》12·甲丑.至眞要】 【王冰本《陰陽大論》12·素問(74)至真要大論】上 主題:六氣分治,司天地 【㈠】【①六氣之天化】 【㈡】【②六氣之地化+③六氣之間化+④六氣之色化】 【㈢】【司天之天化+主病+司歲備物+司氣+非司歲備物+歲主藏害與治療+平氣】 【㈣】【六氣的南政北政】 【㈤】【在泉六氣之變即正勝即本氣勝的病與治療問題】 【㈥】【司天六氣之變即正勝即本氣勝的病與治療問題】 【㈦】【在泉六氣邪勝的病與治療】 【㈧】【司天六氣邪勝的病與治療】 【㈨】【六氣相勝的病與治療】 【㈩】【六氣之復的病與治療】 【王冰本《陰陽大論》12·素問(74)至真要大論】上 【《甲丑.至眞要》2020.6.7】 黃帝問曰: 五氣交合,盈虛更作,余知之矣。 六氣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 岐伯再拜對曰: 明乎哉問也。 天地之大紀,人神之通應也。 帝曰:愿聞 上合昭昭, 下合冥冥奈何? 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㈠】【①六氣之天化】 帝曰:愿聞其道也。 岐伯曰: 厥陰司天,其化以風; 少陰司天,其化以熱; 太陰司天,其化以濕; 少陽司天,其化以火; 陽明司天,其化以燥; 太陽司天,其化以寒; 以所臨臟位,命其病者也。 (傷寒論中的六經病取名的根據。此處只是司天這個中間位置的六病,還有其他五個位置的六病,總共有六個位置,每個位置有6種病,所以共有病36種。) (傳統(tǒng)順序三之氣是少陽相火,四之氣太陰濕土) (贛派順序三之氣是太陰濕土,四之氣少陽相火) (此處六氣的順序是少陽在四之氣,太陰在三之氣,與贛派運氣順序相同) (此處六氣的順序是按照三陰三陽排序的,71下+74上) 【㈡】【②六氣之地化+③六氣之間化+④六氣之色化】 帝曰:地化奈何? 岐伯曰: 司天同候, 間氣皆然。 帝曰:間氣何謂? 岐伯曰: 司左右者是謂間氣也。 帝曰:何以異之? 岐伯曰: 主歲者紀歲, 間氣者紀步也。 帝曰:善。歲主奈何? 岐伯曰: 厥陰 司天為風化,【為①天化】 在泉為酸化。【為②地化】 司氣為蒼化,【為④色化。即主歲】 間氣為動化。【為③間化】 少陰 司天為熱化,在泉為苦化, 不司氣化,居氣為灼化。 【岐黃=王冰:不司氣化/太乙:不司,為氣化】 太陰 司天為濕化,在泉為甘化。 司氣為黅化,間氣為柔化。 少陽 司天為火化,在泉為苦化。 司氣為丹化,間氣為明化。 陽明 司天為燥化,在泉為辛化。 司氣為素化,間氣為清化。 太陽 司天為寒化,在泉為咸化。 司氣為玄化,間氣為藏化。 【岐黃:玄/太乙:元】 故治病者, 必明六化分治, 五味五色所生, 五藏所宜, 乃可以言盈虛病生之緒也。 【㈢】【司天之天化+主病+司歲備物+司氣+非司歲備物+歲主藏害與治療+平氣】 帝曰: 厥陰在泉,而酸化先,【酸行之化即在泉之地化】 余知之矣。 風化之行也何如?【風行之化即司天之天化】 岐伯曰: 風行于地,所謂本也,余氣同法。 本乎天者,天之氣也。 本乎地者,地之氣也。 天地合氣,六節(jié)分而萬物化生矣。 故曰:謹候氣宜,無失病機,此之謂也。 帝曰:其主病何如? 岐伯曰:司歲備物,則無遺主矣。 帝曰:司歲物何也? 岐伯曰:天地之專精也。 【岐黃:司/王冰:先/太乙:先】 帝曰:司氣者何如? 岐伯曰:司氣者主歲同,然有余不足也。 黃帝曰:非司歲物何謂也? 岐伯曰: 散也,故質同而異等也。 氣味有薄厚, 性用有躁靜, 治保有多少, 力化有淺深,此之謂也。 帝曰:歲主臟害何謂? 岐伯曰:以所不勝命之,則其要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 上淫于下,所勝平之。 外淫于內,所勝治之。 帝曰:善。平氣何如? 岐伯曰: 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正者正治, 反者反治。 【㈣】【六氣的南政北政】 帝曰: 夫子【岐黃=王冰:夫子/太乙:子】 言察陰陽所在而調之, 論言人迎與寸口相應,若引繩,小大齊等,命曰平。陰之所在寸口,何如? 岐伯曰:視歲南北,可知之矣。 帝曰:愿卒聞之。 岐伯曰: 北政之歲, 少陰在泉,則寸口不應。 厥陰在泉,則右不應。 太陰在泉,則左不應。 南政之歲, 少陰司天,則寸口不應。 厥陰司天,則右不應。 太陰司天,則左不應。 諸不應者反其診則見矣。 帝曰:尺候何如? 岐伯曰: 北政之歲, 三陰在下,則寸不應。 三陰在上,則尺不應。 南政之歲, 三陰在天,則寸不應。 三陰在泉,則尺不應,左右同。 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此之謂也。 【流散無窮:見于74上+71中+《素問3》+《靈樞》】 【㈤】【在泉六氣之變即正勝即本氣勝的病與治療問題】 帝曰:善。天地之氣,內淫而病何如? 岐伯曰: 歲 厥陰在泉,風淫所勝,則地氣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 民病 灑灑振寒,善伸數欠; 心痛支滿,兩脅里急; 飲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則嘔; 腹脹善噫,得后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 【岐黃:歲王冰:歲/太乙:歲應之變,】 【岐黃:脅王冰:脅/太乙:脇】 【岐黃:膈/王冰:鬲/太乙:鬲】 歲 少陰在泉,熱淫所勝,則焰浮川澤,陰處反明。 民病 腹中常嗚,氣上沖胸、喘、不能久立; 寒熱皮膚痛、目瞑齒痛、?腫、惡寒發(fā)熱如瘧; 少腹中痛、腹大。 蟄蟲不藏。 【岐黃:歲王冰:歲/太乙:歲應之變,】 歲 太陰在泉,草乃早榮,濕淫所勝,則?;鑾r谷,黃反見黑,至陰之交。 民病 飲積心痛,耳聾,渾渾焞焞,溢腫喉痹; 陰病血見,少腹痛腫,不得小便; 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 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腘如結,腨如別。 【岐黃:歲王冰:歲/太乙:歲應之變,】 【岐黃:溢王冰:嗌/太乙:嗌,】 歲 少陽在泉,火淫所勝,則焰明郊野,寒熱更至。 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 甚則血便,少陰同候。 【岐黃:歲王冰:歲/太乙:歲應之變,】 歲 陽明在泉,燥淫所勝,則霿霧清瞑。 民病喜嘔,嘔有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側; 甚則嗌干,面塵,身無膏澤,足外反熱。 【岐黃:歲王冰:歲/太乙:歲應之變,】 歲 太陽在泉,寒淫所勝,則凝肅慘栗。 民病少腹控睪引腰脊,上沖心痛,血見嗌痛,頷腫。 【岐黃:歲王冰:歲/太乙:歲應之變,】 【岐黃:慘栗王冰:慘慄/太乙:慘慄】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 諸氣在泉, 風淫于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辛散之; 熱淫于內,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fā)之; 濕淫于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火淫于內,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fā)之; 燥淫于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寒淫于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 【岐黃:苦(甘)王冰:苦/太乙:苦。】 【㈥】【司天六氣之變即正勝即本氣勝的病與治療問題】 帝曰:善。天氣之變何如? 岐伯曰: 厥陰司天,風淫所勝,則太虛?;?,云物以擾,寒生春氣,流水不冰。 民病 胃脘當心而痛,上肢兩脅; 膈咽不通,飲食不下,舌本強,食則嘔; 冷泄腹脹,溏泄瘕水閉。 蟄蟲不去。 病本于脾。沖陽絕,死不治。 【3】[足陽明②胃]F0②42沖陽】【此處是把沖陽歸入脾經】 【岐黃:兩脅/王冰:兩脅/太乙:兩脅】 【岐黃:膈/王冰:鬲/太乙:鬲】 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怫熱至,火行其政。 民病 胸中煩熱,嗌干、右胠滿、皮膚痛; 寒熱咳喘; 大雨且至; 唾血血泄、鼽衄、嚏嘔; 溺色變; 甚則瘡瘍胕腫、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腹大滿,膨膨而喘咳。 病本于肺,尺澤絕,死不治。 【1】[手太陰⑴肺]05尺澤 【岐黃:鼽衄/王冰:鼽衄/太乙:鼽衂,qiu,nv】 太陰司天,濕淫所勝,則沉陰且布,雨變枯槁。 胕腫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不得。 腰脊頭項痛、時眩; 大便難,陰氣不用; 饑不欲食,咳唾則有血,心如懸。 病本于腎,太溪絕,死不治。 【8】[足少陰⑷腎]03太溪 【岐黃:沉王冰:沉/太乙:沉】 【岐黃:溪王冰:溪/太乙:谿】 少陽司天,火淫所勝,則溫氣流行,金政不平。 民病 頭痛,發(fā)熱惡寒而瘧,熱上皮膚痛; 色變黃赤,傳而為水,身面胕腫、腹?jié)M仰息、泄注赤白、瘡瘍; 咳唾血、煩心,胸中熱,甚則鼽衄,。 病本于肺。天府絕,死不治。 【1】[手太陰⑴肺]03天府 陽明司天,燥淫所勝,【大涼革候,】則木乃晚榮,草乃晚生,【名木斂,生菀于下,草焦上首,】筋骨內變。 民病 左胠脅痛,寒清于中,感而瘧,咳; 腹中嗚,注泄鶩溏; 心脅暴痛,不可反側; 嗌干面塵; 腰痛,丈夫頹疝,婦人少腹痛,目昧眥瘍,瘡痤癰。 蟄蟲來見。 病本于肝。太沖絕,死不治。 【12】[足厥陰⑹肝]03太沖 【黃色部分,王冰與太乙的文字+位置相同,岐黃本根據《類經》把王冰與太乙中的黃色經文位置移動。】 【岐黃:胠脅/王冰:胠脅/太乙:胠脇】 【岐黃:心脅/王冰:心脅/太乙:心脅】 【岐黃:昧眥/王冰:昧眥/太乙:昧眥,zi眼眶】 【岐黃:痤癰/王冰:痤癰/太乙:痤廱】 太陽司天,寒淫所勝,則寒氣反至,水且冰,【運火炎烈,雨暴乃雹?!?/span>血變于中,發(fā)為癰瘍。 民病 厥心痛,嘔血、血泄、鼽衄,善悲,時眩仆。 胸腹?jié)M、手熱肘攣,掖腫; 心淡淡大動,胸脅胃脘不安; 面赤目黃、善噫嗌干,甚則色炲,渴而欲飲。 病本于心。神門絕,死不治。 【5】[手少陰⑶心]07神門 【黃色經文,岐黃與類經位置相同,類經中把此二句前移到水且冰的后面】 【黃色經文,王冰與太乙位置相同,在時眩仆的后面】 【王冰:淫/太乙:三點水+搖去提手旁】 【岐黃:脅/王冰:脅/太乙:脇】 所謂動氣,知其臟也。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 司天之氣, 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瀉之。 熱淫所勝,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 火淫所勝,平以酸(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發(fā)之,以酸復之。熱淫同。 燥淫所勝,平以苦濕(溫),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甘苦,以咸瀉之。 【岐黃:酸(咸)冷,/王冰:酸冷/太乙:酸冷】 【岐黃:苦濕(溫),即新校正:苦溫,/王冰:苦濕/太乙:苦濕】 【㈦】【在泉六氣邪勝的病與治療】 帝曰:善。邪氣反勝,治之奈何? 岐伯曰: 風司于地,清反勝之,治以酸溫,佐以苦甘,以辛平之。 熱司于地,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平之。 濕司于地,熱反勝之,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 火司于地,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平之。 燥司于地,熱反勝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為利(治)。 寒司于地,熱反勝之,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岐黃:(治)/王冰:利/太乙:利】取太乙 【㈧】【司天六氣邪勝的病與治療】 帝曰:其司天邪勝何如? 岐伯曰: 風化于天,清反勝之,治以酸溫,佐以甘苦。 熱化于天,寒反勝之,治以甘溫,佐以苦酸辛。 濕化于天,熱反勝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 火化于天,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 燥化于天,熱反勝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 寒化于天,熱反勝之,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㈨】【六氣相勝的病與治療】 帝曰:六氣相勝奈何? 岐伯曰: 厥陰之勝, ?0耳嗚頭眩,憒憒欲吐,胃膈如寒。 ?A大風數舉,倮蟲不滋。 ?1胠脅氣并,化而為熱,小便黃赤, 胃脘當心而痛上肢兩脅, 腸嗚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 甚則嘔吐,膈咽不通。 【岐黃:膈/王冰:鬲/太乙:鬲】 【岐黃:脅/王冰:脅/太乙:脇】 【岐黃:飧泄/王冰:飧泄/太乙:飱泄,sun1/xie2】 少陰之勝, ?0心下熱,善饑,齊下反動,氣游三焦。 ?A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 ?1嘔逆躁煩、腹?jié)M痛、溏泄,傳為赤沃。 太陰之勝, ?0火氣內郁,瘡瘍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胠脅。 甚則心痛,熱格,頭痛、喉痹、項強。 獨勝則濕氣內郁,寒迫下焦,痛留頂,互引眉間,胃滿。 ?A雨數至,鱗見于陸,燥化乃見。 ?1少腹?jié)M,腰脽重強,內不便,善注泄,足下溫,頭重,足脛胕腫,飲發(fā)于中,胕腫于上。 【岐黃:脅/王冰:脅/太乙:脇】 【岐黃:雨數至,鱗見于陸,燥化乃見。少腹?jié)M,】 【王冰:雨數至,燥化乃見。少腹?jié)M,】 【太乙:雨數至,燥化,乃見少腹?jié)M,】 少陽之勝, ?0熱客于胃, 煩心、心痛、目赤, 欲嘔、嘔酸、善饑、 耳痛、溺赤、善驚、譫妄。 ?A暴熱消爍,草萎水涸,介蟲乃屈。 ?1少腹痛,下沃赤白。 陽明之勝, ?0清發(fā)于中,左胠脅痛、溏泄、內為嗌塞、外發(fā)?疝。 ?A大涼肅殺,華英改容,毛蟲乃殃。 ?1胸中不便,嗌塞而咳。 【岐黃:脅/王冰:脅/太乙:脇】 太陽之勝, ?A凝栗且至,非時水冰,羽乃后化。 痔瘧發(fā), ?0寒厥入胃則 內生心痛,陰中乃瘍,隱曲不利,互引陰股,筋肉拘苛; 血脈凝泣,絡滿色變,或為血泄,皮膚否腫,腹?jié)M食減; 熱反上行,頭項囪頂腦戶中痛,目如脫。 寒入下焦,傳為濡瀉。 【岐黃:凝栗/王冰:凝凓/太乙:凝凓】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 厥陰之勝,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瀉之。 少陰之勝,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瀉之, 太陰之勝,治以咸熱,佐以辛甘,以苦瀉之。 少陽之勝,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瀉之。 陽明之勝,治以酸溫,佐以辛甘,以苦泄之。 太陽之勝,治以甘(苦)熱,佐以辛酸,以咸瀉之。 【岐黃:甘(苦)熱,即新校正:苦熱/王冰:甘熱/太乙:甘熱】 【㈩】【六氣之復的病與治療】 帝曰:六氣之復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 厥陰之復, ⑴0少腹堅滿,里急暴痛。 ⑴A偃木飛沙,倮蟲不榮。 ⑴1厥心痛,汗發(fā)嘔吐,飲食不入,入而復出; 筋骨繇并,掉眩清厥; 甚則入脾,食痹而吐。 沖陽絕,死不治。 【3】[足陽明②胃]F0②42沖陽】【此處是把沖陽歸入脾經】 【岐黃:筋骨繇并,掉眩清厥】 【王冰:筋骨掉眩清厥】 【太乙:筋骨掉眩清厥】 2020.6.7下午到此 少陰之復, ⑵0 燠熱內作,煩燥鼽嚏,少腹絞痛, 火見燔炲,嗌燥,分注時止,氣動于左,上行于右, 咳、皮膚痛、暴喑、心痛、郁冒不知人,乃灑淅惡寒振栗,譫妄, 寒已而熱,渴而欲飲, 少氣骨痿,隔腸不便,外為浮腫,噦噫。 ⑵A赤氣后化,流水不冰,熱氣大行,介蟲不復。 ⑵1病痱胗瘡瘍、癰疽痤痔, 甚則入肺,咳而鼻淵。 天府絕,死不治。 【1】[手太陰⑴肺]03天府 【岐黃:燔炲/王冰:燔焫/太乙:燔焫】 【岐黃:喑/王冰:瘖/太乙:瘖】 【岐黃:栗/王冰:慄/太乙:慄】 【岐黃:痱/王冰:疿/太乙:疿】 【岐黃:癰/王冰:癰/太乙:廱】 太陰之復, ⑶0 濕變乃舉,體重中滿,食飲不化, 陰氣上厥,胸中不便,飲發(fā)于中,咳喘有聲。 ⑶A大雨時行,鱗見于陸。 ⑶1頭項痛重,而掉瘈尤甚,嘔而密默,唾吐清液, 甚則入腎,竅瀉無度。 太溪絕,死不治。 【8】[足少陰⑷腎]03太溪 【岐黃:項/王冰:頂/太乙:頂】 【岐黃:溪/王冰:溪/太乙:谿】 少陽之復, ⑷A大熱將至,枯燥燔爇,介蟲乃耗。 驚瘛咳衄,心熱煩燥,便數憎風, 厥氣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瘈; 火氣內發(fā),上為口糜、嘔逆、血溢、血泄,發(fā)而為瘧, 惡寒鼓栗,寒極反熱,溢絡焦槁,渴引水漿,色變黃赤, 少氣脈萎,化而為水,傳為胕腫, 甚則入肺,咳而血泄。 尺澤絕,死不治。 【1】[手太陰⑴肺]05尺澤 【岐黃:瘈咳衄王冰:瘛咳衄/太乙:瘛欬衂】 【岐黃:瘈王冰:瘛/太乙:瘛】 【岐黃:栗/王冰:慄/太乙:慄】 【岐黃:溢/王冰:嗌/太乙:嗌】 陽明之復, ⑸A清氣大舉,森木蒼干,毛蟲乃厲。 病生胠脅,氣歸于左,善太息, 甚則心痛,否滿,腹脹而泄,嘔苦咳噦,煩心。 病在膈中,頭痛, 甚則入肝,驚駭筋攣。 太沖絕,死不治。 【12】[足厥陰⑹肝]03太沖 【岐黃:脅王冰:脅/太乙:脇】 【岐黃:膈/王冰:鬲/太乙:鬲】 太陽之復, ⑹A厥氣上行,水凝雨冰,羽蟲乃死。 ⑹0心胃生寒: 胸膈不利,心痛否滿, 頭痛善悲,時眩仆,食減, 腰脽反痛,屈伸不便。 ⑹B地裂冰堅,陽光不治: ⑹1少腹控睪,引腰脊,上沖心,唾出清水,及為噦噫, 甚則入心,善忘善悲。 神門絕,死不治。 【5】[手少陰⑶心]07神門 【岐黃:膈/王冰:膈/太乙:鬲】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 厥陰之復,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瀉之,以甘緩之。 少陰之復,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瀉之,以酸收之,辛苦發(fā)之,以咸軟之。□□□□,□□□□。 太陰之復,治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瀉之,燥之、泄之。 少陽之復,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軟之,以酸收之,辛苦發(fā)之;發(fā)不遠熱,無犯溫涼。少陰同法。 陽明之復,治以辛溫,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補之。 太陽之復,治以咸熱,佐以甘辛,以苦堅之。 【王冰經文:少陰最后無“發(fā)不遠熱,無犯溫涼。”】 【太乙經文:少陰最后有“發(fā)不遠熱,無犯溫涼。”】 【王冰經文:少陽最后有“少陰同法。”】 【太乙經文:少陽最后無“少陰同法。”】 治諸勝復, 01寒者熱之,02熱者寒之, 03溫者清之,04清者溫之。 05□□□□,06散者收之, 07□□□□,08□□□□, 09抑者□□,10□□□□,11□□散之。 12燥者潤之,13急者緩之, 14堅者軟之,15脆者堅之, 16衰者補之,17強者瀉之。 各安其氣,必清必靜,則病氣衰去,歸其所宗,此治之大體也。 帝曰:善。 【王冰本《陰陽大論》12·素問(74)至真要大論】上】經文到此結束 杜乘意 賦值—————————————————結局 賦值—————————————————結局 切一字,得一字之果 悟一句,得一句之功 看一圖,得一圖之利 字字解難 句句消災 章章滅罪 關于《陰陽大論》,目前有兩個版本 ①是王冰本《陰陽大論》: 出自【王冰素問】 唐朝.公元672年.王冰.所傳 ②是太乙本《陰陽大論》: 出自【玄隱遺密】 共朝.公元2018年.三申道人.所傳 通過經文比對, 太乙本比王冰本多出兩小篇經文 太乙本《陰陽大論·甲甲.陰陽兆》 太乙本《陰陽大論·甲乙.大要?》 2022.5.13下午13.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