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季拍賣會 BEIJING SEEKS ANTIQUE 2023 SPRING AUCTION 單色釉,是跨越時間的極簡審美,飽含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的藝術追求。單色釉的純凈、厚薄、冷暖,窯變時的變幻莫測,微小的開片聲音,都給人帶來無窮的遐想與享受。 4025 御制冬青釉盤 清雍正 H3.2cm;D13.5cm 詹姆斯及瑪麗蓮·阿爾斯多夫珍藏 蘇富比倫敦,1971年5月18日 Lot144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本品造型簡練規(guī)整,釉色清潤柔和,淡如青白玉,頗具素雅之態(tài),足底雙方框內(nèi)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雍正朝單色釉并無過多紋飾裝飾,少部分有暗花紋,但憑造型、釉色取勝。雍正青釉御窯器,有粉青釉、冬青釉和仿龍泉釉等。色澤上看,以粉青最淡,冬青稍深,豆青最重。青釉是以微量鐵為呈色劑,是我國比較古老的色釉。而對于青釉的復燒,直至雍正朝才達到絕對的成熟高度。 雍正帝常親自過問御瓷的制作,尤其對單色釉的配制格外在意。清檔中有多筆記錄,堪可證明雍正帝對單色釉的喜愛程度。此形制的盤在雍正時期還燒造過天藍釉、檸檬黃、胭脂水等,皆為嬌俏之色。2021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曾釋出一件竹月堂藏清雍正青釉盤,與本品品種相同,可作參照。 參考:佳士得香港,2021年春拍, Lot2987,成交價HKD2,750,000 4020 豆青釉暗刻輪花紋碗 清乾隆 H6cm:D15cm 國有文物商店舊藏 展覽&出版:“無敞—鏡古山房暨 諸家庋藏明清御瓷珍翫”展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本品內(nèi)外滿施青釉,外壁暗刻輪花紋,釉色勻凈清雅。輪花紋為佛教圖案,明代永宣時期起用于青花瓷器的裝飾。至清代,此類青釉暗刻輪花紋碗僅見于乾隆、嘉慶時期,這與宮廷篤信藏傳佛教有關。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清乾隆冬青暗花碗與本品器形、釉色、紋飾、尺寸皆相同,可茲參考。 參考:清乾隆 冬青暗花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4075 粉青釉雙耳瓶 清乾隆 H18.2cm 粉青釉,釉色青綠淡雅,釉面光澤柔和,屬石灰堿釉的一種,以鐵的氧化物為主要呈色劑。由于石灰堿釉高溫下不易流釉,因此釉層可施得厚,使器物的釉色在適當?shù)臏囟群瓦€原氣氛下達到柔和淡雅的玉質(zhì)感,為青釉中最佳色調(diào)之一。 本瓶呈八棱形,制作時由八片瓷土貼合而成,燒造難度較大。頸部飾夔龍耳,意在摹古。 4134 霽紅釉玉壺春瓶 清康熙 H32.5cm 佳士得紐約,2005年3月30日,Lot 424 (其一) 本品撇口,長頸,垂腹,圈足。頸部較雍正時期玉壺春更為修長,為康熙時期作品,相似器型可參考清宮舊藏清康熙釉里紅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纖纖素頸,清秀挺拔。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紅(下)》 耿寶昌主編,上??茖W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 2000年,頁181,圖版165 4006 粉青釉杏圓貫耳瓶 清光緒 H30cm “大清光緒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貫耳瓶,為仿青銅器樣式,乾隆時對原有的貫耳瓶在器形及裝飾上進行改造,稱為四方杏元雙管瓶,其造型深受乾隆皇帝喜愛,景德鎮(zhèn)御窯廠曾燒造了多種色釉的貫耳瓶,以供乾隆帝賞玩。此類器形后成官窯經(jīng)典,歷朝均有燒造。光緒朝時,此瓶形較常見的釉色有窯變釉、仿哥釉、仿官釉、粉青釉等,其中前兩者為大運琢器固定品種,粉青釉則為傳辦瓷器,數(shù)量較少。 4007 窯變釉杏圓耳瓶 清同治 H30cm “大清同治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江西通志》載同治三年大運傳辦瓷器清單中,有“均釉四方杏元雙管瓶”一種,即此品種的正式名稱和燒造時間。本品為同治一朝杏圓貫耳瓶中質(zhì)量較高者,同時期窯變釉器多為黑紅流釉相間,如本品紅、紫、藍相交者較為少見,有乾隆窯變之美感。 4019 紅釉盤 清乾隆 H4.3cm;D18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霽紅釉盤為清代官窯傳統(tǒng)品種,乾隆時期燒造技術成熟,呈色鮮艷者一向受到青睞。 拍品盤形規(guī)整,內(nèi)外壁均施霽紅釉,釉色鮮艷,釉面微現(xiàn)橘皮紋,口沿處留一道整齊的燈草邊,別具韻味,為乾隆霽紅釉佳品。 4026 仿宣窯寶石藍釉茶圓 清雍正 H5cm;D9.8cm 徽州戶出 “大明宣德年制”款 景德鎮(zhèn)的藍釉瓷器早在元代就燒制成功,使用的是一種富含石灰堿的寶石質(zhì)釉料,故而明代有“寶石藍”之稱。以明代宣德藍釉最為名貴,拍品即為雍正官窯仿宣德寶石藍釉燒製而成,為唐英《陶成紀事碑記》中“仿古采今”的五十七種釉色之一。 《陶成紀事碑記》稱本品釉色為“仿宣窯霽青”,取光風霽月,澄雅宜人之意。本品線條柔和優(yōu)美,體量纖秀精致,小器大樣。外壁通施藍釉,藍中泛紫,釉色渾厚艷美藍若寶石,口沿一線燈草口,寧靜雅致。 參考:明宣德 霽青白里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4136 白釉筒式爐 清康熙 H7cm;D7.5cm “大明嘉靖年制”款 爐作直筒型,三足。通體施白釉,光素無紋,釉色潔白似脂,胎體堅實。造型小巧卻不失沉穩(wěn),為康熙時期景德鎮(zhèn)模仿德化窯的作品。 4079 郎窯綠釉琵琶尊 清康熙 H24.5cm 拍品為典型康熙時期陳設佳器,造型大氣穩(wěn)重,撇口,垂腹,二層臺式圈足,為康熙朝典型特征。施郎窯綠釉,勻凈凝厚,釉色青翠,間以絲絲紅釉顯現(xiàn),如窯變之交融幻化。釉面光亮晶瑩,玻璃質(zhì)感強,開片細碎均勻,頗有意趣。 4084 德化窯蔥根白釉簋式爐 明代 H9.5cm;D13.3cm 款識:“子孫永寶”四字二行篆書款 簋式爐造型。敞口,平口沿,短束頸,扁鼓腹,腹壁對飾變形龍耳,頸部凸雕各樣紋理比鄰,有團菊、獸面、銀錢等,依序置列一周,脛部折收,外撇圈足,平底。足端露胎,胎質(zhì)潤白如玉。內(nèi)外施白釉,釉質(zhì)肥厚滋潤發(fā)淡青色,近似蔥根。頸部飾凸花一周,頸腹部飾雙瑞獸耳,圈足外側(cè)飾回紋二周。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詔令“凡祭器皆用瓷”,從而仿青銅造型的瓷制簋、斝、爵、觚、香爐等陳設供器也被當作貢品,在宗廟社壇,敕封寺觀以及陵墓中出現(xiàn)。 此爐造型美觀,做工精細,胎縝密堅致,胎釉結(jié)合緊密,燒結(jié)程度較好,釉豐滿瑩潤,柔和溫澤,在以象牙白釉為主流的德化窯中,這種蔥根白釉極為少見而珍貴。 參考:明代 德化窯白瓷凸花高足簋式爐 蘇州博物館藏 4063 青釉鬲式爐 明代 H6cm;D9.5cm 出版&展覽:《逸味·飄香——古代香具 茶具時尚文化主題展》,溫州博物館,2018年 此件青釉鬲爐造型承襲古制,極具商周青銅之韻。色呈青灰,柔光婉約。胎骨棱角裹之厚釉,銳角斂藏,柔里蘊剛。器身釉質(zhì)如酥臘堆脂,間或星點縮釉,黑褐胎骨若隱還現(xiàn),釉色古雅,形添沉穩(wěn),盡顯蒼古幽玄之風。 此爐為仿青銅禮器造型,此類器物不僅在各種祭祀活動中使用,且更用于日常生活當中,其中鼎式器物使用最為繁盛,而鬲式爐特別受到宮廷及文人士大夫的喜好,成為“四般閑事”中不可或缺的用具,在詩作中也是倍加吟詠的對象。 4055 卵白釉印蓮紋「樞府」款折腰洗 元代 H5cm;D13.2cm 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鎮(zhèn)窯新創(chuàng)燒的一種高溫釉,因釉色似鵝蛋,呈現(xiàn)白中微泛青的色調(diào)而得名。元代“樞府”瓷制作規(guī)整,品質(zhì)優(yōu)良,多有印花裝飾,紋飾題材以云龍和纏枝花卉紋為常見,因“樞府”釉屬乳濁釉,故紋飾不太清晰。“樞府”瓷與民用的卵白釉瓷相比,顯得尤為精致,修足規(guī)整,足底無釉,底心有乳釘狀凸起,胎體厚薄適中,是所知元代官用之器的名品。明《新增格古要論》:“元朝燒小足印花者,內(nèi)有樞府字者高”的記載表明,帶“樞府”銘的卵白釉器在明代人眼中已是十分珍貴的佳作了?!皹懈弊謽拥臑樵娛聶C構(gòu)“樞密院”在景德鎮(zhèn)定燒的瓷器。 參考:元代 卵白釉印蓮紋「樞府」款折腰洗 香港佳士得2017秋拍37.5萬港幣 4102 青釉獸足爐 明代 H7.5cm 此件獸足爐造型甚為特別,作直筒深腹,下折沿寬唇,四周貼飾五個長髯高獸足,獸面大致類人似獸,高額,闊眉,獅鼻大口,口中利齒如列,面目猙獰。青灰胎,缶底,底中央內(nèi)凹。除五足足面裸胎外,其通體施青釉,釉質(zhì)輕盈,釉色青翠,釉層伴有細小開片。正如元元豐七年《德應侯碑》描述耀州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擊其聲,鏗鏗如也;視其色,溫溫如也。” 4103 青釉四足水盂 明代 H6cm;D9cm 水盂亦稱水盛、水丞、水中丞等。所謂“盂”,《說文》的解釋是:“盂,飲器也”,即盛飲食或其他液體的圓口器皿。而案頭上的水盂,則是指研墨時盛水、用小勺子蒯水注入硯臺的小罐,呈圓形,敞口,不甚深。以水注入硯臺的,還有水注。然而與水注不同的是,水盂本體只有貯水的作用,需要用被稱為水盂勺的小勺子將水舀出,滴于硯上。 李氏王朝是我國科舉制度的肇建期,加上開國之君李世民癡愛書法,上至天子,下至村野,習書之風貫穿王朝始終。書畫藝術如此隆盛,文房用具也隨之品類漸眾、材質(zhì)多樣起來。此件青釉水盂飽滿圓渾,胎質(zhì)細膩堅致,里外施釉,釉層均勻,釉色呈青綠色,釉面渾厚滋潤,如冰似玉。 參考:青釉四足水盂 上海博物館藏 4112 影青獅鈕執(zhí)壺 明代 H21cm 該器分為壺蓋為壺身兩個部分。壺蓋為仿生獅形鈕,獅子蹲坐臺基之上,大嘴張開,目視前方。造型靈動生趣,十分可愛。臺基下壺蓋口沿外撇,其下為子母口與壺身嵌合。壺身為直口細頸,口部有三道弦紋;流較長,扁柄彎曲,形似絲帶;壺身為折肩、圓腹,下部內(nèi)收,并有六條弦紋,形似瓜棱。淺圈足,通體施加青白釉,底部亦滿釉。 此類青白瓷執(zhí)壺的審美要點是壺流的流暢度,在2020年香港佳士得有一例瓜棱執(zhí)壺,壺造型比例協(xié)調(diào)端莊,溢價驚人,而本件器物的壺流也十分精彩,壺鈕銷售憨態(tài)可掬,釉光釉色一流,是一件難得的精品。 參考:青白釉瓜棱式執(zhí)壺 2020香港佳士得 212.5萬港幣 4114 天藍釉碗 明代 H8.4cm;D19cm 碗斂口,深弧壁,圈足。通體及圈足內(nèi)均施天藍色釉,勻凈純厚,瑩潤光亮。釉表氣泡棕眼明顯,口沿薄釉呈米黃色邊。外壁施釉不到底,積垂一圈厚釉。 此碗圈足處不施釉,露出胎色呈黃銅色。清代乾隆皇帝御制詩《題鈞窯碗》,其中有“圍匡底用以銅鎖,口足原看似鐵堅”句,描述的正是這種似銅鐵色的圈足。同類型器物可參考臺北故宮所藏的鈞窯天藍釉碗。 本件器物釉色絕美,釉層燒成玻璃微粒,散射藍光,恰似青空之色,頗具古樸自然之美。鈞瓷向來以釉色鮮麗多變、質(zhì)感深厚著稱,其單色釉制品中,以此天藍色系最為純凈寧謐而為人所稱道。 參考:天藍釉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4115 白釉提梁壺 明代 H13.5cm 1、法國私人收藏 2、繭山龍泉堂,東京 3、香港佳士得 出版:1、《宋磁》,繭山龍泉堂,2018年10月,圖錄圖版121號. 本器分為壺蓋與壺身兩個部分。壺蓋為瓜蒂形,上有三層花瓣,從上至下依次排布,錯落有致。壺身頂部向內(nèi)圓折,近口部向下內(nèi)斂,形成較小圓口,用以嵌合壺蓋。壺身肩部有一圈凹槽,上腹部一側(cè)置短曲流,另一側(cè)接編成麻花形仿瓜蔓曲柄,末端分出兩枝蔓藤,用貼塑工藝連結(jié)兩片印花葉脈。壺身弧腹內(nèi)收,形似立瓜,淺圈足。通體施白釉,釉色瑩潤,底部亦滿釉。 這件器物具有濃厚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風格,為仿皮囊制或金銀器造型,在把手處施以藤編裝飾。這件器物質(zhì)量上乘,精工細作,同類器物在世界一些頂級博物館中都有收藏,在拍賣市場上,同類器物也都表現(xiàn)不俗,如2011年紐約蘇富比春拍一例。 參考:2011年紐約蘇富比拍品 成交價12.25萬美金 4126 影青釉折肩蛋殼缽 明代 H8.2cm 該器束口,折肩,弧形壁,臥足,胎體輕薄,通體施青白釉。本件器物是景德鎮(zhèn)制瓷工藝巔峰的產(chǎn)品,俗稱“蛋殼缽”,形容的是猶如蛋殼一般輕薄的胎體,要做到這樣的水準,對胎體的要求是十分高的,景德鎮(zhèn)的高嶺土在胎土中氧化鋁的含量很高,這就提供了足夠的強度來支撐,又有很強的塑形能力,這點在同時期的其他窯口都是很難達到的。這個時期的蛋殼缽一般有斂口和折肩兩種器型,折肩的造型更顯力度,本件器物的釉面白中泛藍,是當時所追求的饒玉質(zhì)感,通體滿釉,僅留出底部小范圍的露胎痕跡,制作精良。 此類器物的制造帶有很強的炫技成分,在歐洲還處于粗陶器皿的時代,景德鎮(zhèn)已經(jīng)可以生產(chǎn)中這樣高水準的器物,這在工藝歷史的進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跨越。蛋殼缽的制作初衷可能和透明的琉璃器皿有極大關聯(lián),之所以要做得輕薄,是要模仿透明的狀態(tài),而往往這類薄胎器皿都是做成缽的造型,應該和宗教使用有關,級別較高。 拍賣日程 預展 6月13日- 6月15日 10:00-20:00 拍賣 6月15日 清玩聚珍 玲瓏凝脂·玉器專場 緣起·藏傳佛教藝術 13:30 15:30 19:30 6月16日 乾德·古代瓷器 自有樂處·文人空間 萬古·傳統(tǒng)美學器物 13:30 15:30 19:30 地點 北京凱賓斯基飯店 朝陽區(qū)亮馬橋路50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