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常說:“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真正的朋友,從來不在數(shù)量,而在質量。 好的朋友,會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動力追求,會是最貼心的親人,最堅強的后盾。 在他們面前,我們無需刻意討好,有意隱瞞,只需做最真實的自己就好。 人生在世,一個真心實意的朋友,勝過無數(shù)虛情假意的交情。 但在這個魚龍混雜的世界中,真心并不是那么好遇,最初建立情誼時,還得注意分寸才行。 人與人相處,適當?shù)倪吔绺泻苤匾?,切記要謹言慎行?/p> 特別是以下這三句話,千萬不要在朋友面前隨便說,不然一段好關系可能會因此夭折。 01 不要談借錢 成年之后,見證了太多人性的本質,也因此遭受了不少困難,最后才幡然醒悟:在利益面前,人性是經(jīng)不起考驗的。 不管是多好的關系,在利益面前,仿佛都不值一提,只要觸及到利益糾纏,對方的真實嘴臉就會暴露。 跟朋友之間更是如此。 朋友本就是從陌生到熟知的一種關系,并沒有其余情感連接,在你失意之時,選擇幫你是情份,不幫也是本分。 特別是涉及到金錢消耗時,更是會謹慎對待。 如果你選擇像朋友借錢,你們之間的關系就會變味,從最初的坦然愉悅,到現(xiàn)在的小心翼翼。 一個想著怎么要回來錢,一個想著怎么才能還錢,兩人因金錢的往來而心生隔閡。 如若不及時解決,可能會傷害到彼此間的情感,從無話不說到相看兩厭,甚至會成為老死不相往來的仇人。 情份是這個世界上最難償還的,與其受其折磨,不如最初便不去接觸。 02 不要總抱怨 成年后,我們那些不堪的情緒,仿佛都是靠朋友去治愈的。 生活的瑣碎,職場的失利,感情的困擾,每一點都壓得我們喘不過氣,而朋友的一句安慰,一句鼓勵,卻總能使我們信心重燃,從而走出情緒低谷。 但總有一些朋友,他們的壞情緒不是一瞬,而是常伴,每每與他們相聚時,便有吐槽不完的牢騷。 或是對命運不公的不滿,或是對他人的嫉妒,總而言之,與這種負能量滿滿的人在一起,我們原本的好心情也會被攪亂,無論你怎么開解勸導,都無濟于事。 他們會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外人根本無法治愈拯救。 成年人的世界,確實是千瘡百孔,困擾纏身的,有抱怨有不滿,實屬正常。 但我們不能一直都陷在壞情緒里不出來,只有積極樂觀,前途才能一片光明。 03 不要問家事 哲學家叔本華曾說過: “人就像是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卻有會感覺寒冷。” 無論關系多親密,在相處時亦要把握好分寸感,知道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會避免很多尷尬困擾。 平日里好友相聚,難免會嘮嘮家常,聊聊瑣事,期間總有些人會盤問別人家中狀況,甚至細枝末節(jié)的小事都想了解。 他們或許會認為,這是對朋友的關心,但在當事人心里,你的盤問已經(jīng)觸及到了他的底線,若不停止,只會心生厭煩。 成家之后,你所代表的就不是你個人了,而是整個家庭。 而家庭本就帶有私密屬性,自己也會有難以言喻的私事,強行盤問就相當于是當眾解開他人隱私,只會讓別人尷尬,難堪。 這種行為本就是沒素質,不禮貌的體現(xiàn),面對這種朋友,大多數(shù)人是避之不及的。 好朋友,應該是彼此尊重,而不是互揭老底的。 凡事講究分寸感,才能友好發(fā)展。 知乎上有個提問:“什么是分寸感?” 一個高贊且現(xiàn)實的回答是:“有禮貌,尊重人,知道自己是誰,別蹬鼻子上臉。” 朱平曾在《分寸感》這本書中寫道: “做一個有分寸感的人,就是做一個處事得體,說話巧妙,言行進退有度的人,在剛柔張弛之間透出一種力量感和智慧感?!?/p> 無論何種關系,把握好分寸感,界限,才是首要。 成年人,一定要謹記,開玩笑需要尺度,做事更需要章法,學會審時度勢,看場合做事,才能運營好你所珍視的友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