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遷碑》,全稱《漢故城長蕩陰令君表頌》,亦稱《張遷表頌》,是東漢晚期佚名書法家書丹,東漢碑刻家孫興刻石而成的一件隸書書法作品。此碑于東漢靈帝中平三年(186年)刻立,明代初年出土,現(xiàn)收藏于山東泰山岱廟碑廊。《張遷碑》歷來被譽為漢碑中稚拙古樸、風格雄強的典型。此碑用筆,入以方筆,出以鋪毫,以方為主,方圓兼?zhèn)洌謺詨?,被尊為方筆典范。 《張遷碑》篆額題“漢故轂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12字,額字獨呈扁形,書意在篆隸之間;碑陽正文15行,行42字;碑陰3列,上2列19行,下列3行碑文。此碑是谷城故吏韋萌等為追念張遷之功德而立,銘文著重宣揚張遷及其祖先張仲、張良、張釋之和張騫的功績,并涉及到黃巾起義軍的有關(guān)情節(jié),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張遷碑》是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作品,書法造詣高。此碑自出土以來,為歷代金石、書法家所推崇。在眾多的漢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樸、厚重、典雅取勝,字里行間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間樸質(zhì)之風,格調(diào)峻實穩(wěn)重,堪稱神品。它起筆方折寬厚,轉(zhuǎn)角方圓兼?zhèn)?,運筆遒勁而曲折有力,落筆穩(wěn)健,可謂是漢隸方筆系統(tǒng)的代表作。 【釋文】漢故榖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君諱遷,字公方,陳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興,有張仲,以孝友為行,披覽《詩·雅》,煥知其祖。高帝龍興,有張良,善用籌策,在帷幕之內(nèi),決勝負千里之外,析珪于留。文景之間,有張釋之,建忠弼之謨。帝游上林,問禽狩所有。苑令不對,更問嗇夫,嗇夫事對。于是進嗇夫為令,令退為嗇夫。釋之議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嗇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從言。孝武時,有張騫,廣通風俗,開定畿寓,南苞八蠻,西羈六戎,北震五狄,東勤九夷?;倪h既殯,各貢所有。張是輔漢,世載其德。爰既且于君,蓋其繵縺。纘戎鴻緒,牧守相系,不殞高問。孝弟于家,中謇于朝。治京氏易,聰麗權(quán)略,藝于從政。少為郡吏,隱練職位,常在股肱。數(shù)為從事,聲無細聞。征拜郎中,除谷城長。蠶月之務,不閉四門。臘正之祭,休囚歸賀。八月筭民,不煩于鄉(xiāng)。隨就虛落,存恤高年。路無拾遺,犁種宿野。黃巾初起,燒平城市,斯縣獨全。子賤孔蔑,其道區(qū)別?!渡袝肺褰蹋缙鋵?;詩云愷悌,君隆其恩;東里潤色,君垂其仁。邵伯分陜,君懿于棠。晉陽佩瑋,西門帶弦。君之體素,能雙其勛。流化八基,遷蕩陰令。吏民頡頏,隨送如云。周公東征,西人怨思。奚斯贊魯??几疙炓蟆G皢催z芳,有功不書,后無述焉。于是刊石豎表,銘勒萬載。三代以來,雖遠猶近,《詩》云舊國,其命惟新。于穆我君,既敦既純。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紀行來本,蘭生有芬,克岐有兆,綏御有勛。利器不覿,魚不出淵。國之良干,垂愛在民。蔽沛棠樹,溫溫恭人。乾道不繆,唯淑是親。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祿無疆,子子孫孫。惟中平三年,歲在攝提,二月震節(jié),紀日上旬。陽氣厥析,感思舊君。故吏韋萌等,僉然同聲,賃師孫興,刊石立表,以示后昆。共享天祚,億載萬年。::榖(gǔ ) 即“楮”落葉喬木。 ::畿(jī ) 國都附近的地區(qū)。 ::愷(kǎi ) 快樂;和樂。 ::悌(tì ) 敬愛兄長。 ::覿(dí ) 見;相 見。例 。 ::僉(qiān ) 1.文言副詞。都。2.眾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