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如地擁抱二十世紀的現(xiàn)代性
溫柔地為后來者描摹了一個全新世界
“你想成為怎樣的人?你想怎樣生活?
重要的不是新技術,
重要的是人們使用它們的方式。”
——夏洛特·貝里安(Charlotte Perriand)
?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Fondation Louis Vuitton)舉辦了一場關于夏洛特·佩里安(Charlotte Perriand)作品的大型展覽,展示了這位法國設計師豐富的生活和職業(yè)生涯中充滿藝術的室內設計和建筑規(guī)模。傳奇的夏洛特·佩里安 (Charlotte Perriand) 一生受裝飾藝術,機械美學,有機主義,生物形態(tài),藝術布魯特和工業(yè)預制的啟發(fā),深信優(yōu)秀的設計應該從根本上改變所有人的生活。 設計合伙人
夏洛特·佩里安以其標志性的形象而為人熟知,她躺在長椅上,寬松的裙擺整齊擺放,裸露的雙臂和剪短的頭發(fā)象征著新時代女性氣質。她在阿爾卑斯山上享受著健身運動。在巴黎裝飾藝術中心聯(lián)盟學院時,她曾經扮成一管顏料去參加派對。她比勒·柯布西耶 (LeCorbusier) 長壽,與皮埃爾·讓納雷 (Pierre Jeanneret) 有過一段風流韻事,曾與費爾南德·萊熱交往,之后和讓·普魯維(Jean Prouvé)合作。她既是一個共產主義者,對日本文化、歷史、藝術和風格有著濃厚興趣。她的人生跨越了整個20世紀,并在1999年以96歲高齡逝世。夏洛特·佩里安在1927年來到勒·柯布西耶的工作室時被拒之門外,這一幕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勒·柯布西耶傲慢的回答:“小姐,我們這里可不需要人來繡枕頭!”夏洛特·佩里安的一生被改編成藝術傳記,電影改編自夏洛特·佩里安九十多歲時寫的自傳《創(chuàng)造的生命》,由邦女郎蕾雅·賽杜(Léa Seydoux)和伊莎貝爾·于佩爾(Isabelle Huppert)分別出演青年和老年時期。夏洛特·佩里安與艾琳·格瑞 (Eileen Gray) 經常被相提并論。雖然兩位女性的成就都被勒·柯布西耶所籠罩,但夏洛特·佩里安通過自身的魅力、堅韌的品質和對新事物的敏銳眼光成功擺脫了勒·柯布西耶的“陰影”。
勒·柯布西耶在1927年秋季沙龍展看到夏洛特·佩里安極具“機械時代”特征的作品《屋頂下的吧臺》,這是她對鍍鉻鋼管的一次頌歌,于是她加入了位于塞夫勒街的國際團隊,其中包括兩位日本人,前川邦夫(Kunio Maekawa)和阪?zhèn)}準三(Junzo Sakakura),瑞士建筑師阿爾弗雷德·羅斯(Alfred Roth),以及柯布的表弟皮埃爾·讓納雷(Pierre Jeanneret)。工作很辛苦且不支薪水,但能跟在大師身邊見習自學。1927年法國秋季沙龍展《屋頂下的吧臺》
夏洛特·佩里安在1984年的一次采訪中說:“認為勒·柯布西耶之所以錄用我,是因為我能夠把設計巧思轉為實體呈現(xiàn)。試圖將制造汽車車殼的技術應用在家具制作上,在當時,運用這些材料是非常新鮮的構想?!彼撠熢O計家具和配件,這是勒·柯布西耶不太感興趣的領域,佩里安根據(jù)“七種坐姿”的草圖分析設計了原型,包括兩把扶手椅和著名的長椅LC4。“Ils sont coquets”(它們很漂亮),這是雇主的贊賞之詞。LC4由不銹鋼構成,椅面覆蓋皮革,從牙醫(yī)診所的椅子中獲取靈感,可移動弧形管以滿足不同坐姿。更重要的是,它是對18世紀公爵夫人(一種躺椅)的現(xiàn)代運用。盡管它顯然帶有性暗示,勒·柯布西耶堅稱它是機械化和男性化的:“我們用自行車框架制作,用華麗的真皮包裹。質量它非常輕,甚至孩子都可以輕易移動。讓人聯(lián)想起來自西部荒野的牛仔,抽著煙斗,雙腳高高抬起,靠在壁爐架上?!比欢O計者夏洛特·佩里安成為與其柔軟而富有暗示力的魅力相提并論的代名詞。
起初,這種長椅被視為一種“impoverished”的設計形式,就像依姆斯(Eames)的躺椅一樣,成為一種視覺簡寫,用于裝飾富豪家中客廳。幾十年來,夏洛特·佩里安的作品已進入了小眾高消費領域,然而對她來說,過度的商品化是令人憎惡的。隨著她在30年代日益激進化的理念,和對當時政治和經濟危機的回應,她對設計的構想更加明確地尋求平等和大眾化。她開發(fā)了更實惠易生產的家具系列,并積極批評和反對她所認為的當代建筑的缺點,因為它與社會需求脫節(jié)。未來主義避難所Refuge Tonneau
1938年,夏洛特·佩里安與安德烈·圖農(Andrén Tournon)合作,在巴黎第一個避難所營地的建造過程中,夏洛特·佩里安實施了預制概念。它可以被背在背上并迅速安裝在山坡上,這是該小屋的主要特點。所有組件都是預制的,并圍繞管狀鋼框架組織。它的形狀可以抵抗強風,而它的鋁制外殼可以隔離內部并反射熱量,融化周圍堆積的雪。它被安裝在亞歷克斯、巴黎和安納西,在弗拉尼論壇被用作來訪藝術家的住所和工作室。如今,它坐落在環(huán)阿巴倫路上,俯瞰著阿爾夫山谷。
夏洛特·佩里安盡管在哲學上造詣并不深厚,甚至并沒有很好地接觸過文學作品,但夏洛特·佩里安與法國哲學家亨利·列菲弗爾(Henri Lefebvre)共同致力于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并將平等、創(chuàng)造力與快樂的能力綜合在一起。她努力設計超越了中產階級自我實現(xiàn)或自我塑造的空間和家具,以促進社會的進步。然而,在漫長的職業(yè)生涯中,夏洛特·佩里安面臨著社會和政治的動蕩,這也導致了在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上存在著重重困難。
夏洛特·佩里安對"生活的藝術"的關注——稱之為"l’art de vivre"。與她作為一名女性的感知和經歷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盡管她自己對于建立和表達這種聯(lián)系持有保留意見。當夏洛特·佩里安首次登臺亮相時,她的運動裝束反映了更廣泛的結構性變化,其中更輕松的女性著裝和行為方式成為社會進步的代名詞。
夏洛特·佩里安主張在日常生活中用設計讓藝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藝術啟發(fā)生活,而生活本身也是藝術實踐。20年代的佩里安迅速被那個時代的前衛(wèi)派所吸引。她發(fā)現(xiàn)了布拉克與畢加索的立體派,柯布西耶的純粹派,萊熱作品中的力量,并與后者結下了牢不可破的友誼,萊熱是后立體主義時期的畫家,將立體主義與未來主義進行結合,繪畫跟形式中有著無處不在的機械元素和秩序感存在。佩里安在一生創(chuàng)作中參與推進了線條、極簡、金屬為特點的現(xiàn)代主義設計。
弗爾南多·萊熱和夏洛特·佩里安的《基本的幸福,新的快樂》
從專業(yè)層面來看,勒·柯布西耶和夏洛特·佩里安之間是相互交流的關系。他向她介紹了標準化和通用解決方案的理念,而她則使他更深入地理解了這些概念如何應用于家居,并成為新生活方式的象征。她后來為馬賽大樓設計的模塊化廚房是一項杰出的家居設計。兩人還喜歡戲弄包豪斯功能主義者,將他們的劃時代長椅展示在1931年科隆國際室內設計展覽會上,放置在一張俗氣的假豹皮地毯上,夏洛特·佩里安頑皮地稱之為"un tapis-manifeste"(一張宣言地毯)。由夏洛特·佩里安、托馬斯和彼得·霍頓·布拉多克設計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法國,由于福特消費主義、共產主義的瓦解、社會動蕩和阿爾及利亞的后殖民危機,夏洛特·佩里安珍視的"l’art de vivre"的概念受到了沖擊。在這種背景下,她認為是時候更務實地參與工業(yè)生產和商業(yè)市場了。為了克服現(xiàn)代主義反復失敗的困境,無法將原型產品從工作室?guī)У焦S,她與讓·普魯維合作設計了一系列模塊化家具系統(tǒng)。她還參與了法國滑雪度假村和旅游局的室內設計,包括倫敦皮卡迪利街的法國鐵路總部與埃爾諾·戈德費恩德(Ern? Goldfinger)合作。令人遺憾的是,出于對英國殖民及其后代的厭惡,她設計的拱廊式店面被毀,為Cath Kidston品牌商店讓位。
由夏洛特·佩里安設計
1953年,Mexique cabinet書架由夏洛特·佩里安設計
個人表達與綜合生活
夏洛特·佩里安在1934年用低預算設計了一個周末別墅,她建議未來的居民在他們的露臺上創(chuàng)造“私人博物館”,其中充滿了“自然雕塑”例如植物等?!斑@是一種直接的自我表達方式”,她狂熱的口吻寫道。雖然她并非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這樣做的人,但她也常常將法國農民的生活浪漫化,認為他們過著看似簡單、樸素而充實的生活。她特別喜歡阿爾卑斯山區(qū)的薩瓦,與當?shù)鼐用窠涣?,她?960年為自己設計的那座房子可能是她對移植自日本的“l(fā)’art de vivre”的最有詩意和獨到的嘗試。
1960年,佩里安在梅里貝爾的小木屋
1935年,夏洛特·佩里安不滿于“巴黎式住房痛苦”,開始法國城市化進程和居住條件改良進行思考,與雷內·赫布斯特 (René Herbst)、 路易·索尼特(Louis Sognot)合作設計了“年輕人的寓所”。
“年輕人的寓所”,旨在展示年輕的單身青年如何生活和工作。它占地63㎡,包括一間單間公寓和鄰近的健身房。佩里安與萊熱在這個概念上密切合作,希望它能允許一系列的藝術學科以及健康和體育活動,這對她至關重要。盡管要應對市場的冷漠要求,夏洛特·佩里安始終向往大自然和戶外生活,與皮埃爾·讓納雷一起游泳、徒步旅行,他們在諾曼底海邊的所搜集的物件,是對自然的重新發(fā)現(xiàn)。夏洛特·佩里安的目光因此從工業(yè)元素轉向了冰塊、樹干、砂巖、石英玻璃等自然界的創(chuàng)造。夏洛特·佩里安攝影作品
1938年夏洛特·佩里安為自己的閣樓小公寓創(chuàng)造了一張與原材料自身曲線契合“自由形態(tài)”的木桌,成為自由形態(tài)系列的第一張。這樣原木桌凹凸不對稱的形狀不占空間又滿足使用者需求,為整個空間帶去流動感、詩意。她的現(xiàn)代主義從來不是冷漠與機械化,而是充滿人本主義溫情。
1938年,夏洛特·佩里安設計的《自由形態(tài)》木桌夏洛特·佩里安與好友萊熱逐漸通過不同的媒介共同表現(xiàn)出對自然賦予的“自由形態(tài)”的接受,并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帶有原生藝術風格的攝影作品。她將藝術性植入生活中,將一切視為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實物。并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1933年,夏洛特·佩里安的攝影作品《魚脊骨》
1935年,夏洛特·佩里安攝影采自楓丹白露森林Bourron采石場的砂巖
當夏洛特·佩里安在男性為主導的設計行業(yè)嶄露頭角時,評論家和評論者常常用“迷人”的詞語來形容她。但從與勒·柯布西耶的初次交流開始,她顯然不僅僅是那樣,她沉著的外表下?lián)碛幸环N堅定不移的意志。年老時的佩里安肖像展示了國寶級女性藝術家的獨特魅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佩里安永遠保持接受新鮮事物的勇氣,在合作者、追隨者和共謀者之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設計領域獨樹一幟。年老的夏洛特·佩里安
我們有幸見證、親歷夏洛特·佩里安打造的新世界。
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建筑與設計高級策展人Paola Antonelli說:“ 夏洛特·佩里安是一位崇高的設計師。她證明了現(xiàn)代設計可以富有遠見,高效,舒適,優(yōu)雅和私密。”
夏洛特·佩里安的一生充滿奇趣,猶如一個自由的精靈,游歷世界,愛好各種冒險刺激的活動,如滑雪、攀巖、漂流、劃獨木舟等,她走遍了整個世界,也在全世界留下了她的才華。